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出名的道士 出名出在名片上



有朋友调侃说,如今的“名人”就是有名字的人。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只要稍有露脸机会的人都喜欢拿自己当名人看这种“名人心态”确确实实已经像是春季的感冒一样流行了起来。比如我楼下那位大小姐吧,前天才在电视里冒了个泡背了一句半台词,昨天居然就去印了两盒精致名片连送牛奶的大妈都给了一张,今天更不得了,宣布从此不再亲自洗碗-----耍大牌了,呵呵!而且就是去邮局寄封信都担心后面跟着狗仔队。让她稍感失望的是,扛着摄像机的狗仔没有跟着,流着哈喇子的癞痢狗倒是跟过她几次,也勉强可以算做是她阁下的“粉丝”吧。

 

很多“名人”我都是通过名片认识的。比如一个“三湘名记”吧,要不是他老人家那张密密麻麻印有一篇千字文的宽大名片外加一张最新增补的“补充名片”,我就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号高人。他众多的头衔中最小的一个都是“《南方周末》之友”,那时候的《南方周末》还是蛮有人看的,但我却不知道这“之友”是什么意思,请教了别的朋友才得知:这是该报的一个读者来信栏目,每期都有几位“之友”的。后来我又高攀了一个“江南第一才子”,见其名片上的自我介绍是“身高和周星驰相差无几,年龄在金城武和周杰伦之间,血型和徐静蕾一模一样”。

 

我顿时醍醐灌顶:怪不得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原来就是没能像“三湘名记”这样成功运用映射效应,也没有像“江南才子”那样合理开掘卓越品质。大彻大悟之后,我立马将自己名片上的头衔修改为:中央电视台资深观众、诺贝尔文学奖关注者。自我介绍也跟着做了修改:性别和克林顿一样,走路和普京有点相同,写字比布莱尔更快。这一下不得了,从来只崇拜别人的本人居然拥有了自己的崇拜者,两个小学生硬是拉着我给他们签名(后来才知道是用作家长签名应付老师的)。还有一个陌生人说是慕名与我合影,只可惜我的pose还没摆好,那人已经被尾随而来的精神科大夫们给捉住了。其中一个家伙看了我的名片后,将我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好久,也许是在犹豫要不要把我也一并捉了去。

 

据我观察,生意最火爆的还是名片店。道理很简单,现代传媒日益发达,“精英”固然频频抛头露面名气水涨船高,“草根”们也机会多多随便霸个地方就可以吆喝,再加上那些因为结交名人而晋升为“名人”的就更多了。这名人的“名”首先就要体现在名片上的嘛,要不然还叫什么“名人”?所以我一个朋友失业半年,烟戒了酒戒了,就连吃饭的计量单位都由“碗”改为了“粒”,唯独印名片还是选择“豪华型”。他振振有词地说:“再穷咱也不能丢了名人的份是吧?”

 

 历史上出名的道士 出名出在名片上

名片店老板告诉我,他的VIP客户中新增了不少中小学生。最牛的一个小学生仅半年内就换了四次名片,最后这次的头衔特意用大红字体突出“副大队长,排名第二”。据说是受了他老爸名片的启发,那上面印着“副处长(处长由上级兼任)”。当然他老爸还不是官场中最牛的,那最牛的人一张名片上的文字足足抵得上一部中篇小说,没一两个小时看不完。

 

话说两个乞丐闲聊:“张大师,咱们的名片上要加几句宣传语才能跟上形势啊!”“张大师”答道:“李文豪,你在广场营业,就写‘广阔空间无限拥有’;我在天桥上班,就写‘高度决定成就’吧!”

 

通联: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魏剑美     邮编:41008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1495.html

更多阅读

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创造的十二个世界之最 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

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辉煌和极限,编著者根椐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概括为“十二个世界之最”。(一) 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铁木真历经二十几年浴血奋战,终于消灭了所有对手,降服了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整个大漠草原全部统一于他

声明:《历史上出名的道士 出名出在名片上》为网友地獄男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