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业务员愿意找大经销商,但让业务员头疼的问题是,如何打动大经销商,说服大老板们愿意经销呢?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道产生。业务员只要多动脑筋,吸引大经销商的方法很多,如:
业务员既可以用产品销售力和服务力、产品市场前景和赢利能力说服经销商,也可以用公司优惠的销售政策、强有力的人员支持、费用支持、广告支持、促销支持诱惑经销商;既可以用自己的市场运作思路和市场操作方案吸引经销商,也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打动经销商。
一、找准大经销商
大经销商对小品牌是否有兴趣,关键要看经销商的产品组合策略。有的大经销商全部代理大品牌,他们对小品牌没有兴趣。业务员找这样的经销商,是敲错了门,找错了人。有的大经销商用大品牌树立形象,用小品牌赚钱。业务员首先要调查经销商的产品结构。如果他正在经销小品牌且做得不错,就是可以拜访的对象。
业务员可以用一个工具“品牌差距比”来衡量。品牌差距比就是看看经销商代理的各品牌销量之间的间距有多大。如果经销商的品牌销售差距过大,业务员要对此类经销商要敬而远之,他不是你的目标客户。
二、组建新客户开发突击队
一个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高手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相比,更容易开发出大的经销商。因此,企业可以将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业务员组织出来,专门负责新客户的开发,然后将开发出来的客户交由新业务员来维护。
三、倒着开发经销商
小品牌只所以找不到大经销商,甚至找不到愿意代理的经销商,原因之一是经销商对小品牌不了解,对企业没信心,对市场前景心中无数。业务员拍胸脯向经销商承诺,我的产品一定能卖出去,你卖我的产品一定能赚钱,打死经销商也不会相信的。经销商们不相信你的产品,不相信你的企业,不相信你的承诺,但经销商们相信事实。经销商都愿意经销已经在市场卖火的产品。利用经销商的这一心理,业务员可以先集中精力从终端入手把产品在终端卖好,这样就会化被动变为主动,“由我去找经销商,变成让经销商来找我”。
做市场有两种不同的营销模式,“先找经销商,然后再启动终端市场”和“先启动终端市场,再挑经销商”。两者只是变换一下顺序,但结果截然不同。先找经销商,小品牌就会处于劣势和被动状态,只能答应经销商提出的种种苛刻条件,最后体现在销售政策上,就是被经销商榨干了。如果先启动终端市场,倒过来做渠道,就能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业务员要学会造势,化被动为主动,与其送上门去被人“宰割”,不如省下这笔钱制造主动。
某品牌业务员在开发某区域市场时,先做了50家终端店,终端市场初步启动起来后,在报纸上打广告说:“50家终端紧急寻找头儿——寻找总经销商”,结果引来一批实力雄厚的大经销商。
四、培养样板客户
小品牌先培养一个客户,支持他发展起来,然后以实例为证,这就能让经销商“看到”信心。
五、用市场操作方案打动客户
某公司业务员小李锁定一个理想客户,他在了解客户和市场情况后,制定一份市场开发方案,信心十足地去拜访客户,开门见山向客户介绍自己的市场推广方案。从客户所在市场的基本情况,如人口数量、市场规模、消费水平、市场结构等,到竞品情况,如价格、政策、主要销售区域、存在的问题以及销量分析等,再到阐述A企业和产品的定位,以及与竞品相比的优劣势所在,不免让客户觉得这个业务员水平不一般。最后,小李还为客户操作A企业的产品提供了一些具体建议,包括:详细的价格设置、通路设置、消费群体和主要消费场所锁定、操作要点及步骤、企业投入与扶持、客户需要投入的资源和投入产出比等。客户看着小李这份完整而详尽的市场推广方案,听着他头头是道的讲解,频频点头,最后高兴地签订了合作协议。
业务员制定一份市场开发方案,既让经销商看到成功启动市场的可能性,又能看到市场发展前景,这就给了经销商信心。
六、以专家形象打动客户
经销商的一个普遍心理是,愿意和一个专家型的业务员合作。业务员就要以专家形象征服客户。
某品牌业务员拜访一个大经销商,绝口不提对方与自己公司合作的事情,而是像老朋友一样帮助对方分析企业代理一个品牌后的经营得失:如正常情况下的年营业额、正常的毛利率、经营成本、每年的收益,市场操作思路,说得经销商频频点头。接着,业务员又向经销商演示了自己多年来研究的系统的数据化、工具化的营销分析方法与工具,如“业务单元目标分解与目标达成可行性动态模型”“分销网点规划动态决策模拟”“区域销售增量分析模型”“分规格/价格细分竞争态势及应对策略”“分渠道细分竞争态势及应对措施”“业务单元量本利与市场行动动态模拟”等。业务员还对经销商讲:粗放式的营销时代已经过去,而精细化、数据化的营销模式才能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经销商见了这些只有使用电脑才能运用的分析和管理方法不断咋舌,自己做了20多年的生意想不到市场还可以这样做。为了彻底掌握这套方法,又让业务员给自己讲了两遍,直至自己可以运用为止。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业务员还是不提双方合作的事,只是隔三岔五地给经销商发个问候的短信,去个电话提供一点有用的信息,发个搞笑的电子邮件等。一个月以后,经销商主动打电话约业务员,希望签约合作。
七、用人品的魅力打动经销商
推销首先是推销你自己。业务员既要用产品魅力吸引客户,也要用人品魅力打动客户。
某公司区域经理小范认准某商贸公司是一个理想的经销商,首次登门拜访,遭到经销商。小范在和经销商闲聊天时,捕捉到一个重要信息,经销商儿子在上高三,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可是上次模拟考试,物理成绩不理想。经销商边说边叹气。小范在大学是学文科,听到这里,心中一动,计上心来。他安慰经销商说,张哥,你放心,我有个朋友是大学物理老师,硕士毕业,我让他给孩子补习实习。经销商十分惊喜地说,真的?那太好了,然后连声感谢。小范赶快说,那我现在去找他了。从经销商办公室出来后,小范打车来到当地一所大学物理系,找到一位年轻的硕士生老师,说明情况,聘请他作家教。当即带着老师到经销商家里辅导孩子功课。第二天,经销商主动打电话给小范提出愿意代理产品。
八、利用销售工具说服经销商
2007年6月份,我给南方某饼干企业做培训,一个负责豫北市场的业务员提出一个问题是,我们产品没有知名度,品牌影响力不大,经销商说,没听说过你们的牌子,也不愿意代理。问我怎么办?我问他,在拜访经销商时,都做了哪些准备?客户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回答的?他说不出个道道来。
事实上,许多业务员是两手空空拜访客户,见到客户说,我们产品多么多么好,然后拍胸脯对经销商说,你放心,我们产品肯定好卖,你卖我们的产品一定能赚钱。经销商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会相信业务员那张破嘴的。经销商都是老江湖了,他能轻易相信业务员的这些大话吗?经销商不相信业务员的介绍但他会相信事实。因此,我给这位业务员出主意说,你可以从原料、厂房、生产线、公司荣誉室、产品专柜、专卖店、获奖证书,参展柜台、顾客等多个角度,拍了照片,制作成相册,然后在拜访经销商时拿出来让他们看看。让经销商对公司和产品有了直观了解,激发出了经销商的合作兴趣。
九、培训经销商
2007年10月,我在北京一所中国农业大学给一家农药企业的60多个经销商进行培训。这家企业在东北招商,他们的招商方法是和大学合作,搞了一个经销商精英研究生班,邀请目标经销商培训。一边培训,一边招商。培训时间五天。
公司从大学请专家给大家讲专业知识,请营销和管理专家来讲课。经销商们的反应有两点:一是觉得这家企业有实力。他们和大学联系这么紧密,背后有强大的技术支持,一定会有发展前途。二是觉得他们花这么多的钱培训经销商,他们是与经销商真诚合作的。第一期效果不错,收到现金二百多万,紧接着这家企业又举办了第二期,又来了四五十家经销商。
十、用勤奋打动经销商
某企业提倡的“成功五步诀”:第一次拜访客户,没被赶出来,就已经成功了;第二次,给对方名片而没被当场扔掉,就已经成功了;第三次,客户肯赐你一张名片,就已经成功了;第四次,肯给你5分钟时间介绍企业与产品,就已经成功了;第五次,肯接受你的邀请吃一顿饭,就已经成功了。
某公司业务员每一次拜访客户遭到经销商拒绝后,从身上带的包里拿出一块抹布,帮助客户擦擦货架和柜台。连续七天如此,到了第八天,在他擦完货架和柜台后,客户说,咱们签协议吧。
去年底给四川蓥峰化肥培训,公司一位区域经理讲,在自己的市场上有一个大经销商,代理全是著名品牌,市场做得相当好。区域经理连续五六年拜访他,每次并不是缠着他代理产品,而是问个好,聊聊天。去年这位经销商主动给他打电话,要求代理。这位经销商一年就将销量大大提升上去了。
此外,还有许多一些实用的方法,如为自己创造优势地位,先声夺人,取得影响力,以此吸引大经销商;业务员也可以向经销商做出承诺,如经销商在市场打开后,可以扩大其销售区域等等。
业务员开发出大经销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的经销商在代理小品牌却不主推,产品堆在库房里,销量不佳。在大经销商代理了产品后,如何调动经销商的积极,如何让这些大经销商努力销售我们的产品呢?且听下回分解了。
(本文是根据作者培训课程《顾问式经销商管理》内容整理)
王荣耀: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培训总监 高级研究员。中国本土第一代营销实战培训专家。主编中国第一本研究经销商的著作《中国经销商》、《终端实战操作手册》获得全国畅销书奖、《私营公司销售管理与控制精要》、《变革时代的企业经营与管理》著作,在《销售与市场》、《商界》、《中外管理》等杂志上发表了300多篇涉及销售与管理方面的文章。自80年代中期以来,曾先为近千家企业培训,中粮集团、双汇集团、安徽洽洽瓜子、思念食品、香港加加、TCL、创维、好孩子、菱花味精、张裕集团、涪陵榨菜、中华纸业、浪莎袜业、凯盛家纺、大北农集团、浙江传化、广州好迪化妆品、广东名臣、老板电器、青岛瀚生、南京红太阳、敦煌种业、心连心化肥、金正大、东莞唯美陶瓷,康踏鞋业、康恩贝、白云山制药、天士力、金利来服装、新光饰品、京兰水泥、黄河旋风、三江航天、宁波金田铜业、中原内配、宇通客车等。欢迎与作者交流:联系电话:13603717064,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