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第60期旅游新报
*旅游新报事件再次给中国一些市场化媒体敲响了警钟:媒体无小事,新闻容不得半分亵渎
地震报道中旅游新报为何脑壳进了水?
文/陈雪骅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当地政府部门对其下达的停刊处理决定,我真的不敢相信,在汶川地震国难当头之际,还有这样缺乏基本人文理念和政治素养的媒体——竟然在5月19全国哀悼日,用3个版面,推出穿有暴露衣服的女子在废墟上忸怩作态的所谓特刊策划报道,并在封面页上用两名衣着暴露的女子照作放大处理,其下方有一行小字“本报推出汶川抗震特刊”。
这家无耻弱智的报纸,就是重庆的《旅游新报》。
我真的明白了,人为什么有千差万别。很难想象,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地震灾难的悲痛中,全国人民都在用小心翼翼的关爱视角去面对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时,还有这样的媒体及其操盘手推出这样没有起码新闻水准,没有起码人性的报道来,旅游新报的这次举动,再次证明了“在任何时候任何国情下,都存在有愚蠢麻木的人”这样一个观点。
昨日从新闻中获知,警方对几起利用地震采取短信形式诈骗钱财和偷盗灾区财物的团伙进行了打击,我当时的感觉是“这些人素质低下,缺乏起码的人性”。而这次旅游新报暴出的猛料,却再次让我对“人性”二字有了另一种反思,相对于那些诈骗者偷盗者,用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概念来说,一家报社的从业者应该都是文化水平较高、思想人文素养较高的,但是偏偏是这些看似素质很高人文关怀精神很强的人,做出了令许多低智商者也难以做出来的事情!——在全国那么多报刊那么多网站全部采用黑色、灰色图文和版式的背景下,重庆旅游新报的社长、总编、副总编、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连起码的职业敏感都丧失了,连起码的公德姿态都忽视了。
这起事件暴露出来的是什么?我想,它又一次暴露出的,是一些市场化媒体刻意吸引读者眼球的浮躁,是一些市场化媒体刻意追求新潮、个性的肤浅,是为了市场份额和利润经常舍弃公德和正义的贪婪。
鉴于此次地震灾难带给国人的痛苦,我觉得重庆当地政府部门给予旅游新报的“停刊整顿”处理过于从轻了,应该彻底关闭这家报纸,以平众怒。
综观目前中国的报刊出版业,存在着“一号难求”的情况,这个号就是公开发行的刊号。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许多为社会正义鼓与呼、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极大推动的内刊反而得不到正式刊号,如《北大商业评论》、《廉政》等,而一些品位格调低下、以哗众取宠为能事的报刊,却堂而皇之地拥有国际国内刊号!这实在是中国新闻舆论界的畸形表现之一。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像旅游新报这样不具备稳定素养一不小心就出大祸的报刊,它是由重庆出版集团主管的,而据我所知,其他省市也存在出版集团拥有多个刊号媒体的事实,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出版集团控制下的报刊体系,它就有如此多的刊号呢?是不是存在国家资源内部优先的不公正不平等?是不是存在用公权谋集团利益的弊端?
我们的报纸、杂志是到了全面整顿的时候了,我们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是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
附:
重庆出版集团党委关于对《旅游新报》社严重错误的处理决定
[2008-05-20 01:47] -------------------------------------------------------------------------------- 渝出集党发〔2008〕4号 鉴于《旅游新报》第60期在全国人民抗震救灾期间,采用极不严肃的图片予以报道,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经集团党委研究决定: 1、免去《旅游新报》社陈学齐同志的社长职务。 2、撤消陈宇同志的总编辑职务、吴敬同志的副总编辑职务。3、对直接责任编辑、美术编辑予以除名。 4、集团对《旅游新报》社派出工作组,由集团副总经理傅南寝同志任组长,对其进行停刊整顿。 由于集团对《旅游新报》社监管不力,尽管事后采取措施挽回影响,但仍不能弥补对灾区人民带来的严重伤害,在此诚挚地向灾区同胞和全国人民致以深深的歉意! 中共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党委 2008年5月19日
*重庆《旅游新报》严重损害公德的报道图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