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妆品经销商从2004年开始运作,目前面临困局,那就是企业经过快速成长期之后,面临销售急剧下降的被动局面。近几个月来,销售业绩少得可怜,上下人心惶惶。更为严重的是,已经出现入不敷出,但没有任何解决办法。难道企业已经进入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2.9年?
玉溪经销商带领自己的团队听了笔者的讲座,就邀请到其企业交流,希望能够寻找解决途径。
面谈情况:
玉溪有总的办事机构,设一个经理,一个经理助理,八个经销主任,员工包括兼职和专职两种类型,其中,兼职占绝大多数。员工具体人数不清楚,原因就是她们都是偶尔来一下。有几个点,主要设几个床铺,作为客户美容用的,但较为简陋。设有一个会议室,能够容纳20多人。由于产品是化妆品类,这些人都是女性。
当天来交流计划来4个经销主任,却只来了3个人。经理和经理助理也来了。
为了了解情况,我倾听了她们目前情况。
郑主任从事这方面工作已经有三年了,也就是属于较早参与这个产品,有自己的工作。目前有自己的店面,面积达80多平方米,但处于三天开门,两天打烊的状态。理由就是毫无顾客问津。再具体细问,当时选址的时候,自己喜欢静,也就选择了偏僻地方。可没想到真会如此寂静。虽然也做促销,发广告,但就是没有人知道。当时认为,周围有很多生活小区,层次可以,自以为有消费群体。但目前就是车流比人流多。
李主任在办事处三楼有自己的独立经营点,属于专职。手下有20多人,但没有销量,因为管理完全是松散的。销量不是很理想。
普主任,在自家有美容点,单干,主要是有业余生活。
当我与几位经销商交流之后,感觉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大家十分迷茫,不知道怎么做。
二是觉得自己又不甘心,但云南整体情况都很糟糕。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将会被淘汰的危险。
三是团队中已经出现人心涣散的局面。每次开学习会,都是官多兵少。也就是业务员就是招不来。
由于只是简单的沟通交流,笔者并没有太深入了解具体情况,但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大家的困惑和迷茫。
提出具体方案:
一是思路决定出路。从交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人是好人,完全按照总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但有一点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定。如果拿着列宁在苏联成功经验在中国搞马克思主义,只有死路一条。需要超常规的魄力。如果不突破,肯定是死路一条。如果突破公司常规运作,可能还有挽救的机会,那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呢!
二是改变业务员的管理方式。业务员如果完全按提成,绝对没有动力。在基层的员工,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做销售工作,一般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才能产生量变到质变。以公司目前这种业务员数量,绝对不会产生实质性的质变。
三是树立形象店。办事处位处偏僻地方,而且整体装修一般。这种装修就定位为中低档消费群体。可是,据笔者交流或者,公司消费群体是中高档,这种装修与目标消费群体的身份不符。
四是针对女性消费群体,加强终端渠道建设。公司目前惟一渠道是人员推销,与消费者一对一沟通。这种方式太慢,而且很难坚持。
回来之后,笔者就想一个问题,公司在2004年进入云南市场,进入玉溪,为什么能够做的比较火爆,有几个原因:
一是新鲜事物。消费者是喜新厌旧的,尤其化妆品之类的快速消费品。当没有建立品牌概念的时候,新品容易成为消费者追捧。
二是“韩流”引发韩国消费的风靡。2004年之后,韩国电视连续剧在中国大陆的风靡,使得该产品成为韩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自然受到消费者青睐。毕竟,代理的产品就是韩国产品。
三是刚进入云南市场,大家积极性较高,而且总公司也有很多优惠政策,容易带来短期效益。但是,这背后却隐藏着各类难题和问题。在公司快速成长的时候,业绩掩盖了问题。但是,到了一定时期,问题总是要暴露的。
姚日来,工商管理硕士,红塔集团战略研究员,《销售与市场》烟草专刊特约撰稿人,烟草在线专栏专家,玉溪三维知识管理咨询公司、北京清蓝管理咨询公司、厦门启智管理咨询公司等国内多家机构特邀培训讲师,玉溪聂耳书城大讲坛专家组成员。曾担任清华大学职业经理人训练中心昆明班教练,北京远京管理研究中心培训部主任,西南负责人,有着丰富的企业培训和管理咨询经验。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