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亚洲财富论坛》2008年6月刊
文/本刊记者 非野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悲痛的日子。这一场天灾,突如其来,令生命措手不及。当我们还沉浸于奥运圣火传递的喜悦之中时,这个伤心的地震消息令我们的笑声戛然而止。汶川地震摧毁当地百姓的家园,夺去了许多的生命,也震碎了全中国人民的心。汶川地震破坏性超过唐山地震,记者截稿时死亡人数是32476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确认,遇难人数估计在5万人以上。
在这场地震中,中华民族以惊人的能力、毅力和凝聚力顽强地战斗,在救灾最危难的时候,救援人员们仍然继续选择坚守,最危急的时刻需要最坚定的意志和最顽强的坚持。在这次地震巨灾中,中国政府、中国军队、中国民众的反应非常迅速,国家危机管理也进行得井井有条。
在这次地震灾害后,联合国减灾战略秘书处执行主任萨尔瓦诺就四川汶川地震致电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并称中国政府有效地动员国家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灾害救助,保护民众生命,表示非常赞赏,称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为区域和世界提供了一个典范。或许这位联合国主任的话只说了一半,的确,在这次地震巨灾中,中国人经受住了考验,但这考验才刚刚完成一半,未来的重建家园则是考验的另一半,并且在重建家园这一过程中,中国人还要经历更多的考验。
比如,重建家园中的住房按揭问题,这一问题也是这些天央行的领导们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近日对外表示,央行非常重视地震震毁房屋的按揭贷款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地采取办法,并且与有关方面协商,可能涉及的方面会比较广泛。众所周知,在地震灾害之前,有一些按揭房还并没有还完款,或许房主已经死去,或许房主还留下一个几岁的小孩,那未还完的款项如何解决?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就存在一些争论。有人说贷款购买的房子在地震中毁损,贷款者就可以不必再支付余款。也有人说贷款者与银行之间的债务关系,不因抵押品(房屋)的毁灭而消失。
地震过后,人们失去亲人的伤痛还未抚平时,或许更多的压力还会接踵而来。无论如何,问题终需要解决。目前央行已经增加了55亿再贷款,一方面用于支持流动性,另一方面也要为未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提供支持,在贷款额度方面向灾区倾斜。
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拷问的是,在这次巨灾中,有多少人为自己的房子买了保险?关于自然灾害的保险,似乎又是一种无奈,因为目前我国还欠缺类似险种。因为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作为商业机构的保险公司自然不愿承担这个风险。而且,很多民众都抱有侥幸的心理,他们认为类似自然灾害发生在自己头上的几率很小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不仅普通民众这么看,连一些管理层也是这么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保险公司设计出类似险种,也很难有真正的客户群体。
![巨灾保险制度 巨灾的考验](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351254263325.jpeg)
在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些成熟的市场中,面对类似自然灾难时,他们的救护措施与我国相比是不一样的,在赔偿方面第一位的是保险机构,第二则是社会支援,第三才是政府出资进行援助。关于类似灾难的保险,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次地震灾难对经济的影响,目前就有人站出来估计称地震将影响中国刚刚从雪灾中恢复过来的经济。震灾发生后,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困难加大,一方面,物价尤其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反弹,另一方面,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有一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在地震后政府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物价短期内可能还将走高,抑制通胀仍将是短期内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一家风险评估公司估计,四川省发生的强烈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料将超过200亿美元。重建需要巨大的国力支持,而灾难已成事实,巨灾的考验肯定将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动力,多难兴邦,在抗震救援的那些日子里,惊恐只是瞬间,我们相信中国政府会带领民众挺过这一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