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文/周兼明
承载了中国人太多期盼的2008年,接连出现多项重大考验。从年初南方的雪冻灾害,到食品价格的持续攀升;从“3.14”西藏拉萨的骚乱,到随后奥运圣火传递在西方数国受到“藏独”支持者的干扰,然后是列车相撞、公车爆炸、手足口疫蔓延,直至数十年未见的四川汶川地震大灾难。2008年尚未过半,挑战和考验已接踵而至。展望下半年,通货膨胀的持续,奥运的到来……考验还将不断。看到温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不断奔波前线,人们不禁慨叹: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他们究竟要“救火”到何时才算完?中国政府是否只有“鞠躬尽瘁”,才能不负历史的使命?——不尽然。虽然,无论是在雪冻中还是地震中,无论是反应的速度还是力度,中国政府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中国领导人所表现出的坚定和温情,更成为灾难中许多人信心的源泉。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与一些人原来预期的相反,持续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使中国的难题减少,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似乎还有逐渐增多之势。 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有三个源头。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以大量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必然要承受大自然的惩罚。随着人类对科技手段依赖的加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的能动性也越来越脆弱。二是中国改革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被滞后的都是难题。在中国经济绕开难题向前走时,难题并没有静悄悄地躺着,而是在持续发挥效应,其破坏性不断积累,呈现为各种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三是社会越向前走,新情况、新问题越多,旧的管理模式越难适应需要。各种考验和难题,最终挑战的都是政府的管理模式。毕竟,无论是对环境的保护,还是调整发展和改革的路径,都受到政府管理模式与能力的制约。 受到挑战的是名为“全能主义”的管理模式。改革前的中国,是全能主义政府的典范。正因为全能主义力所不能逮,才导致邓小平的改革。改革后的中国政府,管制权有所收缩,为个人、市场和社会腾挪出一定空间,表现为个人自由增进,市场体系初步确立,公民社会正在酝酿成形。但是,历经反复后,政府全能主义的行为模式仍未根本改变。一方面,对民间和市场的力量存有戒心,希望绑住民间手脚,限制其口舌,并不断干预市场的运转;另一方面,政府惯于把越来越多的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中,通过控制资源来控制市场和社会。这种范围有所收缩的全能主义,虽然能取效于一时,但由于是在市场、民间已经有所发育的基础上运转,对社会的束缚性更大,可能引发的冲突更严重,也更难适应已经变化的复杂现实。在历次自然灾难中,虽然政府的反应越来越快,应对越来越娴熟有效,但却表现得疲于应付,沦为救火队——而这,恰恰是最不应该的。 新的社会现实呼唤新的管理模式,新挑战也需要新的应对。不改变管理社会的模式,提升治理能力,政府就只能永远跟在挑战和危机后面跑,甚至忙死累死,也依然逃脱不了被民众埋怨和责骂的困窘。 转型适逢其时。 其实,完全可以尽早放松对民间和市场的管制,这不但可节省政府的能力和精力,将责任定向化、专业化下放,从而精准政府的角色定位,而且可利用民间和市场的力量,共同应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不同性质的力量,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局限性,民间代替不了政府,政府也取代不了民间。当奥运火炬在海外传递受扰时,海内外民间力量对西方反华媒体的自觉回击,起到了中国政府无法起到的效果。放开对民间管控的第一步,是信息和言论的开放。政府应及时公布信息,并允许言论自由,鼓励舆论监督。在汶川震难中,政府及时公布灾难详情,不但没引发恐慌,反而稳定了人心,凝聚了人气,也在世界媒体面前重塑了中国政府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政府要放下“全能”的包袱,重新定位自我,明确职权的边界,让市场的归市场,民间的归民间。在经济活动中,尊重市场主体,不过多干预,致力于规则的制订和维护,只做裁判,不做球员。在社会事务中,尊重各方面专业人才,为他们参与公共决策和管理提供多方面渠道,实现公共决策的公开透明,走向民主化和科学化。 如果能这样做,2008年的考验就变成了机会,它将使中国在以后走得更好。来源:2008年第15期 总第2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