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两江试点”揭开了医改序幕。12年一轮回,2007年,牵涉近14亿人切身利益的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由11个部委联手,重起炉灶。大运之年的2008,“两会”已然闭幕;虽然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人士对新医改曾有过只言片语的透露,但新医改方案至今还没有撩起她神秘的面纱露出真实面目;老百姓对“九套医改方案”则更是充满期待的眼神,期盼“医改”这次真的能浴火重生:
期盼一:医改模式属性一锤定音
2007年12月26日,卫生部部长陈竺代表国务院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作了《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报告中关于医改部分的论述,透露了即将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等。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些,曾被作为今后医改的总体目标被各界广为解读。那么,新医改到底该是“英国模式”?“英德模式”?英德美“三明治模式”?还是有中国特色的医改模式?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到底又该是怎样的呢?
期盼二:财政与体制的纠缠理清
卫生总费用占国家GDP比重一直是一个增长曲线,是领导不重视?还是给的钱少?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直到现在国内很多领导和权威人士、专家们都有不同意见,说医改的问题是财政问题。但也有观点说,医改的问题不是财政的问题,是体制问题;主张“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政府在医疗保障方面应承担两方面责任:一是公共卫生,一是基本医疗;其它的应该交给市场。到底是财政问题还是体制问题?这个问题在新医改中如何理清?
期盼三:公平与效率在天平上起舞
有专家指出,医改成功关键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医患利益和激励相容机制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根本条件。“公平”与“效率”是反映社会资源配置的两大相互制约和相互取舍的重要指标。目前,在我国医疗服务领域,人民群众获得的医疗服务既“不公平”更“欠效率”。其中,“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医疗卫生筹资方式上,涉及医疗费用是通过什么途径筹集来的,由谁来为医疗服务“埋单”的问题。
期盼四:全民医保打破供需僵局
纵观新医改的具体措施,大体上有三大思路:第一,采取一些行政整顿措施,控制医药价格的上涨,甚至使之降低;第二,改革医疗机构,强化其社会公益性,迫使它们不追求收入最大化,甚至使之“低价运行”;第三,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让民众医疗费的风险得到分散,同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三方购买机构,从而在控制医疗服务价格上涨的同时,引导医疗机构走向社会公益性。那么,总体来看,新医改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医疗保障体制的健全,也就是“全民医保”么?
期盼五:市场真正迎来政策机遇
在1月7日召开的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被确定为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在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城市社区和农村的卫生服务机构无疑将要承担起重要的责任。这也是卫生部把实现新农合制度的全面覆盖、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网络以及扩大中医药“三进”工程列为今年任务重中之重的原因。
2008年“两会”上,温总理再次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地完成2008年新农合制度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2008年中央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了一倍,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重点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运行机制,逐步把新农合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如何看待和把握这些关于社区医疗市场和农村市场的政策机遇?
期盼六:医改下游之路的切实之举
从某种角度,可以将医改分成3个层次:上游: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游: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和医师的流动;下游:社区医院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医保改革。下游的改革如果改好了,同样可以对上中游产生倒逼效应。北京全市范围之内没有一家民营社区卫生机构,而深圳却遍地开花,为什么?这意味着后者的民营资本已经占据了足够的份额,可以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医改方案中,如果缺少对民营资本解禁的具体措施,将会导致医改无法从下游开始发力。那么,在新医改方案中,国家将是否或者如何投入来弥补需方对医疗服务的购买能力的不足?
期盼七:医疗服务的资源总动员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动员,严重跟不上社会对卫生医疗服务的需要:从1978年到2005年,卫生机构数增长了76%;床位增长了43.5%;卫生人员数增长了74.7%;医生数增长了87.6%。而卫生总费用增长了约70倍,个人现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增长了近200倍,比卫生总费用的增长还要快得多,而GDP只增长了50倍左右。政府化还是市场化,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叫什么“化”都可以,但有一条:无论什么样的变革,都要尽可能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来增大供给;为此必须降低服务准入的门槛,并矫正被严重扭曲的医疗服务的相对价格。新医改做到了吗?
期盼八: 医改与产业共奏和谐乐章
不可否认,医改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影响医药产业的发展;反之,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样会加快医改革迈向成功的步伐。曾有不少医药企业提出以前的医改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医药产业的利益,全国数千家药企在医改中并没有掌握多少话语权。
而此次新医改方案定调后,业内普遍认为,药企的机遇大量存在。但问题是,医改盛宴将主要由谁来分享呢?是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在细分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外资药企?国内具规模成本和品牌优势的大型普药公司?
此外,在新一轮的医改中,哪些方向的举措会推进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呢?是产业战略目标?药品开发与创新?药品价格管理政策体系?还是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这是一个关于医改与医药产业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终极期盼。
(待续)
徐应云,医药营销实战型专家。现任采育行(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医药企业营销经理高峰论坛秘书长;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客座专家、数家药企营销顾问。从事医药营销10余年,曾为哈药、九州通、同仁堂等药企提供过服务。曾在《中国商业评论》、《医药经济报》、《中国药店》、《销售与市场》、《企业管理》、《物流》等医药行业和营销类主流杂志、报刊上公开发表过营销及经营管理类文章200 余篇。撰写了多部医药行业分析报告;著有《变革中的医药分销渠道构建》、《赢在深度分销》等。欢迎交流:QQ:527404371 ;邮箱:[email protected];博客:http://xyyxu.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