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十八怪之十五:奖杯营销火得快



     满街都是“奖骚扰”

  “教授满街走,奖杯漫天飞”,这不是夸张,而是对中国市场的一种写实。中关村王先生可以作证,作为一家电子科技的带头人,王先生饱受“奖骚扰”之苦,因为王先生每年要接到好几十个邀请参加评奖的通知,不是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就是宣扬他的创新精神,王先生笑言,自己“被杰出”了,“被创新”了,王先生称,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小老板,创办企业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赚俩小钱,实在对不起大家,给祖国人民丢脸了。

  近年,奖颁活动受到商业化,其势如印度洋海啸般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奖牌奖杯“满天飞”,被人们戏称为“评奖经济”。中国式评奖,特点大抵有四:其一,琳琅满目、花样繁多,七十二行,行行都在大肆开展评比和表彰;其二,奖项匪夷所思,诸如“亚洲人居奖”、“中国最适宜粤商投资城市”等等纷纷出笼,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可评的奖;其三,中国式奖杯,几乎不设什么门槛,造成了人人可以得先进、个个能够获表彰的局面;其四,奖杯不免费,甚至还很贵,评奖有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潜规则,只要缴纳赞助费,或者成为协办单位,就肯定能获奖。让人看不懂的是,尽管评奖泛滥成灾,但依然有相当多的企业对奖杯相当渴望。

  奖杯是个民生工程

  要说奖杯源起,就不得不翻翻老皇历。曾经,中国的消费是很简单的事,只能接受,没得选择。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歌颂社会主义的草,蔑视资本主义的苗,商业不仅没地位,而且是一个高风险职业,很受伤。

  改革开放,在鼓励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下,经商逐渐成为一种主流价值观,商人的地位也被慢慢捧得很高,因此,压抑的热情得到激发与释放,突然一夜春风来,中国市场百花齐放。然而中国市场太大,几乎是跑步前进,思想没跟上市场前进的脚步,有市场无规则,百花开放并没体现出市场的公平、诚信、效率与正义,而是呈现出良莠不齐之势——鲜花、野花、毒花,什么样的花都有。

  此时,中国的信息渠道相当单一,知识与经验的缺乏,顾客们缺乏一双能识别品质优劣的慧眼,保护消费者权益又是空白,此时做好人的成本很高,而做坏人的成本却很低,因此导致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假冒伪劣流行,商品成为“伤品”,受伤的是中国老百姓,而且受伤太多、太重,真的是伤不起。

  市场从来就不是一只手在起作用,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市场才能健康发展。于是有关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方法是树典型——评奖。利用政府部门在社会系统里的信任、公共权威和专业性来树立榜样,此举有一箭三雕之功效:其一、让顾客选择时有参照的坐标;其二,号召大家向榜样学习,多生产好产品;其三,向社会传递出“我们欢迎好孩子”这样一种信号。

  奖杯体现的是“牌坊思维”

  奖杯层出不穷,奖杯经济也便应运而生、畅行无阻,奖杯以另一种方式体现了中国的“牌坊文化”。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实在是对不起读者,必须要再一次挖挖“祖坟”了——而且是很老的祖坟。中国人历来追求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而名是需要盖棺才能定论的,于是名就成了人们的墓志铭——牌坊一块。牌坊是传统道德的一个象征体,是代言人,代表我国古代文化可以长存的“硬件”。牌坊文化十分强大,最厉害的是贞节牌坊,尽管每一块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但在封建社会的长期统治下,这却成了中国所有女性的梦想,就连婊子也想得到它。

 中国营销十八怪之十五:奖杯营销火得快
  奖杯有市场、有需求,其实就是因为在它身上埋藏着一种“牌坊文化”基因,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中国人经商,一个企业的产品做得再好,市场份额占据再多,没有一个“奖杯”的肯定,就似乎少了什么,于是中国商人就有了一个心态——求求你表扬我。他们做企业,就如小学生一样,都有一种奖杯欲望,并热衷于获大奖,特别热衷于获大奖——四处追求奖,可见可感,能直观、简便地表现和证明自己的丰功伟绩,商人的追求使奖杯经济火上浇油,所以如此兴旺。

  奖杯是一种炒作行为

  中国市场起步于稀缺阶段,此时生产什么,什么就畅销,干什么都赚钱,商人的日子过得相当润滋,可是好花不长开,好景也总是不长在,在全民经商的大潮中,很快中国市场便从稀缺变为过剩,产品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好日子总是去得太快,酒好也怕巷子深的时期终于迅速来临。

  如果把这种情况翻译成专家也听得懂的话,那就是中国市场开始进入品牌时代——做品牌不仅是入场券,也是通行证,做品牌不仅很贵,关键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而中国商人们想要的却是一战成名、一夜暴富,缺少的是做品牌的那种耐心,于是追求速成,炒作术也随之风声水起。商品干煸,广告火爆,媒体红烧,人物油炸,口号、标题、事件漫天飞舞,令人眼花缭乱,然后转一圈,商人们发现,炒起来最香的是奖杯,本来是极大的荣誉,配合设奖者的包装、营销和推广,普通奖项便具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要么代表着领先,要么意味着品质高人一等,甚至代表着消费者喜欢。在奖杯的光环照耀之下,一不小心身价倍增,更会获得商家的热捧与消费者的青睐,奖杯变成“神功”,也让品牌变成了“速成”。

  中国的商人们多数患有“奖杯饥渴症”,不实实在在做产品、认认真真建渠道,全心全心做服务,不谋远利,少谋“潜绩,而是走捷径,抄近道,一咬牙,一闭眼,直奔奖杯而去,有条件赢奖杯,相当多的文企业很一般,没有条件,受奖杯营觥功利思维驱使,要打肿脸充胖子,花钱买荣誉,甚至通过弄虚作假蒙混过关通过,奖杯营销’快速弄出个大牌,其实是忽悠别人的招牌。

  揭开“奖杯经济”真面目

  然而纵观这些奖项,国家权威部门有之,只是相对较少;行业媒体评选的有之,数量也不太多;更多的却是协会与社团主导的评奖活动。当前我国各类社团组织数目庞大,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管理力量薄弱,监管乏力。相当多的社团游离于法律之外,不以维护社会公益或行业共同利益为宗旨,看到“奖杯”有市场、社会上有需求,颁奖双方能各谋其利,奖杯最终变成了赚钱工具。在戳破奖杯背后的虚假光环,并抽掉奖杯忽悠公众的基石之后,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在奖杯经济背后,是怎样的“虚无缥缈”:

  其一,很吹。公信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问题,何况是那些打酱油的社团。于是只好吹,动不动吹“国家大奖”、“国际大奖”,然评奖流程不清,缺乏权威性、公益性,不仅没有含金量,也没多少重量,大家必须必须擦亮眼睛。

  其二,很牛。一些协会冠以“中华”、‘世界”的大帽子,而且把颁奖地放在人民大会堂、鸟巢等著名场所,用庄重的场地狐假虎威,无非是要虚张声势。

  其三、很亮。在一些评奖机构背后,往往都有一张权威机构的脸,或者是身后站着某个貌似很有来头的老外。其实,这不过是在运用化妆术,多数情况下,这种机构小得可怜,而且其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其四,很现实。奖杯是双赢,企业获得身份认证,主办方获得真金白银,相当多的奖项都是这样,奖杯因金钱左右而失去公平,没有一个是靠谱的。

  不要奖杯要口碑

  评比项目过多过滥,造成了人人得先进、个个获表彰的结果,势必会使其“含金量”大大降低,荣誉就会贬值。买个奖杯,你以为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好掏光顾客腰包中的钱,其实这种想法很鲁莽,行动很危险。奖杯营销体现的是一元化思维,在一元化时代,语言是一种霸权,信息是单向流动的,各种思想、观点自上而下,从高处向低洼的平民视角传递,普通人只有接受的份儿,舆论的压力不大,企业的调控能力很强,解决纠纷的空间很大,此时,化妆术得以被广泛运用。

  在网络时代,新媒体的门户大开,而且取消了入场许可,让普通人获得了说话权,人人都是发布者,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在一元化时代,有时候你可能骗所有人,所有的时候你可以骗某些人,但你却不能在所有的时候骗所有人。而在网络时代,任何时候你都不能骗任何人。

  网络发达,透明度高,企业决策缩水,解决纠粉的权力与空间有限,一手遮天的可能性很小。网络是个放大器,却让小事变大、好牌变坏牌、坏牌变输牌,而且是有可能会输得连底裤都没有。网络本身就是个情绪化的平台,网友不仅不好忽悠,而且也不太好伺候,作为企业,如果买个奖杯来忽悠消费者,稍有不慎,你就可能激发众怒,而众怒难犯,网友一生气,且不说砖板,就是那点唾沫星子也可以改变世界。

  我们必须记住那句老话“金奖银奖,不如消费者夸奖;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顾客说你好,胜过打广告,可是顾客的好埋在心里,而不会轻易挂在嘴上,要想撬开他们的嘴,必须先打动他们的心,这更多要仰赖你能不能创造出令人惊喜的产品。提供卓越的服务,多花点心力,让人感受特别的经验,让你做的事情令人感动、兴奋,顾客就会把你记在心上,把你的品牌埋在心里,当他们把你的好挂在嘴上的时候——会巴不得马上去告诉朋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085.html

更多阅读

曹妃甸新首钢十五:七米六三大焦炉

曹妃甸新首钢十五:七米六三大焦炉我们站在厂前宿舍南面由二期工程蓄水区形成的“内海”边上,向西南方向“隔海瞭望”,总能看到大约5公里远的京唐公司一期生产厂区。天气若是不好,看着就灰蒙蒙的;海风吹来如果是云开晴天,眼前图景则非常美

零叶翻红万树霜——古诗词秋之意象五:秋霜

零叶翻红万树霜 ——古诗词秋之意象五:秋霜 川 雪秋霜自古以来就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意象。《诗经·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说的是当河边芦苇呈青灰色时,露水也因气温降低而转化为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中美欧俄搓麻将之二十五: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2012-02-13 00:54:07) 转载▼标签: 伊朗叙利亚以色列利比亚欧盟中国分类: 社会时政评论中美欧俄搓麻将之二十五: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文/欧阳疯据报道,西方国家的“B方案”已经正式启动。所谓“B方案”,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绕开联合国,在安理

《论语·公冶长》品读十五:君子应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品读十五:君子应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中国古代有谥号制度,这一制度始于周朝。皇帝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大臣的谥号是朝廷

声明:《中国营销十八怪之十五:奖杯营销火得快》为网友残留旳淡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