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赤壁》:影视营销
凌晨3点多,看书看累了,但还没睡;于是打开电视换着台想解解乏。到电影频道,看见屏幕上正引用一位人士的博客文章表扬着——
“我们终于可以对好莱坞自豪地说:中国的大片,现在已经真正长大啦!”
当时听电视上这么说,不由惊讶,自己长大就长大了,干嘛非要对着好莱坞自豪地说呢?网上、报上的,经常见到有人很不屑于说:好莱坞有什么了不起?美国的电影也经常生产垃圾。这话是没错的,在我买的好莱坞电影碟当中,就有不少确实不怎么样。但一边不屑于,可一边在最大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又要象是对老祖宗那样对好莱坞自豪地说自己长大了,这不还是完全以美国电影作为衡量标准、作为唯一尺度吗?
于是接着看电视频道怎么说,中国的大片为什么就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播音员接着附着那位人士的博客文章赞美道:因为导演吴宇森,终于拍出了各方面近乎完美的《赤壁》。
关了电视,再回到网上,因为《赤壁》或好或歹,已经炒作和吵架成了一锅粥!挺的、盛赞的、冷骂的、热骂的;全都有。
比如博客页“文化”专栏,置顶文章是尹鸿写的《“大片”是一种病:魂飞魄散的<赤壁>》;口气好象都有点急了——“一群被冠以角色名字的呆若木鸡的明星的堆积;一场一场毫无节制的杀戮、打斗、血肉横飞和人海浩荡;一两场谄媚暧昧(爱华网)的欲说还休的艳情场面或者床上戏;一两场电脑模拟出来的人海船海花海楼海的大场面;一两段生硬造作的酒道茶道古琴笛子的所谓东方符号;这便是《赤壁》作为“大片”提供给我们的主要元素。”
可网上同时又说,《赤壁》正在创造国产大片的票房奇迹。每次都说奇迹。
无论是夸还是骂,网络、报纸上炒作和吵架得越厉害,可能被裹进去的人就越多。这几乎已经快成国产大片公映时的一个规律性现象了。一部国产大片上映,呼隆隆就会掀起一阵热闹,然后就是票房数字报告,整个状态特象是搞大跃进放卫星。怎么每回都跟起哄一样呢?也或者现在看大片,确实就是起哄?
但自己也没好到哪儿去。
好几年了,每当有国产大片上了影院,心里也明知道可能会上当,但架不住报纸、网络的地毯式轰炸,结果就还是自觉自愿到电影院交钱去了。又百分之九十的比例,都是一走出电影院,心里就想骂人!而且回家肯定就是立即到电脑上敲字骂导演、骂大片。
但这一次确实是比较踏实。因为之前看《功夫熊猫》感觉太美妙了,不想马上就让这种感觉被破坏,所以就不打算去看《赤壁》。不想又进入那种看国产大片的恶性循环:去看时,没人逼着,自己去的;活该情愿地被炒作给煽动去的;可看完了,又心里就象吃苍蝇一样,又恶又骂的。
所以干脆这次就站在一边瞧热闹,瞧许多影评人,跟我以前一样,跳着脚地夸或者骂,之后好象都跟导演和电影没啥关系了,就变成了影评人和观众之间的对骂。估计要是约一场打群架,肯定场面特别热闹而且还会非常激烈。京剧《空城计》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我正在城楼,——观、观啊——山景;耳听得——城、城啊下——乱纷纷!”
之前几天,有朋友约我去看《赤壁》;说没时间;人家继续引诱:我请你!请也不去;144分钟呢,再加上路上的时间,又一个晚上搭进去了。天怪热的。
还有报纸来约评论稿;回答说:没看。人家说:难得,没去凑这场热闹。听听,大家都一样,全是起哄的心思。
昨天下午有人在MSN上问:真不看了?我说:这样,等你买张盗版盘,最好是三块钱枪版那种便宜到不能再便宜的。借我看看,就想了解下,中国大片如何终于可以对好莱坞说自己长大了的。
以后干脆就以三块钱的枪版碟态度,以支持国产大片的成长。人家接着问:如果是《功夫熊猫》那种呢?我回答:两遍电影院,加一张正版碟;以为支持。
过去说:音乐无国界;再接一句:电影也甭分了。
昨晚还给音像店的营业员发短信问呢:《功夫熊猫》正版碟来了吗?回答说:还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