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国太阳能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行业依然年轻,许多跟风现象屡见不鲜。自从皇明太阳能首家打出“原配一体机”概念以来,引起了众多企业对原产、原装、原配产品的追逐。随之,“完整产业链企业”开始走俏行业,诸如皇明、力诺瑞特、清华阳光、光芒、元升等企业都相继投入完整产业链建设中,纷纷标榜自己是完整产业链企业,并引起了许多中小企业跟风。似乎只有完整产业链的形象才能代表自己的企业是规模企业,品牌企业。然而,究竟完整产业链能代表什么?
切莫盲目崇拜完整产业链
“完整产业链”这个词汇本来不属于太阳能行业,是一个从其他成熟产业中引进的舶来词。“完整产业链”更多地是强调地区产业的规模效应好,具有竞争优势,是由政府开始引导区域规模发展时常用的词语。“地区产业品牌”具有规模效益,如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手表等。单个企业要建立自已的完整产业和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企业通过集群的整体力量,利用群体效应,形成“地区产业品牌”,会使每个企业都受益。
许多家电、电子等领域的企业在原始积累完成后,逐步探索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强调企业具有整套产业优势。这时,完整产业链被逐步提高到较高甚至高不可攀的高度。应该说,具备构筑完整产业链的实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代表着企业产业基础很强,影响力较大。
但是,当完整产业链被引入到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之后,并发挥了重要的营销作用。众多行业人士显示出对新鲜词汇近乎疯狂的顶礼膜拜。海宁地区的太阳能产业链是最完整的,但是因为缺乏行业准入标准和有效的市场监督,海宁产业链成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而其他地区许多太阳能企业不惜花费重金投入巨资,来建立从毛坯管、集热管、支架、水箱等整套产业链条,似乎只有建立完整产业链才能代表自己是大企业。
然而当我们静静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在某一个地区企业联合起来,构筑地区性的完整产业链这是提倡的,并且是应该鼓励的。而企业自主构建完整产业链的舆论导向是错误的,甚至误导了许多企业的战略发展。特别是产业积累不够、市场营销薄弱、企业实力不强、缺乏研发投入的年轻企业,更不适合搞完整产业链。
太阳能产业诞生的本源是什么?是为了节能环保、降低能耗、减少浪费。应该说,这些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也确实为社会推广节能产品做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的企业,为了贪大求全,纷纷建厂搞生产而不是搞前沿技术研发,造成产品同质化、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光热产业和光伏产业不同,光伏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光热产业是原始技术突破之后,由泥腿子出身的农民推动起来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兴起不容易。“求大、求全”是传统企业发展思路的典型特征。但是在当前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倡导精益分工、合作共赢的形势下,“高大全”已经不在是赢得长久发展的策略。
“企业自主建设完整产业链”的舆论导向已经使原本倡导节能、减少浪费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导向到不断地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产业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不过关甚至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地步,这与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精益分工也能成就冠军
这个时代是精益分工的时代。“精”强调的是完善、周密、高品质、一切从简的思想,“益”是追求利益、效益、不断进取的思想。“精益”体现的是通过减少浪费、推动规模生产、以整体优化的思想,科学配置产业资源,达到精益求精、专者更专、强者更强的思想。
现在绝大多数行业中的佼佼者,很难有哪个企业是完整产业链企业。一架飞机,几十万个零配件,来自于数十个国家;海尔作为中国家电产业巨头,也只是几个核心产品是自己研发,绝大部分还是依靠贴牌运作,只是对配套产品有标准要求……这样的操作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更带动了产业发展,让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价值的营销、研发、标准制定领域,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的和谐共进,减少了因重复建设带了的产业浪费现象。
太阳能产业需要精益分工思想。这种思想在产业中的体现有两种方式,一是坚持竞争中间产品,以精准的产品定位和赢合营销策略,采用做名配角的定位来打造企业;二是坚持竞争终端市场,产品生产采取代工形式,把有限资源投入到市场耕耘、品牌运作领域,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采取这两种模式都是中小型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英特尔是前者的典型代表,英特尔以专业研发CPU技术的定位,争取为全球每个电脑配套,打造成电脑核心心脏,成为名牌电脑的核心标志。
精益分工的第一种模式是专业配套定位,而不是简单的OEM,因为OEM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自主核心技术,没有研发能力;专业配套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甚至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太阳能行业中,久久硅胶、力诺集热管、光芒分体式承压水箱等,都是采取这种定位的企业。
专业配套企业和竞争终端企业具有不同的营销模式。注重终端竞争的企业采用的是CtoC销售模式,即: Company TO Consumer(企业TO消费者),企业通过直营或代理的方式把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而采取配套定位的企业采用的也是CtoC销售模式,但是意义上已是Company TO Company (企业TO企业),即:通过走专业化中间产品路线,争取将产品配套给所有的太阳能企业。走专业配套路线的太阳能企业完全可以采取Company TO Company路线,最终达到Company TO Consumer的效果,最终也能成就隐形冠军。虽然是站在明星背后,少了一点光亮,但是同样也是英雄角色。|!---page split---|
终端竞争核心在于品牌
行业中采取终端竞争运作的企业大约有3000多家,采取在农村市场杂牌运作的不计其数。价格低、质量差的产品虽然能够在一定区域获得发展,但是唯有品牌才是终端竞争的核心武器,才能获得长久发展。在近几年,产业倡导品牌战略的引导下,太阳能企业对品牌越来越重视,但是许多企业还不明白究竟什么怎么运作品牌,甚至还不懂如何把“品牌”当回事。
皇明和太阳雨是行业中最擅于运作品牌的企业。皇明太阳能以黄鸣先生的企业家品牌塑造为主,在普及产业科普的同时,更树立了皇明太阳能的-爱华网-形象;太阳雨是以企业品牌塑造为主,抗震救灾、残奥会、保热墙等提高品牌形象的策划接连不断。这些都是品牌运作成功企业的典型,品牌价值推广成分比产品价值推广高很多。
服装产业中,美特斯.邦威是典型的完全以品牌运作为主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厂房,企业中只有产品展厅,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品牌运作、市场拓展上,努力打造能够赢得消费者认同的品牌,获得了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同样值得太阳能中小型企业借鉴。
一个新企业想进入太阳能行业,用500万做产品生产投入和用500万做营销推广品牌运作,产品实施贴牌生产。这两种方式对比来看,后者的创业方式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几千家生产企业中并不多你一家,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也并不能保证是佼佼者,而对品牌的投入积累是长效的。除非你生产的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是不可替代品。
这时,可能许多代理商认为OEM产品就是质量不好的产品。其实,并非如此。OEM不是质量差的代名词。惠普、联想等企业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代工生产的,他们在确保了核心技术研发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品牌运作上,获得了更快的发展。
地区构筑完整产业链值得推广,而企业自主构建完整产业链并不适合中小型企业,也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利用精益分工的思想来打造核心中间产品或者打造终端品牌更是众多新企业获得发展的捷径,切莫盲目走进完整产业链的误区。
评论手记:
写这篇评论文章并不是要反对企业建立完整产业链,也不是否定完整产业链企业实力以及他们对这个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而是希望给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做一个启示。在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有限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精益的方法来创业发展。并不是“高大全”就代表着企业强大,而是“精细强”代表着核心竞争力。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远发展,打造如英特尔那样的隐形冠军,同样也是企业巨人;并不是“产品规格多,生产体系完整”就代表着企业好,而是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认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是走“专精深”定位道路的企业越能获得良性发展。当所有企业都在集中在终端竞争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能退一步做中间产品?当所有企业都集中在集热管竞争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能退一步做水箱研发?当所有企业都在做国内市场竞争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有限精力加大国际市场开拓?
什么是蓝海战略?蓝海战略强调的就是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并不一定代表没有竞争对手,只是要做到比竞争对手快一步、强一成、好一点,并且保持可持续性,这样的领域就是自己的蓝海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