本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已经接近尾声,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体育的海外军团。在这届奥运会上,当仲满在半决赛和决赛连续击败两名法国剑客,夺得中国历史上首枚奥运男子击剑金牌时,他首先感谢的是场边挥舞着五星红旗的法国籍主教练鲍埃尔。鲍埃尔的职业精神让他的祖国失去了一枚最具优势的金牌,但却依然拥有着不仅仅是他的东方弟子,也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同业的尊重。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前中国女排核心以及主教练郎平身上,当郎平率领美国女排打败身为卫冕冠军的中国女排并最终进入决赛时,尽管聂卫平进行了愤怒的“炮轰”,但幸运的是,就连现场的大多数中国观众都还是给予了掌声。
从某些方面来说,郎平是幸运的。在14年前的广岛亚运会上,中国乒乓球原国手何智丽代表日本队出战,击败邓亚萍一举夺冠,被无数国人痛斥为“叛国贼”和“汉奸”。尽管郎平与何智丽有着根本的区别,郎平并没有改名换姓,而是堂堂正正地作为中国体育业的“出口”品——教练——去了美国。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中国人已经更加开放,已经具有足够的国际心态把掌声送给这些另类的“海外军团”。五十多岁的女击剑运动员栾菊杰代表加拿大参加本届奥运会,就是因为在比赛打出“祖国你好”的横幅而受到热烈的欢迎。自1957年以来,中国共派遣了2547名外教,分布在乒乓球、体操、武术等36个体育项目。正如某些评论所说:这是个互动的过程,我们如果无法正确看待这些为外国工作的中国籍教练,也就无法正确对待来自16个国家为中国工作的的38名外籍教练。
从某些方面来说,大多数中国人没有这样开放的心态,其实反而不正常。全球一体化以及分工协作的深入,使全球形成一个整体的人才市场,各领域的人才在此基础上都会进行大流动,这是全球化大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力图促使国家与公民共同适应的大背景之一。这样的“身份困惑”也不只是中国人才会遇到,足球王国巴西的众议院曾有一名议员提出议案,要求未来巴西国家队的成员不许拥有双重国籍。结果整个巴西的足球运动员以及球迷都在痛骂:巴西干脆放弃足球比赛算了,巴西赖以成为强队的核心——小罗、卡卡、罗比尼奥、阿德里亚诺等球星全部拥有双重国籍。
这样的现象也不只是出现于体育领域。截至2005年,全世界已经有1.91亿的人在出生国以外居住与工作,运动员与体育教练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由于世界各国在移民与工作签证上都进行限制,只对那些具有特别经济或技术能力以及本国需要的人才开放。因此,这种长期(非旅游性质)的跨国流动实际上日渐成为一种人才的国际流动。能够适应并迎接这种人才跨国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都是世界的赢家。例如美国的政府让中国裔的赵小兰当劳工部长,古巴出生的古铁雷斯当商务部长;美国的大学把三分之一的博士发给外国人;美国的科研部门让华人李炜钧、陈哲辉分别担任火星探测计划的探险车着陆系统首席工程师与计划飞行主任;美国硅谷30%的高科技公司都有一名中国或者印度裔的创始人;郎平则是其体育领域的“洋教练”现象。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的地区之间也成立,广东一直占中国引进外智的总人次三成左右,其次中国最能够迎接国际人才流动的省市是上海、江苏、北京,这些地方往往也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也许就像讨论鸡与蛋的关系,我们可能认为经济发达更有利于国际人才竞争,但反过来认为善于引进“外才”才促成了经济发达,也一样能够成立。人才流动的同时,往往也附带着技术、资金、先进制度与管理模式的流动,人才、资金、技术、机制,正是经济腾飞最重要的要素。
国际人才流动,其实也是各国政府之间的一种竞争,通常都是政府主导、政策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经济因素可能起支配性作用,但不是惟一或者绝对化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从人才流入到做出成绩是如此,在各个领域也是如此。当来自立陶宛的主教练尤纳斯率领以姚明、易建联、孙悦等海外军团为核心的中国男篮,在四分之一决赛败给了来自他的祖国的立陶宛时,大多数中国篮球的相关者都还是中肯地承认:尤纳斯的执教给中国男篮带来了很大的进步。这种承认实际暗示着他们过去曾努力改变着自己与一定的“特殊国情”、以创造适合这位外籍教练发挥才能的空间。因此,在易建联、孙悦、陈江华还很嫩稚时,尤纳斯就一直能够坚持已见。同样坚持已见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男足时,尽管在发出聘用邀请时信誓旦旦,尽管有着“临阵不可易帅”、“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古训,足协还是毫不犹豫地在奥运前夕捍卫种种“国情”,把外籍教练换成国产教练。结果,国奥男足在本土获得了空前的“失败”,场场万人齐呼“下课”。
这是中国体育在国际人才竞争当中的教训之一。同类的故事也发生在中国其他领域的“海外军团”上,从政府机关、企业再到科研领域屡见不鲜,甚至对怀着爱国之心归来只是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海归,因为可能带来对现状的“冲击”,而可能在“口号”上热烈欢迎,在行动上却以“国情”为由进行排斥。坚持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你在坚持落后或者错误的现状与“国情”,而非正确的做法;落后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落后”的“现状”与“国情”还会成为排斥引进与使用国际人才、拒绝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做法与经验的理由。古代先哲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温家宝总理认为:“国家虽小,开放兼容乃大”。在这个全球人才大流动的时代,不仅仅国家如此,企业也需要更坚定更大步伐地迈向“改革开放”,从国籍上“不管黑猫白猫”到行动上善于用人留人,才能“冲出国门”在国际竞争当中成为胜利者。个人也需要“开放你的人生”,才能成为国际人时代的紧缺人才,实现自己的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