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是一位睿智而知识很有深度的学者,而且是我喜欢的学者,他在大陆出版的书基本上都看了一遍,为其中的不少精彩观点赞叹,尤其是他对于行业本质的分析,独树一帜,很有穿透力。不过,最近,我的心有些沉重起来,原因就是他提出的所谓行业本质!坦率地讲,我是喜欢和认可“行业本质”这个概念的,有创意,其实他是行业成长规律的另一种简洁性的表达。心情沉重的主要原因是郎先生对于“行业本质”的滥用,本来,他发明这个概念是表达了战略的立足点,清晰有力,但是在最近的书,比如《本质3:蓝海大溃败》书中,进一步将行业本质神话到似乎只要抓住了行业本质就能取胜,而那些倒下去或者做得不好(爱华网)的企业主要是行业本质的不了解。比如,手机行业。其实,很多做手机的企业都了解了他书中所说的势能,但是仍然一泻千里。其他的例子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就是“行业本质”本身,从企业成长历史上看,其实也是不断被企业创造出来的,甚至不断地被不少成功企业变换。比如IBM,它知道最初打孔机的行业本质吗?它了解计算机硬件的本质吗?卖掉是熟悉本质还是不熟悉本质,被卖掉是行业本质的体现吗?那接受了这些部分的企业呢?他们知道行业的本质吗?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谁最熟悉行业本质?是万科,还是恒大,还是富力,还是珠江?
家电零售领域,苏宁还是国美最熟悉?
行业本质是企业创新的一部分,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其实它道出了一个关键点: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是能够创造行业本质的企业,这个行业本质其实就是行业发展的标本轨迹。
但是,别忘了,规则往往是用来被打破的,企业界更是如此!另一个成功的企业就是打破了前一个成功者创造的行业本质——行业规则,才能够取得胜利!
对于福特来讲,大规模生产就是汽车行业的本质,舍此没有他途,他的典型表述是:
人们可以要任何颜色的汽车,只要是黑色的!
看,多么狂妄!
可是,通用汽车的斯隆则将这个行业打得碎碎的,他告诉福特:
多款式、小批量,同样也可以是行业本质!
各位企业家朋友们,千万别被郎咸平的“行业本质”忽悠的束手束脚的,你们其实可以创造新的行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