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行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世界汽车诸侯已经通过市场竞争留下的只有欧美日的十强了。所谓的十强面临着世界汽车行业的不景气而有些步履蹒跚,中国市场、印度市场以及其他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他们竞逐的新战场。
面对如此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面对世界汽车诸侯的征伐,中国汽车企业应该采取何种之策才能走出包围,成为世界诸侯之一呢?
一家企业发展之途无非两条途径,一是外延式的发展,通过兼并收购扩大规模,壮大自己;一是内涵式的发展,通过强化自身的力量,最终成为行业的翘楚。
所谓殊途同归。两条道路在历史上都有成功者也都有失败者,然而针对某一行业,在某一特定的时期,不同的道路则会有不同的结局。
而目前的中国汽车企业,唯有做强才能作大。
上个世纪初,美国通用的杜兰特曾经一度运用资本手段,通过收购兼并,迅速建立起来美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但是,倘使没有后来的杜邦家族的介入,特别是斯隆的整顿,就没有现在的通用。
斯隆正是通过实施分权改革,细分市场,研发生产多元化的产品,才让美国通用最终站住了脚跟。这就是做强的道理所在。
而日本本田则是从技术起家,一步步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与团队,才使得本田成为任何一家汽车厂商都不得不尊敬的企业。
今天的中国,却仍然没有当初美国的金融融资环境,通过资本的市场运作本身壮大自己其实是一条非常荆棘的道路。而银行贷款的财务成本随着金融环境的从紧,势必更加高昂。何况银行贷款并不是哪一家企业说贷就能够贷到的。
中国企业缺乏资金的支撑不假,但更加需要补课的其实是管理以及企业的文化、品牌建设,没有良性的管理机制,再多的资金也发挥不了作用,规模越大,漏洞就会越多,危险就越大。
中国汽车行业兼并重组的势头正在趋热,但有些则包含有政府主导下的行政包办的因素,以及各方利益平衡的考虑在内。这种兼并重组往往是规模上去了,效率却反而下来了。
而效率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最近,中国一些汽车行业的老总在提倡中国创造,就是最终明白了要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强身健体”。
如果某种收购兼并能够增加的不仅仅是规模,而更多的是某种优势,那么这种收购兼并才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发挥正面的作用。
而这种收购兼并一定是建立在收购企业做强的基础之上,这家企业必须拥有管理上的优势,或者营销的优势,或者产品的优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