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的融合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发展方向。金融资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体资本进入金融资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每家企业不都梦想成为GE那样的企业吗?然而这个美梦现在被立立电子的龌龊行径给无情打破了。
资本盗猎者
文/叶 檀,本刊特约研究员
是又一个中国特色的资本神话,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窃财勾当,在即将挂牌上市的敏感时刻,立立电子带着一系列疑问曝光在大众面前。
这原本是一家上市公司主导的子公司,现在却被自然人控制;这原本是一块属于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现在却要“二次上市”;原本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和技术骨干,现在却成为了新公司的大股东;原上市公司正江河日下,股价从48元跌至4元,普通股民损失惨重,新公司却是扶摇直上,股东获利翻倍。这家不幸的原上市公司就是浙大海纳(现为S*ST海纳),而那家夺人眼目的新公司,就是即将上市的立立电子。
资本盗猎的路径:
优质资产从上市公司到自然人
2000年6月,由陈伯良等45名自然人联合宁波海纳以现金方式出资,共同发起组建立立电子。在新公司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中,陈伯良等45名自然人出资7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0%;宁波海纳出资3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这样,宁波海纳成为浙大海纳的子公司,而立立电子则成为浙大海纳的孙公司。
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到了2004年,立立电子的控股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上市公司浙大海纳控股的孙公司,变成完全由李立本等自然人持股的公司,而这些自然人的持股成本均只有每股1元多人民币。
资本盗猎的恶果:
海纳一泄千里,立立扶摇直上
经过多次的资产和股权转让,浙大海纳1999年的募资项目6英寸硅抛光片逐步演变为立立电子的核心资产。而自此以后浙大海纳经营状况就开始每况愈下,公司的每股收益则从1999年的赢利0.34元,陡降至2005年的亏损7.07元,公司股价更是从最高峰时的48元狂跌到2006年的不到4元,跌幅之大令人震惊,相信上市公司价值投资的投资者被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浙大海纳剥离出来的立立电子。吸收了浙大海纳的核心技术的立立电子此时正处于跨越性发展的黄金时期,公司在2005年的每股净资产就达到了3.18元,而其股东此前的入股成本均在2元以下,获利之丰可想而知。
而从2005年到2007年,立立电子更是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年度净利润分别为4216.21万、5744.94万和8912.43万,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0.6元、0.78元、1.15元,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4.75%,本是同根生的两家公司,就此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一边是立立电子的冉冉升起;一边却是浙大海纳的悲情陨落。
资本盗猎的秘诀:
左手倒右手,掏空浙大海纳
在立立电子的股权中,金融业高管持有3251万股,浙大海纳原核心人员持有1379万股,合计4360万股,占立立电子总股本的60.07%。
作为这一系列资本腾挪术的核心人物,李立本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立立电子中的“立”字就来自这位浙大海纳的前总裁、立立电子的现任董事长,而李立本也因为持有立立电子461.4万股成为第三大股东,按照中信建投预测最低价28.68元计算,其身家已经高达1.32亿元。
除此之外,立立电子目前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敏文、陈茶花夫妇,则获得了更为可观的收益。王敏文、陈茶花夫妇所持公司股份的数量为220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28.54%。在立立电子上市后,王敏文、陈茶花夫妇预计将获利近6亿元。最晚进入公司却一举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在获取aihuau.com巨额收益的同时,难免不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相对于控制实体资本的李立本、王敏文等人,代表金融权力方的大股东江作良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历任广发证券担任自营业部副总经理、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投资自营部总经理等职的江作良,今年离职前为易方达基金副总裁兼投资总监。从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江作良曾任证监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发审委委员,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在立立电子发行前,广发证券自营盘曾投资浙大海纳近5000万元,2000年立立电子设立时,江作良之妻李莉以发起人的身份认购立立电子,持有10万股,占当时总股本的1%,持股比例位列公司第21位。
同为易方达基金公司高管的马骏,2004年11月“加盟”立立电子。2004年7月11日,立立电子召开2003年年度股东大会并做出决议,同意公司增发股份3000万股,认购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9元。此次,马骏认购150万股,持股比例为2.11%,为公司第九大股东。2006年9月,马骏将所持150万股全部转让给其父马德林。马德林的儿媳宋锦持有立立电子140万股,持股比例为1.82%,是公司第十一大股东。而在立立电子上市后,马德林预计将获利超过4000万元,宋锦获利3800万。
资本盗猎的本质:
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的金融结合
立立电子所体现的金融与实体资本的融合,实质是实业资本的控制人与金融资本控制人权力与利益之间的融合,两股力量的结合成就了中国资本市场令人瞠目的暴利。
浙大海纳原核心人员李立本等人必须靠金融权力人士的扶植,才能将利益最大化。实业资本的控制者绝不会平白无故把财富让度给金融控制者,他们需要看到明确的回报。
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结合是使中国实业如虎添翼,还是一场简单的财富重新分配游戏?答案不言而喻。在金融权贵与实业权贵的结合中,我们没有看到资本市场与实业领域激励机制的改变,甚至财富再分配的方式都显得如此缺乏创造力——购买低价股权,通过二级市场套现,以摧毁原有上市公司搭建新的平台、剥夺原有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利益的方式,获得二次收益。如果说此事与王益案件有什么区别,不过是王益案涉及的权阶更高,获益更大,对规则的蔑视更加彻底。
应该承认,目前许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国有股东与自然人股东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体制内应该有市场化的平台使上市公司找到最后的产权所有人。但立立电子却暴露出,自然人股东解决矛盾的方式却更加贪婪,更加无所顾忌,这不得不让人为资本市场的现状感到担忧。
类似的案件一再刺激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沉痛记忆。目前,证监会发起围剿上市公司高管占款运动,我们不怀疑有关方面的诚意,但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运动战属于强心针,可以救急,却很难收长久之效。有关方面有必要正人先正己,并且表现出专业素养与尊重规则的精神,让财富转移者对于受损的投资者进行经济补偿。
立立电子事件让我们理解,什么是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融合过程中的丛林规则,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的融合并非花团锦簇,很可能成为对普通投资者的侵害过程,以及建立丛林规则重新进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种违规结合产生的是恶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