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乱象
12月3日,2007全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会在杭州举行。会上,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专委会主任罗振涛透露出一条信息:今后要用3~5年左右时间培育出5~10个年产量在150~200万㎡(100~150MWth)左右,市场总占有率可达5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透过这个目标,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未来5年内,我们顺着这个目标,可以构化出一幅中国太阳能产业格局的未来几年发展路线图。
成长期中的太阳能产业
曾经有人用生物群落的基本演替规律来形象的比喻一个产业的发展过程:在一片气候适宜的废弃地上,首先长出的是野草;过几年,灌木丛就会取代野草,占据统治地位;再过若干年,高大的乔木就会逐渐将矮小的灌木排挤出去;最后,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昆虫、动物就会逐步迁徙过来,繁衍、生存和竞争,形成一个比较复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
由此来看,一个产业的发展要经过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稳定期。
就目前太阳能的状况来看,太阳能已经从萌芽期过渡到了成长期,一批灌木正从野草中脱颖而出。国家名牌产品和12家国家免检产品,经过第一次行业洗牌手后,第一集团阵营出现。2006年,在行业年度报告中,列出了20家太阳能骨干企业和17家产值过亿元企业,20家骨干企业销售额市场份额继续提升,从2005年市场占有率的25%,提高到2006年的30%以上。
成长期与成熟期的区别在于:在行业的快速成长期由于市场每年贡献出巨大的“增长量”,企业成长靠“增量”就足够维持发展,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在“抢地盘”,还没达到“厮杀”程度。而在行业的成熟期,由于行业增长乏力,市场不再贡献“增量”,企业只能靠“厮杀”拼个你死我活抢“存量”,某个企业销量的增长必然意味着其他企业的销量下滑。
中国的彩电业早已进入了成熟期,没有足够的增量空间,因此寡头垄断的局面已经出现。而现在的太阳能产业到2006年底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已达1800万㎡,保有量9000万㎡,而到“十一五”末的目标是年产量3000万㎡,保有量1.5亿㎡。可见太阳能热水器增量的空间很大。
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当一个行业进入了巨大的恐龙统治阶段时,产业的深化就到了最后的阶段,整个行业的发明创造速度降低到较低的水平,行业增长率也越于平稳。而太阳能产业离这个阶段还要有一段时间的路要走。
在行业年会上刚刚公布数据显示,2007年市场销售额达到320亿元,但目前销售额最大的企业只有十几个亿,客观的讲,太阳能行业的寡头并没有出现,对市场也没有形成控制力。相对于其他行业老大控制了市场百分之三四十甚至五六十的份额来讲,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长成期到成熟期还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企业发展的空间都很大。在这一段时间内,谁都有可能脱颖而出。
蓄势待发
在2007年行业年会的高峰论坛上,从各大企业老板们的激情演讲中,便可以看到,这些企业都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发展力量。并且各企业都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有的扩大生产规模,全国布局,开始从区域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迈进。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一些急聚发展的企业,自行投资建立机械化、自动化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通过现代化设备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这意味着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技术竞争走向了战略对决,这种战略上的对决,实际上是企业综合实力上的竞争。真正决定太阳能企业地位的战役才刚刚拉开帷幕。
未来产业格局路线图
太阳界文化发展中心曾对太阳能产业未来发展有一个预测:10年之内将决出产业10强,将留下可以生存的30家企业。我国家电业自上个世纪80年代发端,20多年的时间仅剩下10家左右的品牌。同样作为大件家用耐用品,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和家电进行一下横向比较,那么现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已经走过了10年的时间,再有10年也必将决出10甲,而5年内10甲已见分明,之后只不过排座次罢了。这一预测正与2007年行业年会上提出的“今后要用3~5年左右时间培育出5~10个年产量在150~200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的目标相吻合。
太阳界文化发展中心的研究还认为,与家电不同的是,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可能要留存一部分地方企业,因之可以有30家左右的品牌。除此,太阳能30列强之外无生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大件家用耐用品的普遍规律。在10甲之中,姑且认为会有3家或4家家电企业和大财团进入,而多数则是现在的传统太阳能企业。而最终进入前10位的品牌企业,现在还难下定论,因为从销售额上讲,现在的销售额和几年后的销售额不是一个重量级,现在即使是几个亿的差距在5年之后也不算什么了,将来10大列强的下限销售额会在20亿元以上。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总的销售额第1个10年达到了150亿元,再用5年将达到400亿元,之后再5年将达到800亿元以上。因此,现在几亿元的差距对将来而言就可忽略不计了。作为一个正常的市场,前20名要占到80%的份额,前10甲最低不达到20亿元能行么?因此,要想进入前20名的企业,当前发展速度不是要跟上行业平均速度,而是要超前行业,达到30%以上的递增甚至更多,这才有希望。
中国商业评论杂志上的一篇题为“公司新物种”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同样适合用于商业社会。对于形形色色的公司来说,都经历着6500万年前白垩纪海陆剧变般的考验。残酷的淘汰与充满惊喜的“突变”同时在进行。这也许正是目前太阳能产业的真实写照。
庞国军,太阳界品牌传播中心经理,中国太阳能产业智库成员。有多年的新闻从业经验,曾在媒体任记者部、编辑部主任,对品牌传播策划有独立见解。目前致力于太阳能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系统研究,具有丰富的太阳能企业品牌传播经验。发表的研究性文章视角独特、见解透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多家行业媒体的顾问和专栏作家。联系电话: 15961399339,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