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序,财经观察员
将来,回头看从2007年年底开始的一轮货币政策“从紧”,12月5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报幕。才隔三天,中国人民银行四年来首度以1%的较大幅度调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真正以强有力的信号告诉市场:“演出开始了。”不同于伦敦舞台上阿加莎·克里斯蒂常演不衰的《捕鼠器》,没有人预知刚刚露出冰山一角的中国式“从紧”将按何种剧情逻辑往下演绎。
按央行要求,2007年12月25日起,各银行将执行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自1985年,央行将各类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后,银行22年里第一次被强制保留如此高比例的流动性。如此局面,对目前的银行系统和通过间接融资维持经营发展的企业来说,都是平生第一次。对前者,贷款业务发展被抑制,中间业务或加速研发。对后者,实力强、信用好的会越来越吃香,真正应了一句话:“越有钱就越有钱。”
既“新兴”且“转型”,中国内地银行系统分配贷款时,效率仍高不过热情。所以,当信贷受到管制,更多资金就不可避免地流向更少企业。所幸,任何坏事都有好的一面。
“十七大”报告有言在先,“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作为相互间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的两个融资市场,当银行信贷受限于“从紧”的货币政策,包括股市在内的直接融资市场将从中受益。截至2007年上半年,内地通过境内外发行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合计融资2526.30亿元,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超过10%(如计入海外上市企业融资,比例还会有所提高)。但比较同期内地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4899.33亿元,当前直接融资占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不足20%。而日本、德国、美国企业该比重分别是50%、57%、70%。
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小,比起满足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苛刻要求、相对漫长的等待和等待中不确定的政策风险,机会成本明显较低。“从紧”后,企业从股市、债市吸收资金的动机加强。同时,根据管理层已经推出的时间表和正在酝酿的路线图,中小企业板的完善、创业板的推出、从企业债到公司债,更多样化、门槛更低的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吸引力也将逐步加强。今后一段时间,股市、债市处在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的发展机遇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紧”,央行在使用利率工具时不会不考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近,由国家发改委的公开信息可知,除了货币政策,政府还寄望于通过直接调节供求关系,不让通货膨胀压力的威胁持续升温。如此,利率不至于大幅调高,负实际利率不会迅速扭转,居民储蓄出银行入股市的单向流动也不会一夜调头。这意味着,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也将继续支持股市向好。
看来,股市应无恙。那么,楼市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