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东芝、松下、三菱相继宣布退出中国手机市场后,日本最大的手机厂商NEC最终也宣布撤出中国市场;至此,日系主流手机厂商全部停止了在中国的业务。一直以时尚设计和优良品质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日本品牌纷纷折戟,人们不禁要问:日系手机怎么了?业内人士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多人判断日系手机已经被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巨头打败,从此与中国市场无缘。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市场永远不变的是变化。笔者认为:此时做出这种判断尚为时过早。
日系手机接二连三的停止在中国的2G及2.5G的手机业务,表明一个现实: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厂商获得利润并不容易。手机作为一种时尚产品,必须不断推出新品,满足消费者更新换代的需求。厂商如果不能开发出足够的新产品,会被市场淘汰;而另一方面,如果厂商不断开发出了新产品,但销售收入不能抵消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及多品种带来的仓储及库存贬值等费用,企业会消失的更快。
所以,日系手机停止中国业务是基于两种可能:1. 败退。即无法在当前游戏规则下生存,承认失败,退出游戏。通常此类情况的出现会伴随股份转让、出让资产或申请破产等行为。企业不仅停止相关业务,更会从资产上与相关业务脱离关系,彻底的退出。如:早前的东芝退出中国市场时,不仅停止了手机业务,同时将其在普天王芝公司中的33%股份全部售出,并将有关生产设备折价卖给中方,表现了彻底退出的决心。而明基西门子更是以申请公司破产保护的方式退出了欧洲市场。通常选择此类形式退出市场的公司,基本不会打算再重返市场。2. 撤退。如果玩家感觉在竞争游戏中即使费了很大力气玩赢了也没太大意思:他用同样的资源在另一场竞争游戏中可以有更大收获,那么,玩家会选择暂时退出,储备资源以期在下一场游戏中获胜。实际上,日系手机的竞争优势更体现在3G产品上:日本市场早在5年前即开始应用3G技术,经过一段发展期,已经形成规模市场效应,3G技术水平已经比较成熟。NEC、松下等厂商在3G网络设备、手机终端、应用软件等方面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从战略层面看,NEC、松下等放弃自己在中国并不占优势的2G和2.5G市场,更可以解读为是在集中精力发展3G技术,等待中国3G市场的到来。
那么,日系手机撤退中国市场后,又会以怎样的形式卷土重来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三种形式:
1. 凭借3G的技术优势,在手机终端市场抢得先机。由于3G高速通信的特点,手机的能耗高,运算量大,对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原有的2G, 2.5G厂商转型生产3G的初期,会面临缺乏规模效应、设备折旧成本高等困境,而日本的3G手机厂商在新品研发、规模生产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新品速度和更成熟的应用软件在手机市场博出一片蓝天。
2. 选择做庄家,而不是玩家。如果发现直接参与竞争太辛苦的话,日系手机很可能改变战略,变身幕后玩家。通过授权生产、供应零部件等形式,谋求利润。
3. 开发蓝海市场。到目前为止,手机市场一直是B to C 的消费品市场,手机始终作为个人消费品的形象出现。而数字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手机的商用价值大大提升:在不远的将来,手机很可能作为行业解决方案的终端出现在3G应用中。比如:基于其即时通信的特点,手机可以用于公安系统追逃查询、身份证查询、被盗车(爱华网)辆查询及城市的交通管理;手机与RFID技术相结合,可以非常方便的推动超市、连锁店的会员管理及商品的消费结算;未来手机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手机本身的竞争,更是融合了网络设备,手机终端,应用软件等全面解决方案的竞争;手机的商用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要胜出,则“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避开自己的弱势市场,集中资源在自己的优势市场放手一博,不失为明智之举。正如棋手博弈:高人过招,重在布局,而不在乎一兵一卒的损失。及时洞察对手战略意图,提早布局,方能确保全盘的胜利。
郑旭,亚太精英教育培训中心(www.eiec.net.cn )首席学者,营销培训专家; 郑旭先生有着多年的教育培训领域工作经验。他曾先后在海信集团,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从事营销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战略和市场营销有着深入的研究;郑旭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北京大学双学位MBA学历,并多次在《经理人》与《成功营销》等杂志发表文章分享经验。MSN及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