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经济学读后感 百姓经济学

 百姓经济学读后感 百姓经济学


股票价格是对企业资产价值未来预期的体现,是未来收益的资本化。这种预期不单单是单个企业,而是对整体企业。如果大家都来买股票,就表明大家都对未来预期看好。

针对目前中国股市,有经济学家这样说。

经济学家的这些话肯定是对的,但许多股民却听得茫然。他们没研究过什么宏观经济问题,不会把股票的意义想得这般复杂。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们之所以热衷于买股票,是因为看到身边不少人赚了大钱,或者还听说,牛市在奥运会前是不会逆转的。   

商业社会让每个人不得不关心经济,经济学家也因此比其他专家更容易著名起来。不过,目前理论经济学和百姓经济学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这从几个社会热点的讨论可以直观地显现出来。

房价上涨好不好?老百姓说不好,可不少经济学家却认为,房价上涨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前进道路上的“必修课”。这些专家的见解从理论上讲有其正确性,也符合“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中国传统精神。可是时代进步了,以人为本早已深入人心,不能以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片面解释市场现象,而牺牲一两代人的幸福生活去成就未来发展的方式,也不符合和谐社会的人文理念。每一代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和平年代,非特殊情况下,现代人凭什么要为未来埋单?

薪水也是一个年年都会引起广泛争议的社会话题,尤其到了岁末,各类城市人均收入调查和行业薪资水平统计报告纷纷出笼,通常是统计数字一经发布,立刻就会引来一堆板砖,质疑者主要来自收入低于公布数字的人。此时,专家每每出来解释,平均数往往会掩盖个体差异,所以才会有人觉得数字不真实。众人恍然大悟,原来老板的收入和我们平均了,难怪我们会有这么高的平均月薪。可是老板的钱并没有平分给我们,这样的数字又有多少实际意义?

其实,要让这些权威统计数字贴近普通老百姓并不难,比如城市人均收入调查,完全可以详细列出某一收入时段,市民占多少百分比,档次划分越细,个体差异就越小了。同样是抽样调查,这不难做到,为什么不去做呢?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CPI的讨论上,在明显感觉口袋吃紧的情况下,CPI却只上涨了不到百分之五六,难免有老百姓觉得扯淡。

理论经济学和百姓经济学之所以显现出巨大差异,归根到底在于经济学家是站在别墅的平台上看问题,还是走进集贸市场和股市散户中思考问题。数据是科学的,只是蔬菜、猪肉天天要买,涨价立竿见影让钱包减了肥。而彩电、冰箱许多年才买一次,汽车也许一辈子不会买,这些东西跌价,对大多数人意义不大。

站的角度不同,分析出来的结论就会不同。经济学家应该多研究研究老百姓最敏感或最困惑的问题。

中国需要自己的百姓经济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506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百姓经济学读后感 百姓经济学》为网友无始大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