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万赞助奥运会 中国企业赞助奥运得失鉴



    联想与宏基在奥运TOP合作上的接力已经过去一段时间,有些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好好思考一下。

    到底是什么原因而使联想放弃了2008年之后奥运赞助的资格,外界恐怕很难有机会弄清楚,但对宏基而言,却是一个新的开始。全球计算机大厂商就那么几个,将来难保会不出现几个厂商轮流赞助的情况。

  

    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于:对一个还没有成为TOP伙伴的中国企业来说,成为国际奥委会的顶级赞助商,到底有什么好处?更确切地说,联想和宏基都已经是国际企业了,而且是计算机企业,如果另外一家中国企业(计算机或者非计算机的)试图成为国际奥委会顶级合作伙伴,到底有什么好处?又会失去什么?

   

    我想,有几个问题,在奥运会来临之前的一片狂热之中,更加值得思考。

    1 成为国际奥委会的顶级赞助商,最好是在公司业务上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谨慎地说,这可以极大地抵消顶级赞助商的巨额成本;积极地说,这可以使得顶级赞助商身份的效益最大化。

 狗万赞助奥运会 中国企业赞助奥运得失鉴
    成为TOP伙伴的成本是高昂的。这不只是体现在入门费用上,更在于整个奥运周期之内为TOP身份而付出的花销。据IBM透露,在其赞助奥运会的几十年中,曾经有一届的现场数据传输出现过重大问题。而在次届奥运会上,为避免上届问题出现,所有设备全部备份。此外,还在每个会场增加了最简单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而在那届奥运会,IBM的花费达到创纪录的数字,而对那时的它来说,奥运会带给它的效用已经不再明显。

   对联想来说,2008年奥运会与其国际化战略的匹配,确实很难有这么巧的机会。这种机会对别人来说,恐怕百年都难得一遇。对联想而言,在04年之后的这几年中,在国际市场上最需要提高的就是国际化的品牌和技术实力的认知度,奥运会能够提供这种平台。

    因此,从个体和偶然性上来说,联想借助奥运会试图“毕其功于一役”有机会,有这种想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恐怕也只限于它,只限于这一刻。

  

   2 成为TOP合作伙伴,除了短期经营的目标之外,从根本上,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能力的国际化和全面性。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无疑是失败的奥运营销。

   从能力上讲,宏基的国际化能力比联想要高。联想是通过收购实现国际化的,而前者是如赵子龙大战长坂坡一般,是几进几出的结果。理性的考虑,从现在的国际市场竞争情势来看,选择收购当然是一个成本最低的选择,但从能力积累上来讲,当然屡败屡战是最佳路径。

   所以,对没有收购过IBM这样的PC鼻祖的技术与团队、从制造切入、秉承品牌经营思路的宏基来说,成为TOP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能够提供大型技术方案的能力,以及在消费市场之外开拓市场的必要能力。留给宏基还有时间。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宏基未来的收购行动,应该会往、也需要往技术方面努力。

  而成为TOP,更加提高了宏基往这个方向努力的紧迫性。

 

  3 (除了个别)从整体上讲,一次成功的赞助经历,是一个企业建立的中长期投资,其收益是在日后逐渐收回的。也就是说,我在上面说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思路,对多数企业来说是不可取的。

   打个比方,假设方正集团现在成为TOP合作伙伴,您认为短期之内能改变方正什么吗?

   历史上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思路。

   以一个曾经试图通过奥运会改变一切的品牌来说吧。李宁曾经试图在2008年奥运会的赞助中跟阿迪达斯角逐,但以失败告终。在此之前,李宁也试图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国际化形象,并尝试用暴风骤雨的方式来完成,对传统行业的这样一家企业来说,其剧烈程度并不亚于一场收购。但是,李宁都曾经失败了。在IT行业,其实这样的例子更多。

   人们看到今天的三星,会追忆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那一次成功的赞助。而事实上,直到今天,三星一直还是TOP合作伙伴。一次赞助经历能够回报给一个企业的是很少的,而其长期的回报都是在长期的耕耘之后,在未来。李宁也是在失败了几次之后,才开始在海外开设形象店、赞助其他国家的运动队、包括平衡技术与时尚之间作出比较好的平衡。这是失败之后的总结,是值得珍惜的经验。

   对本土品牌来说,在本土市场赞助本土进行的奥运会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我们自己的奥委会不是那么热衷于商业开发的话)。对试图步联想后尘成为TOP合作伙伴的企业来说,可以以它们在奥运营销中的得失为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4849.html

更多阅读

里约奥运会 中国高校里约奥运冠军榜 人大暂时领先

  2016里约奥运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奥运健儿们为国摘金夺银,看着金牌榜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惊喜之余你是否想知道奥运冠军都来自哪所大学。哪所大学奥运冠军最多?跟随小编看一下。  2016 里约奥运会大学金牌榜(截至北京时间8月10日

2012伦敦奥运会 中国企业理性“掘金”伦敦奥运!

     过去的4年时间里,英国共有9个季度的GDP出现负增长,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阴影下,伦敦奥运除了节俭、务实,似乎没有更多的选项。要想成为奥运会的TOP赞助商,必须支付8000万美元以上的赞助款,这对于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而言

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 伦敦奥运中的“中国制造”

     2010年5月,伦敦奥组委向全球正式发布了2012年奥运会及残奥会吉祥物,并用3分半钟的动画影片描绘了两个吉祥物温洛克和曼德维尔诞生的故事。该影片由来自北京的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水晶石”)制作,同时大量印有相关标志

欧洲杯赞助商 中国企业无一赞助本届欧洲杯

  “我现在给你2亿元人民币,你能让我们企业的Logo在赛场的滚动广告牌上出现几分钟?”  每逢国际热门球赛开赛的第一天,想到国内数亿球迷将熬夜看球,很多中国企业的老总就会拨通冯涛的手机。但是,临时抱佛脚来得及吗?  北京时间6月9

营销战略的制定 中国企业如何制定奥运营销战略?

     奥运会对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十足的战场,而对场内场外的企业来说,更是一场战争——这是最具吸引力的全球传播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成本极高、最为残酷的烧钱机器。乃至颇具全球野心的联想也只是参与了一届北京奥运会就匆匆撤出。伦

声明:《狗万赞助奥运会 中国企业赞助奥运得失鉴》为网友紫藤架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