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集团力争打造电气行业第一品牌”;
“××集团成为电气行业售后服务第一品牌”;
……
类似以上话语时常见诸报端,成为热点新闻,成为各大企业引以为豪的宣传亮点。无疑,以上话语句句振奋人心,催人进步。
我今天要说的是,如果将这三句话放在一起比较,哪一句更好?在我看来,第一句只代表过去,首先要淘汰出局;第二句指向将来,但似乎过于理想化;第三句直奔主题,切实可信,可谓最好。
第一句:在过去的一年,你实现了销售收入1000万元,作为一个小企业,还自以为销售业绩良好,殊不知,在大千世界里,这样的数字也不过毛毛雨而已。就算你的销售收入多达亿元、10亿元、100亿元,又能怎么样?也许你并不是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数字比你大的企业也不计其数。哪怕你的销售业绩数以千亿元计算,可谓天文数字,这样的大公司突然倒闭的先例也多而有之。总之,销售业绩只属于过去,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你过去做得还可以,至于将来怎么样?还是个未知数。
第二句:他不拿过去的良好业绩来引以为豪,而强调要塑造品牌,认为销售业绩只属于过去,品牌才直指将来,是一个进步。由此,我想到了抗震救灾中的一个事例,一个被救出的男孩开口第一句话,“我要可乐”。我想,这就是品牌。如果还继续“可乐男孩”的话语,可乐品牌是响当当的,但到底是哪一种可乐呢?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还是非常可乐,这就不好说了。回到那句话,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将这句话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是不错的,但似乎过于理想、过于空虚,一个企业一般是不可能成为全能冠军的,最多是在某一个领域出奇制胜。
第三句:恰恰将第二句变得具体可行,他不仅注重塑造品牌,而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向,找到了切入点、突破口。只有这样,一个企业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保青春、一路走好。
通过对以上三句话的简单分析,我零零碎碎的想到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道理:
一、销售算个屁。
我的话比较尖锐,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所以我要解释一下,我说的销售仅仅是一个词语,不代表销售结果,从销售结果来看,有销售好和销售差之分,对过去销售好的,要“不以物喜”;对过去销售差的,也应“不以己悲”。所以销售本常事,就像“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样。
当然,我绝对没有否认销售成绩的意思,对过去取得的成绩,我们一定要嘉奖;同时,对过去存在的失误,我们也一定要总结。如果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态的发展,销售只代表过去,只属于过去行为。过去,如果我们销售的好,我们也不能总是沾沾自喜,陶醉其中;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力争在将来精益求精、做得更好。过去,如果我们销售的不好,我们也不能总是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力争在将来开拓创新、有所改善。
过去销售业绩良好而突然倒闭或者逐渐衰退的公司不乏其例;过去销售业绩平平的公司,因为一个营销策划、品牌推广方案的实施而一鸣惊人的公司也大有存在。我们一定要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寻求成功的宝典,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把眼光看向将来。
如此,销售只能算个屁,放了就放了,不再去管它。|!---page split---|
二、品牌非常重要。
可口可乐的老总曾经豪言道,“假如可口可乐公司所有的设备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只要有可口可乐这个牌子存在,我可以马上再造一个可口可乐公司”,这充分说明了品牌是何等的重要。
正是因为有品牌做坚强的后盾,那些大公司才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而这样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我们通常说的“百分之几十几十”的增长,而是扩张,是霸主,是垄断。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仅在中国的装瓶公司及厂房就多达64家;麦当劳在世界1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连锁店;肯德基仅在中国的连锁店就将近2000家;ABB在中国的合资、独资企业多达25家;施耐德在全球拥有200多个工业基地……我们中国的海尔在全球也已建成46个工厂,其中在欧洲、美洲、亚太、中东、非洲等地有10个。
可见,一个公司要取得健康、长效的发展,必须创建一个良好的品牌。
三、创建品牌必须直奔主题、突出亮点。
世界是大的,任何一个品牌都不可能为包罗万象的所有对象服务,因此,我们在创建品牌、塑造品牌的时候,必须直奔主题、突出亮点。
品牌定位,从产品自身的角度,要明确其功效,找出其重要的特点,并对外集中宣传其亮点;不能面面俱到,结果没有了重点。就像一副药,胃药是治疗胃病的,感冒药是治疗感冒的,一般不可能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如果有,那一定是“假药”。从外部市场的角度,要锁定(爱华网)目标市场,寻找细分市场,找出其需求特点,从而发掘出产品和服务的最大卖点;不能包罗万象,企图全盘垄断。就像人们对菜肴的需求一样,有人爱吃麻,有人喜欢辣,有人爱吃甜,有人喜欢酸,这叫众口难调,因此,不可能有一种菜肴能兼具所有的味道。
因为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所以我们在给病人治病的时候,必须事先诊断病人的征兆,以便对症下药。因为众口难调,所以我们在烹饪菜肴的时候,必须事先征询客人的需要,以便适合其味道。
四、几点建议:
1、小企业必须集中精力做好最熟悉的产品;
2、小企业必须集中精力攻关最最熟悉的市场;
3、大企业必须采取事业部制,各自做好自己熟悉的领域;
4、大企业必须深入细分市场,并有机组合形成资源共享;
5、大企业必须加强市场宣传、重视文化建设、塑造品牌形象。
作者简介:王仁松,男,华北电力大学工科学士、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硕士,经济师、工程师职称,系温州模式研究会会员,先后在华北电力集团、正泰集团、大全集团工作,对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三角经济、长三角经济、电气行业市场有一定研究,现任大全集团营销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共同交流、探讨。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wrs567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