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的人 本土企业推量产跑车不合时宜



中国本土企业造跑车,还是从吉利美人豹开始,而最近随着MG TF的推出,国产跑车又在出现一股冲动:中国的企业将不仅仅向中高端车型进军,而且还要占领跑车领域。

但是,对于目前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讲,跑车量产化绝对是一个幻影,如果坚持走下去,甚至会误入陷阱。

首先,把跑车作为一款主打车型的第一个基础就是,跑车必须有足够的市场支撑。没有足够的市场,又谈何量产?没有规模,又怎么可以谈得上收益?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高端跑车的年销售量只有5000辆左右。即使2008年有所增长,比如,20%的增长,也不过6000辆左右。

 不合时宜的人 本土企业推量产跑车不合时宜

但是在这五六千的市场中,本土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的机会闯进去。这个市场的购买者,购买的就是世界著名的名牌,而不会考虑价格高低,因为品牌代表了身份、财富、炫耀。

刚刚进入跑车领域边缘的本土企业如何与跨国企业相拼呢?

无疑,在这个市场中,奥迪TT、宝马Z4、保时捷Boxster以及奔驰SLK等将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

因此,本土企业的机会或许在低端跑车。

目前,低端跑车是现代酷派的天下。

但是,即使是低端跑车,所需要的技术、人力、管理,特别是资金,也许并不是本土企业目前状况所能允许的。

作为一个企业,最大的目的是获取尽量大的市场份额,赚取尽量多的利润。在这样总体目标下,要有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产品发展策略。

即是在一定的资金、人力的支持下,应该重点发展什么产品,占领哪些市场?

那么,中国本土企业的状况是什么呢?

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供应问题比较紧张,不像跨国公司,全球资金可以支持中国市场的发展需要。因此,本土企业这些紧张的资金一定要用在刀刃上,要用得恰到好处,产生最大化的利润。

从整个汽车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潜力看,跑车无疑是最小众化的一个市场,而且耗费资金、人力,我们的技术储备也有很大欠缺。即使引进的国外成熟(爱华网)车型,我们在管理、生产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功课要补足。

恰恰相反,中级车市场将是未来需求潜力发展最大的市场,

本土企业的重点则需要定位在中级车市场以下的车型,作为重点,保证资金支持,努力研发技术,开拓市场细分需求,铺展销售渠道。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人力资源、技术积累、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成功与失败的积淀,这种积淀将逐渐形成企业的品牌优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275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企业本土化 品牌之殇:那些Hold 不住的中国本土企业们

今年可谓是外资品牌收购中国本土品牌的丰收年。今年4月,法国“科蒂集团”与“丁家宜”达成股份购买协议;5月,“美国沃尔玛”收购电子商务网站“一号店”;6月,商务部批准“英国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9月,商务部批准了“瑞士雀巢”收购

声明:《不合时宜的人 本土企业推量产跑车不合时宜》为网友夏天碎花小短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