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中旬的上海,阴沉多雨的天气一直笼罩着整个城市中生活的人们,虽然说这只是上海阳光明媚的冬日中难得的几天“雨季”,但阴雨同步所带来的寒风确实凛冽刺骨,不过,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淮海路的热闹依旧。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寒雨之日,我们来到了华东地区最繁华的CBD,上海的核心商圈----淮海路商圈,目的只有一个,到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访夏青经理。
任职于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年仅29岁的夏青,被业内称为国内“新”一代的券商经理,亦被有人称为上海商圈叱诧风云的金融精英,对证券及金融市场屡有独到见解。
你别看夏青是如今是业界的精英,他可是“半路出家”。夏青2003年中期进入光大证券,正逢四年大熊市的中期,他总说这是机缘。
夏青是学体育的,专业是足球,毕业后不好找工作,所以当过汽车销售,当过事业单位的行政人员,也做过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还开过小饭店,唯独没在金融行业做过,连想都没想过,因为一点也不懂。但在24岁那年,也就是2003年,夏青想通了一个问题,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男人,一定要入对行。什么是入对行呢?在我看来,就是在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的情况下,要有所成就,就一定要选择一个人人弃而远之的行业,高进入壁垒但又前景光明的行业。于是夏青看到了从神坛上疾速跌落的证券业。
谈起怎么入行的,夏青总说这是机缘。当时他还在淮海路的汽配中心上班。一天,他的一位老客户在跟另一个人争执,这个人就是光大证券的市场总监,大家都尊称他严老师,那天见他们吵得厉害,夏青就过去劝架,才知道光大证券出现了严重的人员流失情况,那个和严老师争吵的人就是他的一位业务骨干,一周前还许诺决不离开公司的,一周后却提出了辞呈,还带走了许多核心客户,这让严老师失望和愤怒到了顶点,夏青当时为了安慰严老师,竟答应说明天便去光大应聘,夏青说自己在汽配中心接触的都是“财富一代”,只要合理开发,一个月内定能帮他挽回三成以上的客户。也许是冲动加上个人诚信的约束,夏青居然还真去了光大。
“半年掌握证券知识,达到公司员工中等水平,并且能做到,整个徐汇区域内所有1000万以上的大客户,我们占有百分之40。”被人当作笑谈。
夏青如约去了光大,他清晰记得整个证券公司的工作氛围相当萧条,人心涣散,几乎找不到笑着的人。夏青当时去的经纪业务部门也在不断地旧人走新人进,一拨又一波。看到此景,他就突发奇想:“这样的行业不就是我要寻找的行业吗?”于是就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但除了严老师外根本没人理睬他,他就毛遂自荐,并向严老师以及公司的老总们提出申请,说给我半年的时间,保证能掌握证券知识并达到公司员工中等水平,并且能做到,整个徐汇区域内所有1000万以上的大客户我们占有百分之40。当时这完全被别人当作笑谈,但夏青却做到了,不仅让严老师,也让老总们大跌眼镜。就是那时,他变得小有名气了。
当时整个业界都很低迷。证券公司三大业务之首就是经纪业务,但熊市中人人看空没人愿意交易,大家谈股色变,许多证券公司都倒闭了。证券业和银行业共同推出了银证通业务,而那时候整个上海就只剩下光大,国信,中信,汉唐这四家在运作,证券业只有不到20个人在联系业务,但这批坚持下来的人最后都成了各家的高管。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夏青,他说他当时想法很简单,物极必反,还有一点就是我年轻,我耗得起。
2005年年底,行情开始转暖,2007年初,出现火爆。夏青说,他是在宝钢权证上市的那天,感受到行业开始复苏的。
汉唐是因为不当的国债回购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夏青说,当时就连雄霸一方的南方证券也倒闭了。而为什么证券业低迷的时候,有的券商生存下来了,而有的却死亡了?夏青说,原因无外乎两个。第一,大股东的支持,像中信、光大这样的,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个低谷只是暂时的,有实力的都应该乘这个时候跑马圈地,抢占别人吐出来的市场,等待市场复苏。中信是其中的翘楚,他那时还上市融到了资,而有的大股东则不愿意荒废这段时间的资金成本,把钱用作其它,炒房炒地做什么的都有;第二,许多券商失败不是在经纪业务,反而是自营业务的亏损,在这点上国信和光大做得比较好,基本没有出现亏损,但绝大数的证券公司都亏损累累,极端者如南方证券这样的公司就大为失败了。
夏青是在宝钢权证上市的那天感受到行业开始复苏的,他说,对于券商的经纪业务,权证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贡献的交易佣金是之前的数倍数十倍,而且对于上千万级的大资金客户,权证又是他们的最爱。
说中国金融大时代远未来临是一个意思,说牛市远未结束却是另一个意思,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金融大时代靠的是一国在世界上领袖一般的政经地位,虽然我们极端看好中国,但客观地说,中国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之所以说“牛市远未结束”,主要原因在于:
中国是一个明显的流动性驱动市场,由于持续多年的高储蓄率、贸易顺差和热钱涌入,使得这个市场资金供给膨胀,而可以投资的渠道有限,只能涌入股市,而且市场相信流动性过剩短时间内都不会消除;
中国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被低估的资产,比如土地和持有其它上市公司的股票,前者因人民币坚挺而升值,后者因整体股价上扬而升值,最终致使公司的价值有重估需要;
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是会一直支持市场的,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因为目前他们还没有可用的做空机制,如果崩盘,他们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损失;
中国目前的政经格局和80年代末的日本相似,外国投资者已连续两年生根国内市场,面临美国的衰退,只要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放缓,外资决不会撤;
中国的国资委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股东了,他们最关注的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态度决定屁股,而利益则决定态度。因此,中国的大金融时代远未来临,但同时中国的牛市却不一定远未结束。
以上的几个条件只需有一个发生根本变化,那中国的股市以目前的超高估值就岌岌可危了,这里谁能忽略当年日本的例子?谁又敢肯定地说牛市十年不完呢?
券商的经纪业务主要来自进入股市的流动性,而这些流动性的实体就是来开户的股民的资金。当行情很好时,券商从业者不会招新的工作人员来分摊其中的利益,但当开户数锐减,股民热情消退或后续资金耗尽时,各营业部所制定的指标就无法完成,那时就需要广泛招纳人员,利用关系营销或业务员自身的资源来拉拢客户,这应该是处于证券行业周期尾端出现的情况,直接表现出来的意义便是进入股市的资金冲动远不如前了,那靠资金推动的大牛市还依旧能胜于昨天吗?这里是值得每一个投资者仔细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