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维也纳,走进它的绿色。那是一种干爽的绿,不沾雨带雾,与空气、天空、建筑、地面分得很清楚的绿。维也纳的人们在傍晚或者其他的时分坐在绿草地上,似乎就是坐在毛毯上那样放松与随意;而绿色的树木成为其他的建筑、花、旗帜的背景,自然的而且是稳定的;多瑙河的水也是绿绿的,靠近了则可以看得出有自然的清与混,我想是一种普遍绿色的自然的映衬;维也纳人喜爱红色,这也让绿在很多地方得以作为相衬的基础色显得明亮。重要的是我看这里的绿色有很强的生自天然的感觉,而不是人们费劲植绿的成果,绿色的一切也似乎显出天成的从容。
我走进维也纳,走进它的阳光。是我小时候方言里说的那种辣湛金黄的阳光,有力度又不是那么刺激,暖热又不那么暴烈。倒是把一切的景物照射得清爽明确。维也纳的干爽绿在很大程度上是这阳光的造化之物吧。在维也纳的阳光里,虽然墨镜是重要的佩戴物,但是很显然不需要象在很多阳光地带要有那么多的遮盖,甚至遮阳伞在这也并不发达。有这样的阳关,这里的细菌是很难发育得很充分了,连建筑物上的老旧石头都有那种被在阳光中经年久晒的痕迹与颜色。有这样的阳光,委琐的念头真的比较难以存活,我们也就更能理解维也纳人的随和、放松与自然风格了。
我走进维也纳,走进它的厅堂。维也纳有悠久的建筑,包括巍峨的教堂,只是在阳光中它的历史建筑虽然雄伟又似乎离人们较近,大约是因为它的建筑在西洋味道中有东方的元素吧,也是因为它在北方的格局里有南方的气息吧。维也纳商店与很多建筑的厅堂高大宽敞,但同时又不吝啬在内里使用鲜艳的色彩与惊喜的布置,所以那种大而精细,空而不疏让它居然能比巴黎的建筑更有味道。尤其它加上更加错落有致的时尚品的分布,尤其它再加上独一份丰沛的本地音乐资源——在这维也纳,音乐元素就象我们北京的大白菜一样地多吧,而音乐家简直就象我们的白菜农一样地不那么稀罕。
我走进维也纳,走进它的社区。没有油黑,没有脏污,水洗一样的街道,精细可爱的店家。维也纳餐厅不少,而且风格多样,中餐没有缺席只是相对没有那么耀眼,奥地利菜与德国菜比显然趣味与丰富了许多。东西是典型的欧洲价钱。我也非常喜欢多瑙河上的酒吧街、酒吧船与夜行桥,年轻人就在岸上野戏,孩子在河里游泳,一些人就在酒吧里热闹,河两边悬满绿色的藤枝,似乎是什么也不缺。这个城市的新的一面与传统的一面站在一起,就象顶级跑车与有轨电车同行一样。维也纳人与你这个陌生人见面的时候有点点拘谨,然后就开始暴笑与聊天,又从来不会到闹到旁边人烦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