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敦去牛津 从伦敦出发



如果你的心中装着一个更大的商业梦想,你不妨考虑从伦敦出发。因为古老的伦敦有通向全球市场所需要的一切。

本刊记者受美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的邀请远赴伦敦,为您揭示伦敦不可替代的商业价值。

从伦敦出发

文/本刊特派记者 屈腾龙

 从伦敦去牛津 从伦敦出发

    每个大都市都有自己兴盛的特殊时代,比如19世纪是巴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纽约,七八十年代是东京,而现在则逢上了伦敦进入“金色时代”。

    对于中国经济界的朋友们来说,“金色时代”的伦敦还具有不可替代的商业价值。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如果一个人厌恶伦敦,那他就厌恶人生,因为伦敦有人生能赋予的一切。”套用一下,也许可以这样表述,“如果你来到了伦敦,你就来到了世界,因为伦敦有通向全球市场所需要的一切。”

    是的,如果你的心中装着一个更大的商业梦想,你不妨考虑——从伦敦出发,走向世界!

    2007年9月下旬,本刊记者受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的邀请来到伦敦,为你做第一线的报道。

伦敦VS纽约

    究竟哪座城市才是今天真正的世界金融中心?

    你一定会想到纽约和它的华尔街。这个答案曾经是毋庸置疑的,但最近几年(尤其是“9·11”之后),就不那么确定了。

    来到伦敦的第二天,UKTI的工作人员米歇尔小姐就给我们提供了一家独立调查机构——Z/Yen调查公司今年3月发布的对全球46个金融城市所做的评比报告。这份名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46个金融城市排名榜》的报告把伦敦评为第一名,得分765分,比第二名纽约多5分(香港位列第3,上海和北京则分别列24和36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构成评比的5项指标——人才、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综合竞争力中,伦敦每项得分都领先于纽约。而且在9月正在进行的新调查中,伦敦的领先优势比半年前还要大!

    在有着几百年历史、古老典雅的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记者遇到了伦敦金融城经济发展办公室城市事务主管杰瑞米·芬,他向我们讲起了英国的经济和金融史,他舒缓的语调,朗润的发音,让一幅幅历史性的场景在大家眼前浮现。

    杰瑞米介绍,伦敦金融业近20年来的飞速发展以及实现对纽约的赶超,离不开20世纪80年代以“门户大开放”为特征的改革——“大爆炸”。

    难道这是英国人自我感觉良好、孤芳自赏吗?

    一个数字可以说明英国金融业不可遏止的迅猛发展势头。2001年金融业占英国GDP的比重为5.3%,而在2006年已经达到9.4%,几乎翻了一倍!

    在伦敦日渐“走牛”的今天,一向以纽约和华尔街为荣的美国人也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2005年,美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走向全球:欧洲犹豫不决之时,伦敦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将伦敦称为“21世纪大都市成功的典范”。2007年,麦肯锡的报告《维持美国及纽约全球金融领导地位》将伦敦排在了纽约前面,而美国杂志《纽约》的封面故事《伦敦是21世纪的世界之都》,也作出了同样的结论。

    事实上,今年以来,伦敦和纽约就各自的金融地位爆发了一场空前的论战。

    在很多人唱好伦敦的同时,3月20日由纽约企业家联合会和普华永道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机会之都:21世纪商业竞争的指标》则认为,在金融中心的竞争中,纽约依旧排名第一,伦敦只能屈居第二。与此同时,《纽约时报》网站上《伦敦VS纽约》的系列讨论成了令人瞩目的焦点。

    3月29日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有2/3的人认为,到2015年,全球第一金融中心的位子是伦敦的,只有不到10%的人仍看好纽约。

    对此,纽约专栏作家盖波尔指出,除了伦敦的奋起直追外,有两个因素造成了纽约现在的窘境。其一是“9·11”以后,美国签证、入境手续更为繁琐,移民政策也更为严格,让很多想来纽约的外国人望而却步,在华尔街工作的一些外国人也无法继续留在美国。其二是安然等一系列美国公司的丑闻,使得纽约证券市场的监管更为严格,这也吓跑了一批企业家。

    4月4日出版的《金融时报》称,“欧洲赢得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意思是说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股市总市值首次超过美国,双方的市值规模分别是15.72万亿美元和15.64万亿美元。尽管这个差距只有800亿美元,但对于长期主导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来说,却具有相当深刻的政治意味。

    美国金融界人士关心的是,在今后的若干年内,投资者会不会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伦敦?

“那一平方英里”威力惊人

    如果说华尔街是纽约金融业的心脏,那么伦敦金融业也有自己的心脏,那就是City of London,中文叫“伦敦金融城”。就是这个地方,越来越让美国人睡不好觉。

    不过,在伦敦人的嘴里,伦敦金融城还有另外一个更流行、更亲切的名字——“那一平方英里(The Square Mile)”。这个名字和历史有关。

    伦敦金融城占地1.4平方英里(约5平方公里),位于泰晤士河北岸,这正是伦敦这座城市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公元43年罗马人抵达英国后,在泰晤士河畔修筑城墙,建立了一个聚居点取名为伦迪尼乌姆。这里就是今天的伦敦金融城,伦敦也因此而得名。于是,人们把这块地方称为City of London,或者是The Square Mile。

    伦敦金融城尽管属于伦敦,但是座名副其实的“城中城”,它有自己的市长、法庭以及近千名警察。荣幸的是,本刊记者此次在伦敦分别对现任市长史达德先生和前任市长白乐威爵士进行了采访。

    据说,连英国女王想进城,也要先得到市长的同意。几百年来,这里一直是英国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心脏,即便是英国历史上“日不落帝国”的显赫一去不复返,也没有削弱它的地位,始终是世界金融中心的核心地带。

    伦敦金融城面积虽小,却是英国的经济中心,整个国家1/3的金融业务都集中在这里,“那一平方英里”的产值居然占英国GDP的3%!

    伦敦金融城的银行、证券、外汇、保险、期货、金属、商品和衍生业务的经销商、船运、咨询等交易与服务十分密集,是欧洲和世界金融业的心脏。全球的金融家想要做任何生意,十拿九稳可以在伦敦金融城内找到。由此,伦敦金融城被世界金融界巨头奉为“全球的力量中心”,有人更形象而优雅地将它称为“全球动力之都”。

    如今,547家外国银行在这里落户,居世界各金融中心之首,世界各大银行均将其全球股票战略部门设在伦敦。有趣的是,伦敦金融城里的美国银行多于纽约的美国银行,日本银行也多于东京的日本银行。在这里,当我们看到ICBC(中国工商银行)、CCB(中国建设银行)和Bank of China(中国银行)的营业厅时,你可以想象我们会多么激动。

    在保险业方面,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市场,著名的“劳合社”也诞生在金融城。

    作为全球最大保险市场,劳合社在全球保险和再保险领域拥有崇高的威望。劳合社保险大厦是座很有特色的建筑,它的外表是不锈钢,独特的设计思想使各种管道裸露在外,电梯沿着金属墙面上上下下,其内部灰色的水泥表面毫无保留地标榜着自己。而在它的斜对面不远处,就是伦敦的另外一个标志性建筑,有“性感黄瓜”之称的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

    伦敦是一个为全世界服务的城市,它的人才也来自全世界。有人统计,来自各国的金融、法律、媒体等专业人才足有百万,这个数字比欧洲许多大城市的总人口还要多,德国的法兰克福也是一个有名的金融中心,但人口只有60多万。

    这不,我们在劳合社遇到的工作人员卡斯小姐就来自南非,她告诉我们,地球上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不可以成为劳合社的保险对象——从模特的腿到明星的脸蛋,从火箭到飞机,甚至还包括我们是否有能力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中午,记者在劳合社附近一家名为Underwriter的地下餐厅偶遇两位劳合社的保险经纪人,两位健谈的壮硕先生来自澳大利亚,分别为体育和牲畜保险。

    在伦敦金融城,每天的外汇交易额达6000多亿美元,占全世界外汇业务的30%以上,是华尔街的2倍。尽管伦敦的货币是英镑,但全世界70%的国际欧元债券都在伦敦交易。

    在伦敦金融城工作的各类人才,收入和各种福利都很高,但工作也异常辛苦。由于全球各大股市24小时接连运转,很多人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不过每年三四月份发年终奖时,他们便成了全英国最值得羡慕的人群,据说2006年金融城从业人员获得的奖金就高达200亿英镑,按1英镑约兑换15元人民币计算,差不多是3000亿人民币,对于金融城的30万人才来说,每人平均100万人民币,而且还只是奖金!

    难怪有人说,“在欧洲,伦敦是唯一一个为别人打工还能每年赚上100万英镑的地方。”

走向全球,从伦敦出发

    在英国采访期间,我们一共访问了几十家机构,其中在进入两个金融重地时遇到了像在机场一样严格的安全检查,一个是劳合社,另外一个是LSE,即伦敦证券交易所。(在英国,有两个令人瞩目的LSE,另一个是享誉全球的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英文也简称LSE,国际资本大鳄乔治·索罗斯就毕业自这里。)

    对于信息安全,LSE非常重视,人们至今不知道它的机房究竟位于哪里,只是隐约知道它有一个备份机房大概位于伦敦的东区。

    伦敦证券交易所不仅在英国金融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企业而言,它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说起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人们总容易想到的城市是纽约、香港、新加坡,很少有人想到伦敦。事实上,迄今为止已经有59家中国企业在伦敦上市,这个数量比其他任何一个海外资本市场都多。

    伦敦证券交易所国际业务拓展部总监毕卓识为我们做了一个主题为“帮助中国企业成为全球领袖”的介绍。她告诉我们,2006年一共有367家来自全世界的企业在伦敦上市,共融资1040亿美元,超过纽约交易所(400亿美元)和纳斯达克(290亿美元)的总和。2007年上半年,伦敦交易所为全世界的企业融资金额再次超过纽约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之和。

    伦敦证券交易主要由主板(Main Market)和创业板(AIM)构成。其中创业板尤其值得一提。

    企业进入AIM市场没有最低规模限制,不需要财务历史,不需要公众持股限制,申请上市的材料不需要经过交易所或者英国上市管理署的审核,只需要得到保荐人的提名即可。证券交易所通过对保荐人的监管,实现对AIM上市公司质量的控制。保荐人可以决定一家公司是否够格进入AIM,并向上市公司提供建议。

    这种“宽进严出”的政策使得AIM在成立以来的短短12年中飞速发展,和纳斯达克一起成为全球两个最成功的创业板市场。

    “AIM可以说是全球最大创业板市场。不仅上市速度快,而且融资费用低,融资金额灵活。”益华证券企业融资副总裁郑志远通过本刊记者向国内企业郑重推荐AIM。

    郑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目光瞄准了AIM。2007年1~7月,就已经有8家企业登陆AIM。

    其实,伦敦之于中国企业,不仅具有融资的功能,更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鉴于伦敦对整个欧洲甚至非洲的强大辐射能力,它尤其是进入欧洲和非洲市场的最佳选择。

    正是这个原因,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75家都在金融城设了分公司或办事处。伦敦投资局大中华区总监曹杰介绍,近来中移动、中石油等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在伦敦金融城设立机构,就是想把伦敦作为平台,打开全球市场。

    在LSE,我们还碰到了一家帮助中国企业在西方开拓业务的企业——英国费兰砥投资有限公司,它的一位项目经理马媛媛介绍,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平”,中国和西方的企业都必须在全球分工的视野里重新审视相互的竞争与合作,这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通过西方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绝佳历史机遇。

    马媛媛介绍,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但品牌在国际上不知名,销售渠道也往往局限于在中国,因而利润空间较低;西方企业有着更被国际熟悉和认可的品牌,渠道也国际化,但生产成本太高,因而利润空间同样有限。如果通过并购,把两者的优势相结合,必然会大大提升利润空间和股东价值。

    在费兰砥投资公司看来,中国的重型机械、轻型和精密机械行业,以及电子、软件等企业,都有竞争优势,可以利用这种战略走出去。事实上,自从2003年以来,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金额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2003年还不足30亿美元,2006年达160亿美元,2007年估计要突破300亿美元。

    最后,我们还得知,2008年3月,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贸易投资处将组织“中国西南地区企业代表团”赴英国考察项目,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国际金融市场”。

    届时,参加的企业将访问LSE,了解AIM上市的细节,并有机会与英国私募基金、著名的风险投资见面,如3i(投资过小肥羊)、罗斯柴尔德财团、GAP等;此外还将访问UKTI及伦敦发展局,了解英国贸易投资环境。

    古老的伦敦正在重新面向世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6914.html

更多阅读

从苏州河出发 苏州河 电影

——采撷自上海普陀区的文化实践《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06日 07 版)天更蓝,水更清清水湾的春夜穿越新的时空犹如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哈德逊河之于纽约……每一个世界性都市都需要自己的神韵载体。同样,我们需要用历史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含义是什么?_ 实事求是含义

就是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使得主观符合客观按客观规律办事情江湖人又来拉!~~!个人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湖人飘江湖只带脑袋不带书呵呵,我只记得一点啦,就这个意思—————————————————1、什么是一切从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教学目标:(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理论依据和必要性(2)能够运用实事求是和一切实际出发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通过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国

去牛津上学 网上去哪里买牛津鞋

2010-04-09 12:00:51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广州) 跟贴 84 条 手机看新闻牛津大学,一所有着900年历史,至少产生过25位英国首相,30位英国以外国家的首脑,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6位国王、12位圣人和20位主教的大学。南方人物周刊总第205

声明:《从伦敦去牛津 从伦敦出发》为网友獨賞煙花笑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