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拓进取型的经济,因而创新是一种最宝贵的企业家精神。
——彼得8226;德鲁克
海尔17年来只做了一件事,观念创新。
——张瑞敏
创新,企业永续发展的源动力
企业发展靠什么?规模企业如何保持长久的发展?中国企业能否打造百年品牌?我们首先看几个品牌发展的故事。
一、品牌创新故事:三星,不创新毋宁死
1999年时,三星的名字在国外名不见经传,就算有人知道,也主要是廉价微波炉和电视机的生产商的代名词。如今,在消费者的印象中,三星代表的是高端手机产品和先进的液晶电视机。据Interbrand品牌顾问公司近两年对全球各大品牌的调查结果来看,三星品牌名列第25位,稍稍落后于索尼,品牌估价为108亿美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三星公司意识到不能总是做一名低成本的搬运工,否则,终有一天会败给中国。于是,三星集团的主席李健熙传令下来:不创新毋宁死。公司聘请埃里克8226;金为总经理,大刀阔斧开始改革。公司大幅度增加设计师,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新开设了四家设计所。重视品牌形象,将之前全球55家广告代理商转为一家能分布全球的广告公司,确保三星的品牌形象得到了简化和统一。产品上也不断独具风格,品种齐全。公司的结构和零售分销业务都进行了全面改革。三星时刻不忘提升品牌,面对如今的成绩,埃里克8226;金仍不满足,“要真正坐上头把交椅,仅仅做到品牌为人所知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到品牌为人所爱。”
二、品牌创新故事:IBM,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1993年的IBM:营业额$630亿,税前收入亏损$88亿,股票价格$21,故步自封,硬件厂商,分公司各自为政,零散分散的IT系统,公司前途缥缈。
2002年的IBM:营业额$812亿,税前收入$75亿,股票价格$90.25(2003.11.13),以客户为先,技术与服务方案提供商,全球整合业务,全球共用的IT平台,IT行业的领导者。
在“执政”期间,郭士纳作出两个重要的决策:一是使IBM的触角向全球扩展,业务更加多元化,因而使IBM避开了高科技业下滑的影响;二是改变了经营方式,从硬件转向服务。
郭士纳掌舵IBM的9年间,正是立足于不断改革和创新,才带领IBM这头巨象重新焕发了活力。
三、品牌创新故事:3M,创新领域的艺术家
对于3M来说,创新是公司的生命。3M公司以其为员工提供创新的环境而著称,视革新为其成长的方式,视新产品为生命。每年,3M公司都要开发200多种新产品。它那传奇般的注重创新的精神已使3M公司连续多年成为美国最受人羡慕的企业之一。
目前,走过了一百多年的3M丝毫未显老态龙钟,相反,它展示给世人的,是不断进取的勃勃生机。3M已经成为多元化制造型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一面旗帜、一个“青春不老”的神话。
从上述几个案例不难看出,企业创新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目前,中国民族企业的创新性如何呢?
08年4月中旬,《商业周刊》联合波士顿咨询服务集团(BCG)评出了2008年度全球创新企业50强。结果,苹果和谷歌的地位仍无人可撼,分别瓜分了冠亚军宝座。但遗憾的是,在50强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随后,《商业周刊》又公布了一项数据,在由亚洲高管评出的全球创新企业20强中,同样没有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创新状况与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地位、品牌发展地位是一致的。通过研究不难发现,企业增长(规模和效益)是和企业创新密切相关的。
创业期的企业需要创新,发展中的企业需要创新,成熟的企业需要创新,大企业集团更需要创新。因为不创新就会落伍,创新可以实现企业的永续性经营。
企业的创新体系
创新如此重要,企业如何创新呢?创新绝对不是口号,因为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最喜欢喊口号,创新的会议开了不少,培训的课程讲了不少,但收效甚微。经过研究,创新是需要完善的体系作保证的。
企业创新就像蝴蝶的翅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技术层面的创新,属于“硬件”的创新;一个是管理创新,属于“软件”的创新。
技术层面的创新主要是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提供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要求企业在研发、生产、物流、市场、服务、资本等方面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新,而使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能取得差异化优势,无论是品质领先、性能领先、价格/成本领先、渠道/客户领先或者服务领先。
管理创新主要是通过将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管理创新属于“企业”软件方面变革,主要包括组织、流程、人力资源、激励、文化等方面的系统改善。
企业创新,无论“硬件”和“软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很多企业往往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创新,而忽视了管理方面的创新,创新主要体现在“点”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创新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软件”方面的创新往往看不到、摸不着,见效也慢,很多企业不愿意搞,也不会搞,这也是中国企业创新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原因。
企业创新带来的效果是客户价值、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企业的社会价值、员工价值得到了实现。
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大话题,但细观各创新领先企业经历,不难发现,企业创新与领导力有十分大关系。没有郭士纳,不知道IBM这头大象是不是还会跳舞?没有李健熙,不知道三星能否建立起令人羡慕的品牌?没有韦尔奇“精干而灵活”领导通用电气革命,不知道GE是否有今天?没有一个能力超群、个性突出的领导人,企业可能就没有领导力。领导力强的企业,企业创新能力就强,企业战略目标就能落地。所以,我认为,领导力是企业创新体系的“脊梁”。 |!---page split---|
领导力,企业创新的发动机
詹姆斯8226;库择思、巴里8226;波斯纳在他们的经典著作《领导力》一书中给出领导力这样的定义:领导力就是带领其他人走到他们从未走过的地方的能力。这个定义,强调了两个理念:一是要带领其他人,二是要走到没有走过的地方。可见,领导力很大成分上意味着不断创新。
企业创新很大程度意味着公司变革,变革意味打破传统,除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变革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暴力变革,可俗称为革命;一种是非暴力变革,可俗称为改革。历史上,每次政治改革,都受到上上下下的阻力与干扰,很多“变法”志士也因此献出了生命。我们的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有过怀疑、迷茫,甚至反对。企业的变革,也是一样的,因为改革很多时候意味着利益的再分配,不同的目的和角度看待改革,会有不同的应对改革行为。
改革这么艰难,又必须进行,领导的推动就十分必要了。研究历史不难发现,每次改革,一定有高层的支持。没有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和力排众议,中国改革的步伐可能会延缓。企业的每次变革也离不开最高领导人的支持,很多时候是企业领导自动发起的改革运动。
创新和改革离不开一个坚强的领导,但只有一个领导者是不行的,我们发现,改革和创新的成功实际上是领导者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带动其他人共同改变而成功的。这种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的影响力就是领导力。
领导和领导力的魅力如此之巨,我们看一下领导力的构成:
1、自驱力:领导者都具有极强的自驱力,潜意识让自己不断奋斗、不断成功。自驱力就像宗教里的教义,引导着追随者疯狂信奉。企业家一般都有极强的事业心,对事业非常执着和热情,也许真是“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自驱力是领导力的核心,就像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
2、愿景:每个组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缺少了目标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企业和领导人一般都有远大的理想,希望将企业带到哪里去,并为之不懈奋斗。这种远大的和可实现性的目标,正是企业的愿景。缺乏愿景的企业,不会吸引很多人加盟,加盟者也不愿投入时间甚至生命来追随,领导力无法体现。
3、责任心:企业能生存和发展除具有领导者责任外,还必须具有企业责任、社会责任,必须为员工负责,为社会负责。不敢承担责任的企业,是不会有凝聚力和发展前景的,仅仅喜欢“赚钱”的企业是永远做不大的。
4、风格:领导力的强弱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和行为方式息息相关。很多人之所以能在企业不辞辛苦奋斗,就是感觉到领导者具有非凡的“魔力”。领导者能赏识人才,不断激励下属,在工作生活中,照顾、关心、指导员工不断进步。领导者的道德品质、知识水平、管理能力、性格魅力等个性化的优势,往往成了凝聚他人、带领他人不断奋斗的精神号召。
5、执行力:领导力不是口号,会喊口号的领导很多,但拥有很强领导力的领导者不多。企业很多战略方针是需要落地的,领导者的各种命令安排也是看效果的。没有执行力,就没有领导力。
6、创新:创新是领导力的灵魂。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往往需要领导者树立更具可信度的创新决心。强大的领导力也是最根本的关键创新动力。两者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的。
有这样一份调查,当问及谁是公司里最主要的创新推动力时,得票率最高的答案是公司CEO。但是,如果CEO或董事长不是企业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如果不是组织内的所有人员都意识到创新对CEO或董事长的重要性,那么公司创新工作能否持续开展以及最终能否成功就很成问题了。
领导者不能光说不练,虽然定期交流和沟通是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部分。最重要的,也是能让员工真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在口头宣传的同时结合行动,领导的日常活动能体现公司对创新的投入和决心。
企业需要创新,团队需要创新,但领导力是企业创新的发动机。
从领导推动,到企业文化,建立企业创新的长效机制
对不同的企业,不同阶段,不同领导者,领导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领导力有以下五个层次:
第一层:职责/权利:领导者拥有决策、管控的职责和权利,大家跟随你是因为他们必须这样做。此层面的领导力主要体现为权力、命令、利益,方式多表现为单向的、表面的、被动的。
第二层:风格/魅力:领导者具有独特的领导魅力,管理成为一种艺术。大家跟随你是因为你的品德、为人、能力和你所代表的目标和理想,你为组织做出的成绩与贡献,跟随你是他们自愿的选择。此层面的领导力主要特征是个性化、职责权利+领导艺术,被领导人积极、主动性有所加强,但仍然具有随意性。
第三层:组织/激励:领导者致力于建设规范的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团队内分工明确,垂直指挥系统和水平协调系统顺畅,企业奖惩分明,竞争与淘汰机制健全,培养和激励员工体系化。此层面的领导力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已经上升到组织管理层面。大家积极、主动服从领导,是因为有健全的管理体系。
第四层:团队领导力:领导者注重队伍建设,改变个人英雄主义状况,人人都是领导,人人都有责任。高层领导培养中层领导,中层领导培养基层干部,基层干部培养员工。团队的领导力比较强。此层面的领导力最大的特征为团队协作性,各层面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加强,企业董事长已经转化为组织的精神领袖和改革设计师。
第五层:企业领导力文化:随着团队领导力的建立,企业经过一定时期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特别是执行文化、创新文化。此阶段,企业各项运营已经规范有序,企业组织相对稳定,人才队伍成熟,员工的向心力、凝集力高涨。领导力已经形成组织文化,企业价值观已经和员工价值观一致,企业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已经形成,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
企业创新和领导力形成轨迹是同步的,有什么样的领导力可能就有什么样的创新理念和行为。企业创新体系包含系统的内容,领导力又与企业创新如此关联,所以,从领导推动到企业文化建设,都与企业创新长效机制的建立密切相关。
建立创新的长效机制重要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改变领导和创新的观念
要“领导”,而不要“管理”,这是3M公司提出的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理念中,公司内部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上级领导是一切任务、指标的制定者,而员工则是命令的执行者,无论上级的指示对与错、无论目标制定的(爱华网)合理与否,一切都按照指令开展工作;而“领导”理念则不同,在“领导”模式中,每一级领导者的职责是缔造环境,提供资源,引导和培训员工,留给员工很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创造力。
中国企业“奴才”很多,“人才”很少,“奴才”受宠,“人才”失落,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也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顽疾。企业要想创新发展,必须改变领导观念和用人观念,真正发挥企业每个人的价值。
2、建立企业创新氛围
在3M公司内部流行着一个“15%定律”,即鼓励技术人员用15%的工作时间投入到日常工作以外的新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在3M,每一个员工都是创造者、发明者,“公司不仅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把创新当成一种传统,而且领导班子言行一致,真正去鼓励创新,而不是随便抹杀创新”。
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的相互交流和撞击,需要破除官僚主义和等级制度,创造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
鼓励创新就要允许失败。一方面,企业要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鼓励创新,建立企业创新的氛围。
3、建立企业创新的组织
世界上没有哪个组织结构是最适合创新的,但随着知识经济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原来的那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组织结构正在被以工作小组、团队为基本单元的扁平式、分权化的组织结构所取代。企业要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强化企业的协调性,把整个公司组织放在一个相同的平面上,设定共同的创新目标、创新策略以及创新投入。
4、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企业敢于用人、用能人
员工是创新的源泉。企业应非常注重培育人才,尤其是本土化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领导者要敢于用人,敢于授权,没有下属的成长,就不会有企业的成长。松下幸之助关于自己职业生涯的一句总结性的话,或许可以给多数遭遇领导瓶颈的公司很大的启示:“当我的员工只有100人时,我要站在员工的最前面,指挥部署工作;当员工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到员工达到10000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
5、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
鼓励先进,奖励先进,对企业创新有直接的效果。企业对关键项目领导人、技术骨干、管理精英等制定有吸引力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方案,建立提前公布方案、合理评估成果、公开奖励、鼓励再创新等创新激励体制。
中国很多企业已经越过了创业期,处在需要做强、做大却遭遇发展瓶颈的境地中。这些企业往往有这么一些共同特点:公司是最先由老板带领一班人马打天下,抓住了市场机遇,在竞争不充分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创业阶段利润较高。伴随竞争越来越充分,公司又需要进一步扩大时,老板发现一个人照看不过来了,要定战略、建机制、理流程、培养人才队伍,公司开始就不好转了,企业处于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的阶段。
因此,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的第一要点在于领导。只有公司拥有必要的领导力,才可能突破原有的组织方式,才能够让战略、组织、流程、人才等要素实质性的有所改变。中国民族企业不断拥有领导力,不断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一定能进入全球创新企业之林。
原载:《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08年 第7期
沈其东 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项目经理,高级咨询顾问,企业战略营销咨询师,有多年市场销售和营销高管经验,为大中型企业提供过营销战略、营销管理、营销实战等咨询服务,注重从战略的角度思考营销问题,综合提升客户价值。曾服务过湖北安琪集团、月月舒集团、香港坦美容美发学院、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福建利郎服饰、福建雅客食品、福建福马食品、浙江正泰电器、江苏大富豪啤酒、河南众品食业、江苏红豆集团、山东中烟、山东浪潮软件等企业,曾在《销售与市场》、《糖烟酒周刊》、《大食品》、《理财》、《商界导刊》、《第一营销网》、《中国营销传播网》、《爱华网》等专业媒体发表文章数篇,多家媒体专栏作家。现为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项目经理、高级咨询顾问。联系电话:13671590199;MSN:[email protected];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博客:http://sqsqd.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