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清明节已经从传统节日逐渐蜕变成为一个小的商业黄金周,尤其在几大传统节日已成为法定假日之后,清明节会从被缩减的“五一黄金周”里争得大半商机,并且依托本身的传统背景,逐步形成具有清明文化特色的商业服务产品。业内专家认为,近年各地出现的鲜花祭祖、踏青扫墓,以及自助郊游和野外聚餐等文明过节方式,不仅使一些旧有陋习日益遭到摒弃,也要求商家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学会掌握不同传统节日的商业特点和市场规律,在不断变革中的假日经济运作中受惠得益。
吃在清明
和中国的诸多传统节日一样,中国人过清明节,首先离不开吃,而清明前一天为古代的寒食节,古人为纪念春秋时被晋文公烧死的介之推,实行禁火冷食,因此清明饮食多以“寒食”为原则。古时有麦糕、环饼、冷粥等,如今则更注重新鲜而有季节特色的食物。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而晋北地区则习惯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陕北的榆林和延安节前要蒸“子推馍”和做面花,蒸出来的面花栩栩如生,犹如艺术珍品,既可自己食用又能馈赠亲友。
江浙一带习惯吃青团,是用新鲜艾草或雀麦草汁和着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制成的。油绿如玉的青团,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
在闽东,家家户户则要煮“乌稔饭”。它是将糯米用洗净煮熟的乌稔树叶浸泡后蒸煮而成,颜色乌黑但却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此外,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吃芥菜饭,据说可以终年不长疥疮。在泉州及闽南一带清明常吃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卷入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芫荽等混锅菜肴,此类食物品种多样,荤素搭配,主副食都有,既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类似的还有温州人的清明饼和潮汕人的薄饼。
芥菜是广东人清明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时令蔬菜,因与“轿”同音,寓意先人坐轿归去,免受乍暖还寒之苦。多吃芥菜不仅可以增加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也有助于消化当天所吃的大量肉类食物。不仅如此,荞菜还有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经常食用可降低超氧负离子的活力,削减氧自由基的生成,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在浙江一些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常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在北方,由于清明时节正是香椿树发芽的季节,一些地方也素有清明吃春芽的习惯。据了解,在北京郊区的一些墓地附近,部分农家餐馆会在清明时节特意准备一些新鲜野菜来吸引顾客。
各地的清明节令食品都独具特色,值得商家发掘、整合,进而形成特色品牌食品。但是,包括餐饮业和食品生产厂家在内的商业企业,似乎在这方面都鲜有足够的投入,所以也很难形成品牌产品。
祭品也时尚
祭祖是中国民间节日里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感念先人恩德,祈求祖宗保佑。而清明节里的祭祖活动当然也离不开这样的主题,但其形式更在于扫墓。民间普遍以为,逝者住于地下,坟穴是房屋,坟堆便是房顶。经年雨水冲涮,杂草丛生,坟堆多有破毁,所以每到清明时节,一家人要往亲人坟前除草、添土,修整好坟头。然后将供品摆放在亲人的墓前,燃香,烧纸,敬酒。
除了祭祖外,人们对野鬼孤魂尤为畏惮,也要把酒食与纸钱分给野鬼,求得地下先祖的安宁,也防鬼魂干扰阳间。
有的地方在上坟时还祭土地、山神。在祭坟时,民间多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及家庭健康、幸福,因为祖先是保佑自家的家神。
随着人们文明意识的逐渐提高,如今人们多用鲜花来祭祀已故亲人。祭扫时鲜花多以白菊花做底,黄菊花为主,常以百合花、康乃馨和太阳花作为点缀,打成花束,使得整个花束看上去更加饱满。据某花卉市场花商介绍,用鲜花祭奠故去的亲人其实也是中国人的传统,只是因为曾经受到鲜花供应、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过去人们更多的还是考虑到祭品的实惠和实用性,而很少把鲜花当祭品。
除了鲜花,水果也是清明祭祀不可缺少的物品。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吃了给故去亲人上过供的水果,家人可祛病强身。
围绕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还有许多传说,不能都一概认为是迷信,很多是出于对亲人的怀恋和敬爱。时而我们也会看到,对于那些舍己救人或因公牺牲的烈士,老百姓也会用最民间的祭奠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哀思,能斥为封建迷信吗?
但是,现代文明的祭奠方式是未来清明节发展的趋势,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前后各地扫墓持续的时间甚至比黄金周还要长,如此巨大的人流,在昭示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同时,也在提示着有思想的商家:如何推出更符合现代文明的相关产品?
清明踏青
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旧时,清明时节的郊野之中,众人春游的场景是非常盛大热闹的。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色。至少不像今人这样一提到清明节,就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清明扫墓上。有学者认为,清明节主要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此话不无道理。
清明祭祀是肃穆的,与轻松的春游岂不矛盾?
其实,清明时节祭祀能与游乐并行不悖。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天人合一观念,在自然界生机萌动、气候宜人的清明前后投入自然的怀抱,是出于人的本能的冲动,是合于人的本性的,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所以,人们往往也将清明踏青视为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内容。
可以说,当清明节成为假日后,多数城市居民会普遍地将扫墓与春游结合起来。这将大大刺激短途家庭型休闲旅游市场,必将对我国取消“五一黄金周”后的旅游业产生重大影响。
变化带来商机,商机成就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模式,旅游行业如何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化中创新应对、主动出击,将首先直接影响到企业自己的命运。由于几年来,旅行社对于黄金周长假的操作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无论是在路线设计还是销售模式上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至少,这也意味着以往黄金周以长线旅游为主的旅游模式需要调整了。
国内旅行社的近郊游线路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旅行社不愿将近郊游作为主打路线,这里面既有景区宣传、设施不到位、假期的可比性因素,又有利润较低,出游人数无法与长线出游人数可比的因素。
其实,近郊游也有着回笼资金比长线游速度要快,风险性低等特有的优势。关键在于,有关企业要及时更新观念,将短途旅游路线重新包装,提高配套设备和服务水平,建立成熟完备的接待程序,使其更具有人性化、细致化。同时,有关部门也要针对清明节的文化特点,推出相关主题旅游服项目,进而形成特色。
清明经济虽有升温迹象,但还是有很多商家由于思想和认识上的原因,没有很好的把握时机。究其原因,也许是有些习惯于做传统正经生意的商家,对这种小打小闹的“清明节经济”不屑一顾。
实际上,市场与商机是相辅相成的,任何经济现象的背后都蕴含着商机。清明节是中国人共有的传统节日,随着国人对清明节越来越重视,清明节经济也会越来越红火,尤其是如今人们对清明节的概念早已超出了扫墓的范畴,清明时节出游、休闲已是大行其道,那么由此带来的是休闲食品、郊游用品热销,以及消费者对于消费产品的求新意识,都需要有头脑的商人进一步研制开发。
也许,当清明节成为假日时,我们的商人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么请问:在商家眼里,清明节只是一个缩小了的黄金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