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国内海待现象解析及对策
中国2006年的出国留学人员是107万人,到2010年,我预计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将超过150万人。留学人员回国人数目前是30多万,这个数量增长也很快,我预计到2010年也会达到50万人,如果包括来回流动的海鸥,人数会达到70多万。因此,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所经常面临的问题更需要认真来对待,比如海待现象、海归子女就学问题、海归创业融资难问题、海归回国的身份问题等等。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对策,尽量减少海归的后顾之忧,海归回国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并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为国服务。
海待现象解析
随着海归潮的到来,“海归”变“海待”的现象,已经不再是新闻,归国留学人员的求职时间也出现了延长的趋势。随着留学越来越普及,留学人员的绝对数大幅增加,留学人员的层次多样化,出现一定比例的海待现象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找到出现海待现象的根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2004年6月,第12届金领世界高级人才招聘会上,海归人士的积极参与程度出乎主办者意料,参会海归达到了800名之多,其中有一半是海待。越来越多的海归人士因为找不到自己满意的职位,宁愿等待时机而变成了“海待”。主办方中国人才热线在现场收到700余份海归调查问卷,调查表明有五成的海归处于待职状态(《南方都市报》, 2004年6月19日。)。
2004年12月,全国青联海外学人工作部与《青年参考》报联合主办的“海归搜索行动——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 分布的分析结论中,在分析有关海归就业状况的数据中发现,71.3%的海归在回国后至少6个月才找到工作;一年以后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占10.2%(《中国青年报》,2004年10月26日。)。
2005年,世界HR实验室对1500个海归样本的统计结果,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不得不暂时待业而成为海待,受访者中已有3个月未找到工作的占30%,另有15%在5个月内都没有找到工作《广州日报》,2005年11月3日。。
而到了2006年,在我参与的欧美同学会组织的关于自费留学人员回国就业调查显示,21%的被调查者花了3~6个月时间才找到工作,甚至有6%的被调查者花了一年以上的时间找工作(见图1)。此外,在我2007年组织的对一些成功海归人士的访谈中,他们对于海归的现状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007年,慧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2007海归人才现状调查报告》也显示:6成半左右的企业和海归认为海归的就业形势一般(《北京日报》,2007年6月25日。)。
图1:海归在国内找到第一份工作花费的时间
资料来源:欧美同学会《2006自费留学人员回国就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