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差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里的这句话最能概括国内便利店目前的市场现状。
前景诱人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大型百货商场、超市、直销、网购以及其他几种渠道的产出达成比为:35%、52%、3%、5%和5%。根据国外经验,便利店发展良好的基本条件是地区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目前,我国人口数超过500万的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以及二线城市深圳、苏州、无锡、杭州等,人均GDP均已超过了3000美元。便利店在中国已经具备了生长的土壤。
而且,按照一般便利店的标准,每3000至4000人应该拥有一个便利店。以这种标准计算350多万城区人口的广州市,其可容纳的便利店数量至少应该在1000家以上。然而,其目前的实际门店数不过300家。“现阶段在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市场中,便利店的零售额仅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8%左右,而在上海,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6%。”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冯建军分析,国内便利店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便利店市场也成了国外众多零售巨头觊觎已久的肥肉。目前,日本7-11、全家、罗森、美国OK、AMPM都已进入中国。而随着商务部解冻外资商业特许经营业务以及三类外资商业企业审批权正式下放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一些原来以超市、大卖场为主的零售企业也表现出对便利店市场的浓厚兴趣:沃尔玛已抢先一步在深圳开设了两家社区店;家乐福则借其旗下的冠军超市和迪亚天天折扣店,也开始摩拳擦掌。
哀鸿遍野
然而, 被各界看好的便利店,一直处于亏损的泥淖。据今年2月24日商务部公布的05年全国连锁企业调查显示,去年我国便利店前30家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和店铺数增幅明显回落,分别下降14.1和8.9个百分点。“连发展较好的上海、广州也未能幸免,05年北京甚至出现了全行业巨亏。”业内一位资深人士感慨道。
由于普遍性亏损,便利店巨头纷纷延缓甚至收缩了扩张计划。世界便利店头号巨头7—11于2004年在北京开出首店以来,一直宣称北京是其在中国发展的重点,并扬言要在2008年之前开店350家。但实际上其发展速度不仅远远低于预期,而且两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全家便利店的总体计划是,2004年从上海开始,在全国开设400至500家分店,到2010年增至3000家。但这个计划遇到了阻碍,目前全家把明年在上海开300家店的目标削减为121家。而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便利店元老——罗森,也把去年在上海新增店面100家的目标降为73家。上海美亚控股的21世纪便利店,更是在今年一口气关闭了500家门店。
“便利店业态主要入驻大型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满足,所以它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只有城市化建设到达一定规模的时候,才是便利店业态发展的黄金时期。”资深营销专家陈志华认为,目前国内的城市化建设速度非常之快,但众多城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成熟的社区。在国外城市,居民的生活区通常是相对孤立和自成一体的,与工作、商业区有一定距离,由于离其它大型零售业态相对较远,以社区为立身之本的便利店,遭到的“骚扰”相对较少,比较容易存活。然而,中国则不然。在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居民生活区与工作、商业区离得都比较近,其它大型零售业态很容易渗透进社区,进而与便利店“抢食”,这无疑加大了便利店生存的难度。
饶润平简介:品牌文化、品牌传播专家,新闻方向硕士。在格兰仕集团、五叶神、TCL多媒体新兴业务市场中心、高的广告传播机构等公司从事过高级文案主管、策划经理、策略总监等职位,主导过五叶神“文化传薪火,实干闯未来”品牌文化规划、深圳建业集团“东方御花园”广告策略创意推广整体计划、烟草行业“中烟第四极”议程设置策划、上海仁爱医疗系新闻营销等多个项目。现为羊城晚报集团《家具[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