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后品牌时代
十年前,你和别人谈品牌,别人或许还会投来崇敬的眼神;今天你再和别人谈品牌,听众似乎“淡定”了许多——虽然这些听众可能个个事业心如火,可是企业终究是以利润为根本,而不是以品牌为目的。为品牌而品牌,只会慢慢或者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其实,不是大家真正淡定了,而是我们似乎越来越不懂品牌,如果说十年前不懂,直到十年之后,我们似乎更迷糊,品牌留给我们太多的困惑。
以下,笔者试图从品牌的功用、品牌的超越、品牌的断裂这三个方面——品牌这个大课题的一个很小部分来谈品牌给我们的困惑。为什么是后品牌时代?原因有三,一是,品牌理论空前丰富与相对成熟;二是,品牌群雄并起,品牌的杀手锏作用——有效拉动销售的作用,日益减弱,原因既有同业品牌增多,也有消费者的品牌爱好转移;第三,精细化品牌时代已经来临。
品牌的功用
笔者并无意于系统或全面阐述品牌的作用,只想以另外一个新的视角,来谈品牌的用处。
我们不时谈及品牌,那么首先得明确品牌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我们需要品牌。
(一) 让消费者知悉
品牌之于我们人群,一个品牌就是一个人的姓名,名牌就相当于人物(知名的姓名)。
平时,我们怎样去购买一件产品?当我们打算购买一件产品时,首先脑海就会“自然”映射出一些品牌。比如说,我们打算购买可乐,立马想起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甚至是只记得这两种可乐,那么这两个品牌很容易就进入我们的购物清单;当我们打算购买洗发水,脑海又“自然”跳出了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虽然很“不幸”,它们都源自于同一家公司),所以这些品牌可以轻易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为他们只记得这些品牌。
有人有异议了,因为“事实证明”,大多数人在超市购物时,非常大比例的消费行为属于无意识、无打算的。消费者除了脑海会跳出一些品牌,在超市的货架上也会出现一大批同类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牌实在太多,如何让你的品牌“突出”,让消费者选中你的产品?笔者曾经在超市货架见过几次这样的购物场景,消费者从一排数量众多的同类产品走过,忽然停了下来,选中了一个产品,“看过这个产品的广告”。就因为这个品牌打过广告?不全是,但是消费者在心中潜在的记忆被货架上的某个品牌所唤醒。
消费者不会购买贵的产品,也不会去购买便宜的产品,他们只会去购买他们知道的产品。所以,对于品牌而言,从宣传与知名度的角度来说,做品牌就是宣传宣传再宣传。
(二) 创造品牌附加值
这一点当然是相对于知名品牌而言。
一个人使用神舟笔记本,另一个使用THINKPAD(虽然为联想所收购),外人投给他们的眼神是不一样的;同理出现于驾驶现代或奔驰,穿着李宁或NIKE,使用波导或三星……
笔者认为,名牌给消费者创造了两个方面的附加值:一个是知名度方面的,另一个是精神方面。知名度,就是名气,可以给消费者带来高贵、高人一等的心理方面的满足。比如说,在中学里,一些学生会得意地说,我穿着的是安踏。很多富人“只买贵的”就是类似的心理,相对而言,名牌产品的价格几倍于同类产品。名牌带给消费者,不仅是知名度方面的满足。一个塑造成功的品牌,除了必须的知名度之外,往往带着非常强烈且鲜明的品牌个性或品牌核心价值。比如说服装品牌利郎塑造的“简约而不简单”的商务休闲形象,百事可乐洋溢着流行、活力,安踏传播的“永不止步”的人生态度与生活理念……购买了这些品牌的产品,也意味着你希望借助于这些品牌来“代言”你的生活主张或深刻认同的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这个品牌“懂我”。
消费者从精神上认同了品牌,才可能建立起品牌忠诚度,因为相对于知名度而言,很多品牌都可以通过强势的广告投放,快速、轻易打造知名度。
(三) 给消费者保障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实在是太丰富了,消费者的选购难度也在增加。
品牌这时又成了一种保障,品牌成了纽带,对于制造商是信誉的保证,对于消费者则易于识别。消费者可能一时无意选购了你的产品,可是只要你的产品质量有问题,他们会永远记住,并且不再购买这个品牌的产品,情况更糟的话,还会向其周围的人诉苦。另外一种情况是,消费者发现自己使用的某个品牌的产品,质量非常稳定,功效令人满意,他们也会记住这个品牌,并长期购买。这种情况下,也会形成品牌的忠诚度,因为这个品牌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物质利益,并且选购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