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汶川地震损失
5.12汶川地震救灾工作正在持续进行,关于灾害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也将逐渐展现。相对南方雪灾,5.12地震对中国的影响将是全方位、长时间的。此次地震对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冲击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明显的。从短期看,下半年楼市将会有怎样的变化?从中长期看,房地产会有哪些结构性的变迁,行业会引发哪些调整?政府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业界人士亟需面对的重大课题,我在此提出部分思考,以供各界同仁探讨和决策参考。
买房人迷失了看楼的双眼
5.12地震对震区中心的房子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满目苍痍的废墟显露出房子的脆弱,地震灾害保险的缺失令业主损失惨重,物业在地震中变得一文不值!由此引发自住客投资客置业价值观的改变,房子不再是安全的居所,不再是一生的追求目标,不再是最稳健的投资。购买者在关心使用年限、交通状况、配套设施、物业价格之外,更加注重房子本身的建筑用料,社区密度,防震系数等实在数据。在震前建设的房子在八级地震面前似乎显得苍白无力,置业者将目光转向未来可能出现品质更高、抗震更强的物业。至此,因震前不景气的楼市,让投资性消费、投机性消费、超前消费、恐慌性消费几乎消失,仅剩下的最后一个刚性需求,也大大的削弱了。
房贷成为双脚迈不过的门槛
由于中国大部分购房者仍然依靠房贷,地震引发的房屋损失,单单依靠借贷者承担会引发舆论的不平,即使现在六大银行达成共识,有意延长贷款还款期限,并在利息方面给予不同的优惠,但大部分灾民仍然难以承受。而银行业协会向银监会核销的数额也会有所限制。银行在地震中的损失难以避免,大量坏账还是要自家消化。因此,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银行对于房地产相关贷款将会更为谨慎与保守,规避来自开发商、置业者的双向风险,提高对房屋的质量审核,加重对按揭贷款置业者的资格审核,提高房地产贷款门槛。由此房地产市场供需双方对资金需求的瓶颈效应更为明显,对目前下滑的楼市无疑是雪上加霜。
政府左手打小右手扶大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5月19日21时,汶川八级地震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截止至5月21日16时,死亡41353人,失踪32666人,受伤274683人。有人说,地震震不死人,房屋倒塌压死人。2003年日本仙台发生7级强震却未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死亡,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和日本建筑严格执行烈度9度的抗震标准是息息相关的。震后灾区的央企建筑评估工作已经展开,国家已经通令严惩豆 腐渣工程,下一步,对于商业性(爱华网)房地产的严查也在意料之中,政府将借机健全行业法规法制,其一将建立更具公信力和透明度的评估机制,其二将提高房地产的开发建设准入门槛,其三将采取相应的措施淘汰不合格的中小型开发企业,而重点辅助优质的大型房地产企业,令整个行业走向良性有序的竞争格局。
开发商挺起品牌的脊梁骨
地震一方面考验着开发商的过去,一方面也为将来提供契机。面对特大灾难,各个房地产企业紧急召开应对会议,捐款捐物,赴川救援,展现了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行业形象。但是,被惯骂的房地产行业就此赢得了美好声誉吗?远远没有。随着对灾后建筑问责、保险问责、银行问责等问题的铺开,对房地产质量、安全评估、抗震能力等细节将一一问究,房子将被撕开外面华丽的包装,敞开接收民众的检阅,对于产品的真材实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个方面,对房地产商的信任将成为购房因素中的重要砝码,房地产品牌对销售的助推作用也日益加重,品牌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