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在中国

 中国企业国际化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在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得以长足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同场竞技非但没有输给对手,反而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在学者们惊呼狼来的担忧之中、国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事实证明当初的担忧是应该的也是多余的。九十年代末国内率先发展起来的一批企业开始胸怀天下放眼世界,要走出国门成为“名副其实”跨国公司。

  其实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世界500大的企业有400多个在中国淘金,应该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市场,它们中有很多企业设立了不同形式的分支机构和合作模式,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象中国这样,同时与绝大多数世界500大的企业同场竞争,中国的条件得天独厚。国内的企业家存在一个误区,好象不走出国门不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就不是国际化公司,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H公司L公司T公司包括G公司等等,成百上千的企业纷纷试水国外市场,走出国门的企业有的经验大于教训,有的花钱买教训、有的花钱买经验、还有的化冤枉钱买名声,总之大家都在国际化进程中交足了学费。国际化的道路没有错但是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化:其实真正的国际化并非是到国外设立个公司,去建个厂房或者是收购兼并一家国外的企业。真正的国际化首先是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国际化,也是股东结构和公司机构设置是否符合国际化标准,如公司是否有战略合作伙伴(解决未来发展问题)是否有金融机构股东(解决资金问题)是否有研发机构股东?(解决产品技术创新问题)是否有销售型股东(解决市场销售与渠道建设问题)虽然说很多上市公司可以到股市里融资,但是远远比不上有金融财团做后盾更具备竞争优势。现在的企业所谓股份制改造是“化整为零”的模式,原来企业是国有或者是集体所有制,现在的方法是把企业分成几快(大块归国有或者集体,在引进几个企业股东,再把一部分股份分给管理层,员工也持有一部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就完事了,就成了上市企业可以在股市里融资了。化整位零的模式企业只是在资金渠道方面会收益,在加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国际化:现在国内的所谓的国际化的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例如企业文化就是个人文化,家长制文化、无特色文化与劣等文化等等,虽然这些文化不够厚重但是已经比那些流行文化和狼性文化好多了。著名国学管理大师张其成先生说过,企业的文化首先要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第二要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三要具有行业特色;第四要具有品牌特色;五要有企业负责人个性特点。而我们的企业文化纯属典型的个人文化,企业的董事长喜欢什么就按照“头”的意思制定企业文化,例如鹰文化狼文化还有家长制文化等等,很多企业采用流行文化作为企业的文化,以狼文化为代表的企业就是典型的代表,(本人曾经在2007年9月份发表,别了,害人的狼文化剖析狼文化的弊端)掠夺式和侵略式文化在短时间内能够给企业带来发展,(所谓大道行百代,权宜行一时),长期会让人道德沦丧扭曲人的心灵。最后企业变的鹰不象鹰、狼不象狼人不象人弄得企业“禽兽不如”。这样的企业一定行之不远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

  本人曾经提到国内的企业应该以儒家文化的精华做为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经营与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现在全世界都在学习东方文化,我们却选择狼文化真有极大的讽刺意味。蒙牛乳业的快速发展得意于牛根生先生采用儒家思想的优秀文化,仁的思想义的境界仁爱文化去指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仁者爱人爱自己的人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向全国500多所小学义务送牛奶牛先生把自己的股份全部捐献,这些都是仁与义的典范,牛根生董事长用行动诠释儒家文化的精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果蒙牛乳业也采用狼文化思想来指导经营企业的经营理念,一定没有今天的成功和辉煌,因为狼会把奶牛吃掉如果奶牛被狼吃掉了,全国人民就喝不到牛奶了,这也许就是牛董事长远离“狼”的缘故吧?所以国际化的企业文化都是优秀文化与精华文化,而非劣等文化!  

  人才国际化:国内很多大企业的高管人才团队情况不容乐观,企业后备人才非常匮乏,尤其是企业的接班人状况另人担忧,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老面孔老领导老下属,老下属跟随老领导、老领导用老下属用着放心(所谓的心腹),我们不否认这样的模式也可以做好企业,(根据国情特色想干成事必须要有一帮人)但是这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有些不合拍的地方,首先企业的经营管理层都是土生土长的,没有国际化经验在走国际化道路的时候难免遇到挫折多走弯路交学费,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哪个企业没有交过昂贵的学费?企业应该未出国门就已经人才国际化,企业的高管来自大型跨国公司,或者曾经在某个跨国公司做出过骄人的成绩,具备多年的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经验,熟悉国际市场对各个国家的政策掌握的很熟练,这样企业走出国门就会少栽跟头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平安保险集团就是一家本土的国际化公司,不出国门被世界多个权威机构认可的国际化大公司,还被英国著名的金融时报评为亚洲最佳治理保险公司,(日本的保险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最佳保险治理公司在中国,说明平安公司的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那些走出国门的形式上国际化的企业反而没有获得认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平安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国际化,企业的人才国际化(企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50%以上来自海外,在跨国公司做出骄人业绩的行业佼佼者)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国际化,其它高喊走国际化之路的企业却没有国际化的人才,企业还是沿用多年的老掉牙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司治理结构还是一个人说了算一个人的思路,一人拍板一呼百应的治理结构怎么能够称的上国际化的企业呢?只是企业的头为了突出自己的名气才走国际化的路子。真正的国际化是快速发展的企业,表面国际化的企业在海外有分支机构的是亏损是赔本赚吆喝的企业。

  品牌国际化:中国目前有十大世界级品牌,依我看十家中真正具备竞争实力的也不过三四个,在十大品牌中企业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太少,(银行为例国有四大银行就是大,没有经营特色。相互的业务你能做我也行,缺乏创新。比较有特色的中信银行在投资理财方面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其它同行不能相比。招商银行在服务与创新方面走在同行的最前面,其它的银行谁能记起有什么独树一帜的方面吗?)品牌的国际化是企业纵横世界的通行证,在世界市场呼风唤雨所向披靡才是真正的国际化品牌,很多企业在国内市场业绩平平,品牌的知名度很高美誉度很低顾客的偏好度更低,在国内市场已经没有办法突破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便另谋出路走出国门去“淘金”。

  我们可以看一看真正国际化的品牌在本土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处于领军地位或垄断地位后再进军国际市场,开发新市场都是战略投资是先亏损后赚钱,有些企业都要做好亏损数年的准备储备数十亿的资金等着战略亏损用,而我们的企业是走出国门就想赚钱,根本没有准备好亏损的资金所以企业在国外处处陷入被动。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应该在积蓄到足够的实力以后是建立在与洋企业争个高低上下以后再出国门,待企业在各个方面已经具备国际化的条件以后再到国外去收购,去兼并去合资去建厂去找合作伙伴,在本土都打不过人家到人家门口就更不行了。

  营销战略国际化:我们可以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跨国公司进入一个市场都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计划和步骤行动,开始的时候做一些让人很不理解的举动,或者是默默的悄无声息的夺取市场,每一个行动都是为战略服务的,等跨国公司把事情做完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你明白了也晚了,在进入一个新市场之前做好战略规划与战术方案,兵法云: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谋而险动是非常危险的,上兵伐谋没有完善的应对方案和行动策略是很容易失败的,象迪斯尼乐园在考虑到中国开辟市场的时候,在中国考察了十五年,洋快餐企业也考察了五年之久,还有美国的柯达企业争取市场的策略是全行业收购,(当然数码时代了柯达企业吃了哑巴亏)而柯达的老对手富士公司是首先准备亏损15亿美金把中国的企业挤跨,事实证明这两个胃口特大的企业没有成功。中国的企业到国际市场去开辟市场应该为之振奋,但是走出国门的企业都是因为不熟悉其它国家的经济、政策法规与地域经济和当地的情况所致,这些都是考察不周调研不细致的原因,是经营决策草率的原因,这些问题只要谨慎小心都可以避免。

  国际化思路:其实国际化的形式有很多种,品牌输出:依靠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在企业战略规划的框架内与其它国家的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人才国际化: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有很多企业是因为缺乏人才不善管理,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我们可以用人才输出的方式与国外的企业合作;技术输出:国内的一些企业在技术方面具备很强的优势,有些国家的企业是产品无法创新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而经营困难;设备输出:我们的企业在生产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可以利用企业的先进的生产设备更新优化合作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帮助合作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说走出国门的方式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要跑到哪个国家去建厂、去兼并、去收购才是国际化之路。在国际化方面要充分发挥国人的聪明才智,少搏多小搏大四量搏千斤是明智之举,用无形资产换有形财富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至高境界,大家不要背着厂房去赚钱用所有的努力去换经验教训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的企业由小到大正由大变强,中国造中国品牌正以更快更新更好更强的形象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认可与推崇,但是国际化之路依然任重道远,相信国内的企业,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

  欢迎与作者孙授诚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济南润欣国文营销战略管理工作室营销总监。联系电话:13605310534,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4598.html

更多阅读

屡次失败 新品屡次失败是企业的基因在变异

推广新品是企业壮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在产品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提升盈利水平, 判断企业是否有发展前途,看看是否有新品不断推出,判断企业是否有抗风险能力看看新品上市的成功率,判断企业是否有含金量,看看样板区域的个数及我的地盘我做主市场

论国家 论国家“战略”下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

  今年,中国的民营企业正在遭受发展的寒流,至于这个寒流有多寒没有人知道,至于这个寒流有多久也没有人知道。我国民营企业虽然发展迅速,国家也知道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国家战略,国民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仍然

小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初创型小企业的优势在哪里?

        小企业也有一定的优势。它们核心成本较低,拥有大企业通常缺乏的灵活性。它们或许欠缺购买力和知名品牌,但也不会有公众股东或养老金计划缺口之类的负担。  两周前去波士顿的时候,我路过一家漂亮的玩具店,玩具店的橱

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虽然已经离开台湾20多年,但他的口音仍然清晰地保留着极有特色的台湾腔调。更准确一点,应该是台湾宜兰的腔调。根据台湾《天下》杂志的说法,1978年,身为台湾上尉军官的林毅夫游渡台湾海峡,到达厦门,后进入北京大学求学。     正是

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 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商业模式转型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从此以后的五年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将出现两个大趋势:首先,新一轮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源于消费结构升级,也就是中国的消费结构由衣、食向住、行阶段升级,所以在这种趋势

声明:《中国企业国际化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在中国》为网友妖娆宅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