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是草原生态中的王者,是草原生态的维护者。当苍狼消失在内蒙古草原的时候,草原逐渐的变成了沙漠,风吹草低的情形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草原生态是这样的,企业生态也是这样的。
可以说,要成为一个行业中的王者,需要一点狼一样的企业素养和企业文化。
今天的主人公是微软,一个象狼一样的企业。
当我们评价企业生态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带着太多的社会道德的观念。企业的生存竞争和动物界的生存竞争是一样的,生存是第一法则。在我们的企业之中,流传着狮子和羚羊的故事,但是到底有多少企业了解这个故事的核心含义,了解在这个故事背后所需要的手段和准则呢?
因为只有我们抛开了社会道德的一些观点,而是用纯粹商业的视角来看待一些问题,我们才能够将很多的事情还原到它本来的面貌。
微软是如何起家的呢?
我想很多媒体都在传播着微软成功的故事,象绝大多数老套的成功故事一样,默默的耕耘,耐心的等待,然后微软抓住了成功的机会。好了,我们在这里打住那些官方的不痛不痒的报道,来真正的了解微软起家的根本。
不容否认的是,如果微软没有拿到为IBM的pc编写操作系统的机会,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微软。那么微软是如何拿到IBM的订单的呢?按照我们常规的理解,作为一家恐龙级的企业,IBM不可能没有充足的人才来编写软件,那么为什么会将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呢?再者,即使IBM需要将这部分业务外包,那么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比微软有知名度、有实力的企业及研究机构不会没有吧?我们在官方的传播中看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真的象老套的爱情故事一样,IBM的决策者一见小比盖,就被他所吸引——那小子真帅!好了,微软拿到了IBM的大订单,终于迈出了走向巨人之路的第一步。据说,当年的小比盖和他的兄弟们被IBM放在一个没有窗户的黑房子里面,因此他们产生了要一扇窗户的憧憬,所以后来才诞生了恶名昭著但使用极广的视窗操作系统。
微软和IBM的合作实际上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小比盖还需要更惊险的一跃。我最早学习电脑的时候,有两种版本的操作系统,一个是IBM的pc-dos,另一个是微软的ms-dos系统,说实话,当时我们都分不清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那么,问题的核心是IBM怎么可能会允许微软另起炉灶来将本来用在IBM-pc上面的操作系统作为产品来销售?IBM又怎么会允许微软捆绑他们的软件在pc上面,不断的给微软给钱?我个人的电脑水平不高,但是曾经询问过做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一些朋友,他们曾经拆解过dos的源代码,说实话,并不是技术含量高的没有办法搞的东西。换句话说,几乎是IBM一手把微软扶植起来了,那么IBM凭什么会做出这样不符合商业规则的商业决策?用一句流行的话说:IBM的脑子里面一定是养了鱼了。不知道哪些达人知道这些故事的内幕,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
不管怎么说,微软通过将操作系统捆绑到pc上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其说微软是产品的成功,还不如说微软是商业模式的成功。甚至巨大的成功连微软自己都想象不到。随着dos的成功,不断的有新的版本推出,每一个缝缝补补的版本都成为新的摇钱树。我记得我使用过的版本就有很多个,用的最多的似乎是ms-dos5.0吧,之后就开始和微软的windows系统打交道了。
随着微软不断的吸取着用户的血汗钱,微软的扩张就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了。微软的狼牙伸向了他的竞争对手。微软的操作系统是核心产品,而视窗式的操作系统并非是微软的首创。作为最早的一批windows的用户,我没有看到windows和苹果的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几乎是全盘的克隆,而后才是逐渐的开发。当然也许图形借口技术并非是哪一家的专利,但是在windows的背后还是否有其他的故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一个一个的对手被微软拿下,莲花、网景、苹果等等。这些公司曾经很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变成了微软手里的聚宝盆。
如果说,微软通过操作系统捆绑应用软件打压对手还属于正常的竞争范畴的举措,那么微软试图捆绑周边设备供应商的做法就值得仔细品味了。
和微软一样,intel也是一家狼一样的企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intel的直接竞争的、有一定规模的对手已经只剩余一家了。不仅仅如此,intel通过其微处理器的优势在控制着周边设备的供应商。周边设备供应商必须按照intel的标准来设计硬件,因为计算机最核心的两个单元,微处理器单元和主板的主芯片单元都是intel的独家生意。而intel几乎每一代全新的产品,都会采用全新的设计架构,就需要周边设备供应商也跟着intel走。如果说,这还不是垄断,那么我真的已经不知道什么才叫垄断了。也正是因为这种垄断,intel和微软攫取着高额的利润。按照Darral G Clarke教授(不知道中文名字是什么)对于pc行业利润池的分析,微处理器行业的平均营业利润有35%,而估计作为行业的领导者,intel最少也要有40%以上的营业利润;而软件产业平均有22%左右的营业利润,而估计作为行业的领导者,微软也至少有40%以上的营业利润。那么作为产业份额最大的pc厂商呢,平均只有不到4%的营业利润,这意味着这些pc厂商几乎是给intel和微软在打工。如果我们买的一台电脑,用的是微软的操作系统(正版的),厂商将为这台电脑支出200元左右的认证费用,那么生产并销售一台电脑,厂商能挣多少钱呢,我估计可能不会比200元多。这也是越来越多的pc厂商只出售裸体机(不带正版的操作系统)的原因所在。
在延伸业务触角方面,微软比起intel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同的是,intel针对的是硬件厂商,而微软针对的是软件厂商。目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已经是主流了,现在可能除了很少的专业人士,还知道有非windows的操作系统,还知道竟然有软件不是在windows的平台上运行的。而微软更狠的是,不仅仅牢牢的控制着操作系统这样一个平台,还把手伸到诸如应用软件开发工具(vc、vb),数据库开发工具等多个方面。曾经c语言作为一种开放源代码的程序语言成为程序开发的主流,成为计算机时代一种行为标准和思维标准——开放、共享、共同完善、共同进步。而现在,因为有windows的平台,我们越来越难以看到除了带有微软标志之外的开发工具了。
到现在,微软几乎成了所有软件厂商的竞争对手,但是也几乎是所有的软件厂商不得不仰仗微软的关照。象草原上的狼一样,微软成为软件行业食物链最高端的终结者。
当然,并不是说,其他的软件厂商已经不会再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了,就像草原上的其他动物一样,软件厂商还可以继续生存,只不过需要时刻提防微软的袭击。
不可否认的是,windows将曾经很专业的电脑变成了现在的普通工具,其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在微软的脚下,有太多鲜血淋漓的企业。方兴东先生曾经写了一本书,反对微软霸权,很遗憾,没有拜读过这本书。不过我觉得,象草原生态一样,狼的威风建立在其他动物存在的基础之上,而微软的威风恰恰也是建立在其他厂商、建立在使用者的基础之上。
如果说,微软真的已经形成一种霸权的话,那么微软的霸权已经很难通过正常的商业手段来撼动了。微软通过和各个大企业的联营和合作,结成战略联盟,已经将自身的业务深深的植入越来越多的行业和越来越多的领域。微软通过自身的资源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商业软件供应与服务体系,并不断的延伸在服务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微软通过其品牌感召力,在全球范围内招揽最优秀的人才为微软服务;微软通过巨额的捐赠,在逐渐的改善其企业形象;微软通过和政府的紧密合作,在不断的强化其在政府政策制订方面的话语权。不是说,不会存在颠覆微软的商业机会,而是微软有足够的实力和能量扼杀这些商业机会或者攫取这些商业机会为己有。
微软能够成就今天,除了一些外人不能了解的内幕之外,非常关键的就是,微软是一家狼一样的企业。
曾经在网络之上,在软件行业内,嘲笑微软是一种时尚,比如有一个经典的笑话是这样的:一个飞行员迷路了,在大厦的上方问下面的人,我在哪里.。很快,下面的人用很大的纸张写下,你在飞机上,然后飞行员就顺利的回到了机场。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能够回来,飞行员回答说,只有微软才会有这么绝对正确但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答案,因此我就知道我在微软大厦的上空。
如今,象这样的笑话已经很少见了。为什么,因为微软被人们所诟病的元素已经越来越少了。曾经的嘲笑只是让微软逐渐的在变强大。你说微软的软件不行,但是你用什么?你说微软的技术实力不行,但是微软已经成为天才的聚集地,并且以巨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全球的天才,也包括中国的天才们。
微软更为可怕的是,不仅仅保持着狼的残忍、狡猾,还保持着狼的冷静与警觉。
想想小比盖的话吧:微软离倒闭永远只有十八个月。有多少企业能够有这样的意识。
狼一样的微软是可怕的。虽然我个人认为,微软虽然成功,但是并不值得尊敬。
蛇足
我曾经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面,写了一个系列的四篇文章。除了《老板应该向蒙牛学什么》是因为黄阳先生的启发有感而发之外,其余三篇文章涉及的品牌都是我个人比较尊敬的品牌,或者说是在品牌意义上更为成功的品牌(是品牌而不是企业)。有一次,我的朋友kevin问我:你个人尊敬的品牌有没有什么标准?
有没有标准呢?应该说是有的。身为草根,对于行业中的霸主有一种天然的反抗情绪,因此很多行业中可能最成功的品牌并没有被我当作成功的品牌。因为我一直认为,行业的霸主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模式或者运营的成功,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品牌的成功。
不容否认的是,行业中的霸主也有很多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的东西。然而,我一直认为,学习霸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不是一件能够产生正面效应的事情。能够成为一个行业的霸主需要很多主观和客观的条件,需要或者已经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或者运营系统,更核心的是霸主要有霸主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跟随或者利基的企业可以学习商业模式、运营系统,但是无法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勉强的去学习,只会落得邯郸学步的结果。柠檬本来就是酸的,非要把它搞成甜的,柠檬就不再是柠檬了。
以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行业中的领导者或者说霸主都有一种狼性。虽然这个东西有很多人热衷也有很多人批判,但是确实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那么什么是狼性呢?我的理解是一句话——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是很容易被道德家误解的一句话,这也是很容易被企业外在的光环所掩盖起来的一个事实。
光有狼性是不够的。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多少都会有一点狼性,比如蒙牛、比如海尔。但是有狼性并不意味着已经成了狼。由一个有狼性的企业成为一个象狼一样的企业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挑战和需要创新解决的问题。真正的狼,是食物链的终结者,是游戏规则的制订者,是草原生态的主宰者,而不仅仅是草原上吃的最多的那一种动物。因此,IBM不是狼,而是大象,现在正在学习如何跳舞。
微软是狼,是狼一样的企业的典型,不仅仅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
要想成为狼一样的企业或者想要多来一点狼性,微软无疑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模板,尽管微软也很难学习和复制,尽管在《未来时速》中找不到答案。
欢迎与作者齐剑利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