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困境根源
引发债权银行采取行动的导火索是申达集团对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多笔担保逾期。太平洋建设集团是争议富豪严介和控制的企业。申达集团为太平洋建设集团的担保金额在1亿元左右。去年太平洋建设集团资金链断裂,被多家债权银行告上法院。由于债权银行无法从太平洋建设集团及时收回贷款,便把矛头指向担保方,其中包括申达集团。
虽然对太平洋建设的担保逾期是引发申达集团资金危机的导火索,但是,其自身近几年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是其遭遇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公司的债务危机主要源于盲目扩张。按照张国平的设想,“十一五”期间,申达系要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80亿元,利税总额超过50亿元,“十一五”末要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2家。如今这一美好愿望无疑将会因资金链的断裂而大打折扣。
申达集团一位高层和债权委员会相关人士不约而同地向记者分析了申达集团出现问题的四大原因:
——“短贷长投”的情况非常严重。申达系的贷款中绝大部分是短期贷款,但是申达集团却把很多资金用在长期项目上,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回收。以中达股份为例,其截至2007年6月30日的短期贷款金额为24.454亿元,而长期贷款金额只有2.09亿元,两者相差10.7倍。
——盲目扩张产能。行业景气的时候,大上项目,扩大产量;行业萧条的时候,设备利用不足,无法达到盈利预期。目前,申达集团已坐拥江阴“中国软塑材料生产基地”中心园区、申达沿江新材料工业园以及常州、成都四大工业园。
——脱离主业加大对外投资,涉足资金需求量大的房地产和准金融行业。在这过程中,张国平虽然引进不少职业经理人以改善公司的管理,但家族管理的模式仍然未能完全摒弃。这也是后来引发申达系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房地产项目前期投入大,尚未形成有效产出,沉淀了大量资金。
——对外担保不谨慎。申达系不仅存在大量的体系内担保,而且还有较大数量的对外担保,被担保对象的选择不谨慎导致财务风险加大。其中两家上市公司中达股份、江苏申龙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担保金额超过10亿元。
张国平其人
在申达集团张氏三兄弟中,核心人物是张国平,任申达集团董事长,其兄张国兴已退出一线管理岗位,其弟张国伟任中达股份总裁,其侄张健任江苏申龙董事长,形成申达系坚固的铁三角。
张国平的创业路始于1986年,当时34岁的他以生产队长的身份带领42名子弟兵,出资28万元在江阴市申港镇宋家圩村买下12.4亩土地建起申港装璜彩印厂,依靠电烙铁等简陋工具生产低档塑料包装袋。
在申达集团成长过程中,张国平凭借他对包装业的特殊敏感和独特理解,为企业赢得了机遇,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集团年产各种软塑包装材料销量占全国用量的15%,产品还出口亚洲、欧洲、北美许多国家,生产的香烟包装膜产品替代进口,行销国内120多家烟厂,占全国用量的30%以上。
在此过程中,张国平赢得不少荣誉,如1998年中国包装企业十大杰出人物、2000年中国当代优秀包装企业家、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家、2002年中国优秀企业家、2003年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家、2005年江苏省劳动模范等。
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张国平或多或少犯了民营企业家的通病,开始盲目扩张,涉足其他并不擅长的领域,如房地产行业、典当行业、担保行业、酒店业等。
一位和张国平有过较多接触的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企业做到这么大,但是张国平并没有太大的架子,待人处世并不张扬,在生产上也是坚持一手抓,而且对生产资金抓得非常严。虽然目前申达系遭遇资金危机,但申达系的主业生产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这为债务和资产重组赢得了时间。
(根据公开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