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白酒一直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必备物品,大到祭祖敬天、国宴迎宾,中到红白喜事、公司宴请,小到亲人小聚、朋友言欢,白酒总是会成为当仁不让的“重头戏”。这小小的杯中之物,总能在适当的时候扮演暖场的角色,将本来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将本来清冷的气氛搅得火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日渐多元化,不经意间,国人的餐桌文化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主菜从大鱼大肉变成了蔬菜粗粮,味道从香辣甜咸变成了清淡爽口,尤其是那些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人们开始向田野山林去寻找饕餮的乐趣。而白酒这个在以往的餐桌宴会中必然会出现的“常客”,在健康消费观念的冲击下,以及在消费政策的导向和高压下突然变得不再那么“常”了,意欲取而代之的则是另一款健康饮品——葡萄酒。
![葡萄酒消费税税率 当葡萄酒消费成为全民文化](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174396328928.jpeg)
葡萄酒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它本身带着“经典、时尚、健康”的标签。在以“健康、简约、低碳”为主旋律的当今社会,它极强地迎合了时代潮流,并因此引发了以进口葡萄酒为“火车头”的市场飙升和消费热潮,广泛受到追捧。葡萄酒本身,特别是红葡萄酒本身的颜色极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因此才使“红酒”在现代酒类消费中逐渐成为一种次主流产品。在中国,红色代表吉祥、喜庆、向上和激情澎湃,但凡大型集会都会以红色作为主色调。将红葡萄酒作为集会的主要饮品,可以很好地衬托喜庆的场面,同时也会让现场的人感受到祥和的气氛——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为数不少的消费者开始主动了解和积极消费葡萄酒,尤其是对“红酒”更加情有独钟。因此,葡萄酒能进入中国的餐饮文化,并成为其重要内容,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然而,细心观察,葡萄酒进入中国餐饮文化的态势,似乎并不局限于威胁国产白酒市场地位这个层面。在白酒“闪耀”国人餐桌的年代,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群体是与之绝缘的,比如大部分女性,比如比较偏爱啤酒的年轻一族,此外还有只喜欢喝洋酒的“高品位人士”。葡萄酒则不然,这是一款老少咸宜,受众极广的流行物,小到二十出头的莘莘学子(尤其是恋爱中的年轻人更是对其爱不惜手),大到已逾古稀之年的白发老者,都深深迷恋着高脚杯中的梦幻之物,随着葡萄酒在国内市场的流行,随着“红酒”在时尚一族消费群体中的大行其道,国内的大部分女性消费者都开始将“喝葡萄酒”作为懂时尚、有品位的象征。而葡萄酒经过品牌商们夸大宣传其美容、保健的益处之后,更成为万千爱美人士的“朝拜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