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美国电影盘点:美国电影,充满逃避主义的一年



文/ 小龙

    这是缺乏创意、依靠续集疯狂卷钱的一年,却注定因为《老无所依》、《血色将至》等作品的出现,而在影史上留下印记;这是逃避主义空前猖獗的一年,但又出现了众多质量甚佳的政治电影;这是一个高科技特效继续轰炸、小男生笑话依然畅销的一年,激动人心的却是西部那苍茫、孤独、痛苦和困惑交织的场景……

    这就是多元、包容、智慧和愚蠢并存的美国电影。

 

 

在逃避主义的指引下

 

 年度美国电影盘点:美国电影,充满逃避主义的一年

    2007年北美票房达到了97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4%。上座率则和2006年持平。在之前三年的下降之后,06年曾有一个急剧的上升。影迷们去年一共购买了14.2亿张电影票,不过过去十年最好的记录却是在2002年,一共售出了16.1亿张票。

    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几部巨片驱动的,像《蜘蛛侠3》(票房冠军)和《怪物史莱克3》(票房亚军),以及少数由专业市场人员策划推广而票房奇佳的影片,如《艾尔文与花栗鼠》,当然还少不了派拉蒙和梦工厂推出的《变形金刚》(位列第三)。

    在票房前十的电影中,有九部是科幻或者动画电影。唯一不属此列(如果你不把《300》硬拉入历史片行列的话)的是环球公司的动作片《谍影重重3》,它以2.27亿美元的收入排在第六位。

    也就是说,2007年票房可喜的增长主要是由那些逃避现实的作品贡献的。正如美国小说家J·柯辛斯基在评介美国现代科学小说时指出的:“在我看来,大众文化的另外一种趋势是逃避主义。那些名为科幻小说、实则既非科学、也非小说的作品之流行一时,就反映了这一趋势。这些作品是使读者逃避身边的环境而不受威胁的一种最终形式。”考虑到《星球大战》出现前的背景:世界正面临着石油危机,美国刚刚从越战的泥潭中脱身,整个美国社会都面临着价值观缺失所带来的空虚。现在的状况也很类似。《星球大战》标志着好莱坞改变了七十年代以来拍摄表现复杂的精神状态和政治上愤世嫉俗的影片为主的倾向,转而拍摄更脱离现实、更讲究特技效果的影片,而现在,复杂的影片虽然在2007年同时出现了,但很难躲过票房的惩罚。“电影公司正在用逃避的路数代替那些黑暗阴沉的作品,”媒体数字公司的总裁保罗·德加拉伯迪安说。

    今年涌现出来的一系列关于伊拉克和反恐的电影:《决战以拉谷》、《反恐疑云》、《节选修订》等,其间充斥着的关于毁灭他者命运的严肃思考,艺术水准都不算低。再加上《狮入羊口》,这些政治电影的集中出现或许和明年的大选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但现在,连大选都被充分娱乐化了,人们似乎更在意候选人身边的明星,比如威尔·史密斯和比尔·克林顿。“那也许是些不错的作品,甚至称得上伟大,但并不合观众的胃口。”德加拉伯迪安说。

大多数的影评人组织,都将2007年的最佳影片颁给了《老无所依》、《血色将至》或者《刺杀神枪侠》。但是,这些影片太过于边缘了。他们表达尖锐的思想,但那种令人痛苦的暴力、或缓慢或怪异的风格恐怕难以赢得普罗大众。

    众所周知,奥斯卡是大众口味的调和者,是平衡艺术的大师,因此,它最终恐怕也不会全然选择这些严肃之作而刺痛大众逃避现实的神经。连金球奖的组织者都认识到关注盛典的人同时是那些观看电影的普通人,虽然今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因为演员支持编剧罢工而取消了,但入围名单还是拟得十分多元,既有提名最佳影片的《美国黑帮》这样的票房巨制,也有入选最佳喜剧或音乐类影片的《发胶》,和《美国黑帮》比起来,它恐怕太过于可爱了。不过,金球奖也想藉此提醒好莱坞:在粗糙卑微的独立电影和愚蠢的主流大片之间还有一条中间道路。或许正是基于这种意图,他们出人意料地给予《赎罪》七项提名,超过了其他备受称赞的作品。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它的表面有着奥斯汀式的优雅,骨子里却大胆地走向沃尔夫的尖锐,揭开了一个少年所可能造成的灾难。考虑到麦克尤恩曾获外号“恐怖的伊恩”,电影中好莱坞式的改造已经是尽可能地在原著和电影之间寻找平衡了。“能有这样一部严肃、传统而又能触动痛处的影片就不错了”,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人说,他们是金球奖的组织者。

 

政治电影的失落

 

    像美国人对越战的糟糕记忆一样,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几年伊拉克战争下来,要使那个曾经遥远神秘的国度上的废墟不伤害到玻璃窗内的美国人的幸福,是不可能的事情。除了人力物力的支出,他们还得忍受各类媒体不断带来的战争资讯轰炸,那里几乎总是混合着痛苦、质疑、煽动和欺骗。更重要的是,它将伤害到人们对于总统职位乃至民主制度的尊重,事实证明,在影响决策者方面,它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好在,现在有互联网,它已经强大到可以虚拟你的第二人生。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刚刚批评过人们的这种沉溺,但要感谢这种缺乏勇气的逃避行为和越来越强大的游戏的统治力,人们对于权威的质疑才没有像越战后那样迅速地扩展到学校、报界、教会乃至家庭。

    艾伦·布鲁姆曾在《美国精神的封闭》中通过对美国大学生精神状态的分析,发现其心灵是何等的空虚无聊。他说,性革命之后的美国大学生根本就失去了爱的能力,他们已经无法对爱情作出承诺,已经不会对恋人认真地说“我爱你”,恰恰相反,“我爱你”成了分手时的标准格式,这真是莫大的讽刺。近年来诸如《我的盛大希腊式婚礼》、《超级坏》等爱情小品的成功正是包含了这种尖锐层面的挫败而代之以插科打诨和顺其自然。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充满了日常生活温暖的细节,但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它们仍然无法逃过《猜火车》式的质疑,换句话说,那种和谐的爱情无法回答这样的困扰:当一个渴望精神寄托的人投向爱情的怀抱,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这种双重的虚无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大学生,使得他们变得俗气、冷漠而软弱。“他们宁愿把自己躲避在肉体交欢得来的短暂‘遗忘’之后,也不肯再多押上一些筹码。”(李猛语)

    9.11和伊战更是加剧了这种逃避主义和遮掩矛盾的走向,不仅是《加勒比海盗》《变形金刚》这些可以藉之脱离世界的虚构之作,就连美国人早已浸淫多年的拯救题材的《我是传奇》,也与核心剧情全然不搭地塞入了表现种族和谐的台词。让人泄气的后半部也不妨看作是前半部极度紧张和痛苦之后观众那种想仓皇解脱的愿望。更不要说一些智商偏低的作品中充斥着的即食易消化的桥段和苍白无力的新童话。比如《蜘蛛侠》。

    9.11后美国当局呼吁市民和来自外地的游客们“勇敢地进剧场看戏”,大概正是看到了调度这种逃避意志的需求。以百老汇为代表的商业戏剧选择了“逃避主义”和“蒙昧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也迎合了观众不愿直面国家危机民族创伤的心理。

    香港导演胡恩威说,“大娱乐家多多少少都是有点像个传教士,在宣扬一种生活的价值和情怀,生命是痛苦的,生命是不完满的。娱乐是提醒着我们如何面对这些痛苦和不满,而不是对存在的痛恨。”

    这正是作为梦工厂的好莱坞的魅力所在。它围绕暑期档、圣诞档所奉上的盛宴几乎是重新拟定了现代人的节日。而法国作家米歇尔·乌埃尔贝说:“过节的目的是让我们忘记孤独、悲惨和必死的处境。换句话说,是让我们变成动物。因此原始人的节日意义十分发达,一簇熊熊燃烧的引起幻觉的植物,三个长鼓,就开始转圈起舞。莫须有的事能让他们乐上半天。反之,文明人只有在结束了没完没了的胡言乱语,装聋作哑,恍恍惚惚时,才能达到一种还不那么够格的心醉神迷。”

    从这个角度说,躲入电影的观众是可怜而值得同情的,毕竟再优秀的战争电影也无从安慰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困扰,除非能从中找到改变的勇气。这当然不如《谍影重重3》中的那种炫目的打斗来得既严肃又可以接受。我们想要英雄自嘲,但不想要英雄来嘲笑我们。那些寻求深刻的政治含义的电影人显然是把自己当作了英雄。

    观众的逃避不值得赞赏,但他们通过电影票表达的意志却很强大也很可怕。事实上,2007年在严肃的政治电影上折戟沉沙的电影人太过于壮烈了,无论是威望甚高的德·帕尔玛和罗伯特·雷德福,还是一贯是票房护航者的大明星汤姆·克鲁斯、梅丽尔·斯特里普。明星策略的失效似乎是今年普遍的情况,安吉丽娜·茱莉拍摄的关于在巴基斯坦被谋杀的《华尔街日报》记者丹尼尔·珀尔的电影《坚强的心》失败了,妮可·基德曼本冀以翻身的《黄金罗盘》在北美票房也称得上惨淡。甚至拿了威尼斯影帝的布莱德·彼特对《刺杀神枪侠》的票房也只能耸耸肩,以免尴尬。

    例外的是《查理·威尔森的战争》,这部被《洛杉矶时报》称为“一部出现在错误时间的错误电影”却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得到了支持。

 

渴望回到过去

 

    如果看到《查理·威尔森的战争》所采用的“闹剧式的外表”和讲述二十年代前的冷战故事的策略,其成功就有迹可循了。前者保证了把观众留在影院之内看完导演想要传达的信息,后者则隐隐对应着回到过去的热潮,典型的就是西部片在去年的卷土重来。

    这显示的是美国民族性格中重要的一面,那就是渴望抛弃现在,回到过去。约翰·布鲁克斯曾说,“美国有一个古老的习惯,喜欢留恋刚刚失去的好梦,决意下一次要把它追回来。”托马斯·沃尔夫说:“我们一言不发地回忆着,一边寻求已被遗忘的伟大的语言,已迷失的通往天堂的路口,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个未找到的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呵,迷失的,因风而悲伤的幽灵,回来吧。”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则在他最优秀的小说的结尾中写道:“所以我们调转船头,逆时代潮流而行,不间歇地向过去驶去。”

    或许回到过去和幻想未来一样,都是纾解现实焦虑的方式。但去年的几位电影人的努力却使得这种回归没有流于感伤的表层,也比“迷惘的一代”或“垮掉的一代”更为深刻和负责,虽然这可能进一步拉大和大众的距离,毕竟大众更易于选择那些富有煽动性的表面文化。

《老无所依》的一开始,科恩兄弟就通过警长的独白和回忆,以及拂晓到正午的光线串起时间性的线索,构建起一部显著的暴力史。所有过于激动的批评和奖励都是对它的致意。有一个或许不太适合的赞扬:这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也就是说,它特别不适合那种流行的、能够显著增加影院收入的观影方式:轻松地咀嚼食物或者随意打开身边的塑料袋。事实上,这个有条不紊而又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没有原声音乐。长长的,是沉默,而一些最吸引人的段落则是让人窒息的沉默。

    而《血色将至》则是托马斯·安德森完成的一部史诗,一部美国悲剧。丹尼尔·戴-刘易斯塑造的那个集怪兽、唯心主义者、骗子、偏执狂于一身的家伙,当他在土地上开掘出石油,同时在内心燃起熊熊的贪欲之火。当他将土地和石油转化为财富,不仅使他富裕而且是成为超级富豪时,他说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或许是一个新型的文明,他真的想去尝试。这种信仰是美国精神的一部分,那就是财富理应对更多人的福利负有义务。电影松散地建立在厄普顿·辛克莱小说的基础之上。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其梦想早已为美国生活的现实所击破。安德森藉此想说的正是,美国人疯狂地从大自然中掠夺财富,却错过了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天堂的机会。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也是这样从过去欢乐的结局中触摸它犯下的错误,让人悲伤的“美国本不应该。”

 

罢工加剧逃避倾向?

 

    不过,电影公司已经将目光聚焦于2008年了,《老无所依》这样的影片在票房上恐怕不要指望能有什么大作为了;而讲述一个青少年不小心怀孕的故事的《朱诺》却很有希望超过《阳光小美女》和《断背山》作为独立电影大热的局面。

    “影评人的喝彩和奖项的肯定都增加了电影的吸引力”,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总裁、《朱诺》的发行商彼特·赖斯说。但是,票房总是一个半杯水满和半杯水空之间的游戏,而现在看来,半杯水空的情况更为明显一些。

    DVD销售在美国国内外都在暴跌。投入电影行业的私人投资正在减慢,投资银行家表示,这是因为对冲基金放在国内的资金减少。而且,电影公司的高层都在担心正在迫近的编剧罢工给奥斯卡这样重要的奖项所带来的冲击。

    罢工暂时还没有启动新谈判的迹象。而它给电影工业带来的沉重打击正日趋明显,虽然直到现在,摧残还主要是在电视领域,很多节目都已难为无米之炊。但随着罢工的继续,电影界的高层和他们的投资人也坐不住了,开始担心会不会有足够的时间来计划09年的电影投资。

    罢工可能会给好莱坞带来一个整理反思的机会,比如很多发行公司就盯上了今年的圣丹斯独立电影节,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有票房潜力的作品,但考虑到文化思潮整体的稳定性,再加上电影公司为了减少罢工损失必然会使投资趋向保守,逃避主义的思路在来年恐怕不会有明显的减少。毕竟,这也是梦工厂最重要的功能。而且,和逃避现实这种文化上的指责相比,07年过分地耗尽了好莱坞的潜力才是这些老板们最忧心的地方。看看票房榜上,前六位都是续集电影,第十位的《辛普森一家》也是来自著名的电视品牌。

    不过,电影公司总是有能力改变结果,像迪斯尼,好莱坞的商业游戏被它玩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在逃避现实方面,它是高手。美国学者丹尼福最近有一本书叫《逃避主义》,他说整个文明的历史就是不断的逃避自然,美国有很多搞设计的,搞规划的,开始对迪斯尼这样的世界嗤之以鼻,后来他们参观了以后发现迪斯尼可能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建造的最接近于天堂的地方,所有这些比较舒适的,比较合乎人性要求的都是不自然的。迪斯尼显然已经听惯了这种恭维。《美食总动员》中那只厨房里的老鼠只在最初遭致了一点怀疑,但很快就好评如潮,成为全球票房榜上一枚火力十足的炸弹。而关于一个美丽的童话公主下凡现代纽约的《魔法情缘》以及尼古拉斯·凯奇出演的《国家宝藏2》都称得上是猛烈的冲击。后者在美国国内放映的最初十天就卖了1.24亿美元。

迪斯尼公司总裁马克·佐拉迪提到,他们将更重视公司品牌对业绩提升的贡献,“迪斯尼的名字依然在观众那里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他说。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似乎也有能力卖掉任何东西,这个公司已经成为互联网有效营销的专家。《辛普森一家》全球5.26亿美元的总票房,除了来自于辛普森这一形象的固有价值,官方网站(simpsonizeme.com)的促销功劳也不可小觑,访问者可以在上面玩各种照片的游戏。福克斯用类似的办法将《艾尔文与花栗鼠》也搞得火热。

显然,好莱坞不把这些成功经验用到你恶心是不会罢手的。

 

 

2007年度北美票房Top 20(1月1日至12月31日)

 

  名次     片名     公司    本土票房 

01、《蜘蛛侠3》       索尼     3.37亿$ 

02、《怪物史莱克3》     派拉蒙梦工厂 3.23亿$ 

03、《变形金刚》       派拉蒙梦工厂 3.19亿$ 

04、《加勒比海盗3:世界尽头》迪斯尼    3.09亿$ 

05、《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华纳兄弟   2.92亿$ 

06、《谍影重重3》      环球     2.27亿$ 

07、《300勇士》          华纳兄弟     2.11亿$ 

08、《美食总动员》      迪斯尼    2.06亿$ 

09、《我是传奇》       华纳兄弟   1.99亿$ 

10、《辛普森一家》      20世纪福克斯  1.83亿$ 

11、《荒野大飚客》      迪斯尼    1.68亿$ 

12、《一夜大肚》       环球     1.48亿$ 

13、《艾尔文和花栗鼠》    20世纪福克斯 1.47亿$

14、《尖峰时刻3》      新线     1.40亿$ 

15、《虎胆龙威4》      20世纪福克斯 1.35亿$ 

16、《国家宝藏2》          迪斯尼    1.33亿$

17、《神奇四侠2》           20世纪福克斯 1.32亿$ 

18、《美国黑帮》       环球     1.29亿$ 

19、《蜜蜂大电影》      派拉蒙梦工厂 1.25亿$ 

20、《超级坏》        索尼     1.21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527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90后美女宣言:乳沟,非我性感的唯一标准。组图

喜欢这种感觉。。。原文地址:90后美女宣言:乳沟,非我性感的唯一标准。(组图)作者:色娃过膝靴,蕾丝超短裙,皮草短装……似乎我的冬天,提前降临了。好在,我的生活中,总不失关爱与恩宠。色娃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坚决不做中规中矩的小白领。宁

刺激2009,“被”飘过的一年 歌声飘过30年

刺激2009,“被”飘过的一年年终岁末,很多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地总在总结着蹒跚走过的一年,寒东的天气肆略着我们的心情,正如同金融海啸一般,虽然有不少人吹捧着严寒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的言论,但我们依旧感觉不到属于自己的温暖。房子,依旧

转载 阎阳生:在我这战斗的一年里

原文地址:阎阳生:在我这战斗的一年里作者:dragonfist阎阳生:《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再也没有比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更能提醒你已经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儿,皱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像门口的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个挎着书包、满脸胡茬的

盘点:古今战争史上十个真实的空城计

盘点:古今战争史上十个真实的空城计文/乐奀  一提起“空城计”,我们自然会想到罗贯中老先生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所写的由诸葛亮导演的那场“空城计”。其中说的是:诸葛亮驻守阳平关时,派魏延领大军东出攻魏,自己留万人守城。不

声明:《年度美国电影盘点:美国电影,充满逃避主义的一年》为网友天天向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