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家电下乡
今日上网,在新华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标题为“财政部: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将由中央财政负担80%”。这里面有若干个关键词吸引到我继续读下去:家电、下乡、中央财政、负担80%等。浏览后了解到中央财政部将在山东、河南及四川三省启动家电下乡试点,其目的为惠泽农民。操作流程为指定一些试点家电产品,农民购买后再到财政部门申报补贴。看完这样一则新闻,不禁让我想到了开篇的文章标题:“以国家之名……”
联想到西方人引以为傲的市场经济,其本质是市场自我引导建构的系统,无论是产品、服务的销售及生产均完完全全按照市场的价格机理加以运转,是市场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系统的效果。这里面,国家这样一个组织是不被接受出现在该系统的运转机理里面的,推动源是一个个逐利的私人。不过,我不是学经济的,很多的时候看问题并不是那么的制式化和教条化。按照中国的《易经》理论,万事万物皆不是绝对的,在市场经济中,所谓的自由理应也是相对的。我随手到google上搜索如下条目:韩国政府补贴、日本政府补贴、美国政府补贴,均会跳出一个又一个的实际案例。国家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出手进行市场干预,在西方国家中好似德国这个国家就是一种相对典型的有国家渗透的混合市场经济。
我打从内心里赞同面对着有8亿农民的中国市场,政府以国家的名义的这样一种看似违背市场经济原理的做法,虽然这里面会有孵化腐败及权钱污垢的可能。但是我想更能看到的是,我们的国家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实践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在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2007年8月8日,亚洲银行公布的中国基尼指数为0.473,勇夺亚洲冠军。不得不让我感叹,市场经济这个看不见的所谓自由如果不善加管理,不知道会将8亿农民继续带向哪里?我想这也是十七大再提“三农”问题的深层背景吧?
再看看这样一个逻辑:“商品价格是由市场定的,不会去区隔穷人还是富人购买。穷人的钱少,买了生活必需品就基本上没有余钱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没有投资则无法带来其他收益,即使投资了,万一失败,则更加一无所有。而富人钱多,买了生活必需品还有余钱进行投资,一旦投资成功则更加富有,即使失败,由于积累了失败的经验和一定的人际关系,也会反败为胜,最终还会成为富人。” 从这个逻辑出发,如果缺乏更上层的引导,两极分化当然会存在于市场经济的系统之中,除非打破亚当斯密的最源头的“人都是逐利的”这样一种假设。但这样岂不是完全打破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理,这是一个悖论循环。让我不由得想到一部电影的英文名《Misson:Impossible》
坐在电脑前因为这样一则新闻,联想到这么多,我并不是欲指这样一种行为就能够解决多少的问题,还是应该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国家如何更好协助市场的良性发展。站在marketing的角度上,我当然不会希望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出现多少的干预,这样无异于历史的倒退。但是政府的责任在于,如何加强类似这样的一种策略性的引导,规避技术层面的冲突,而达到更宏观更良性的目的。
因此,当国家面对他所需要进行的营销任务时,更有必要详细精准的调研地理、收入等等关键因素来界定服务的对象及所形成的市场,进行有效的市场区隔,在上述新闻例子中,农村和城镇就是国家去区隔对待的市场形态。在农村这样一个目标市场面前,国家的做法一定是加以市场定位后,结合其市场需求并联合财政收入的合理使用从而延展出策略及具体实施办法。
上面提到的仅仅只是个案之一,据称韩国政府在韩剧的制作上也是有背后的支持,尤其对韩国企业的如LG、三星等明星品牌的支持,比如在电视剧集场景中看似一些不经意的品牌的多次曝光。在这里,韩剧只是一个载体,政府给与韩剧制作单位一定的补贴,诸如不同国家电视台落地播放时的资金补贴等等,从而达到宣传韩国品牌的目的。看看中国的姚明、易建联登陆美国NBA是否有些以国家之名的意味在里面就不得而知了。
以国家之名,我特别期待这一次局部内部的尝试,解决三农解决贫富差距需要更多的以国家之名的营销。就如同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一样,所有的以国家之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能因为打开窗会飞进苍蝇就关窗锁户,也不应该被所谓的市场经济理论所设定就扭转初衷。还是要回到怎样去有利于这样的角度去看待目前的做法。
中国的《易经》原则之一为“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人、思想乃至宇宙万物,在时、空当中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市场经济在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证明与计划经济的完美融合才是更为有效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完全可以再多一点以国家之名,当然前提是需要Segment不同的Target Market去操作而并非一锅端,否则就有些矫枉过正了。
欢迎与作者聂飞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