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营销人在路上
最近在博客上看了一篇名为《30岁经理人为何职涯蹉跎?》的文章,深有感触。
文章开头便写到:“同样年过三十,为什么有人步步高升,大多数人的职业曲线却陷入无规则的布朗运动?甚至就此萎靡不振,急转直下,从此一事无成?我接触过大量的高级经理人,其中30岁出头的经理人,绝对是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精英。他们大多学历显赫,职场头10年春风得意。然而,这些人却几乎有着相同的人生困惑和浮躁。他们的职业发展相继遇到了瓶颈,刚刚30岁仿佛职业生涯就达到了顶峰,接下来要么陷入震荡,要么干脆掉头向下,很少有继续高歌猛进的。”
的确,30岁的年龄应该是一个职业人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是一个职业人职业生涯中最黄金的年龄。但正如文章所说,我周围的一些朋友也同样验证了这种现象的存在。30岁之前职场平步青云,30岁之后职场直线下滑。
30岁经理人为何职涯蹉跎?本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好自我总结,没有总结就没有很好的职业定位,没有很好的职业定位就会选错职业目标,自然会出现低层次甚至是下滑式的职业徘徊。
记得去年打电话给一位相交多年的好友,他一直在南方发展。当拨通电话问他最近在忙什么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他在闭关。听罢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后来才知闭关一事属实。当晚我思考了很久,就是关于闭关的话题。从古想到今,纵然还翻阅了一些历史资料。一个月之后,我在我的《营销生涯告诫》中写了这样一句话“营销人需要闭关”。
今天为什么将这个话题扯出来,可能是受到了那篇文章的触动。也或许因为自己也即将走入文章中提到的年龄!在此谈论这个话题或许也是对自己再一次告诫吧!
其实,闭关原为武学术语,又称“坐关”,语出自佛教。“闭关”在佛教中指个人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学经、忏悔、写作等,断绝一切事务与人事交往。结期的时间,最短者为三天、七天,中等者为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三个月,长者可达一年乃至三年。
闭关一般是独居一室或一座小院,藏传佛教的瑜伽行者则多独居山洞。有专人照料其生活起居称为“护关”,在武侠小说中则称为闭关者“护法”。入关之后,洞口或门户须封闭,仅留一送食物的小窗口,待修炼期满,才能打破关口出关。
武侠小说家笔下的武学大师闭关修炼,多是为了突破练功中的难点或潜心修炼某种新奇武功。据说此种闭关必须经过“风、喘、气、息”四个大关。闭关之初,幻觉较多,静坐后人会突有“万窍洒洒生清风”的感觉,是为“风”关;在这一阶段,最易走火入魔。到了第二阶段,真气充满四肢百骸,练功者自然会发生深长而急促的呼吸,是为“喘”关;到第三阶段因喘急而发奇声,是为“气”关;在通了气息之后,转为宁静和平,便是过了“息”关。四关过后,大功告成,闭关人恢复正常。闭关期间,人体处于非常状态,不但毫无拒敌之力,而且极忌干扰,否则后果不可设想。
从易经所载来看,闭关似乎是繁忙的人,用以避开世事,以便修身养性的一个方法。在中国佛教里,闭关似乎盛起于禅宗,但禅宗的闭关却是与现代佛教徒闭关大有不同。修行者必须破了本参,转了六识,然后不会再像一般凡夫那样妄想、烦恼一大堆,才适合入山修行;而要闭关,在禅宗更是慎重了,必须破了本参,通过初关,进一步要通过重关,为了专志用功,才来闭关。
西藏密宗的闭关,则又跟禅宗不同了。密宗闭关有“白关”、“黑关”二种。白关跟我们一般的闭关相同,可见到光亮;黑关则关房中都加以密封,不见一丝光,白天与晚上都没有差别;密宗闭关的人,往往都是凡夫,只是他们要先得到修行法要,同时又已亲近过善知识一段时间,也有过不算短时间的修持,然后才敢说要闭关。
除了佛教之外,道家仙宗也注重闭关修行。但他们并不随便闭关,他们认为闭关必须具足“财、法、侣、地”才行。财是指闭关时的生活所需;法是用功的方法;侣是道侣,也就是闭关时,要有人发心护持;地是指洞天福地,也就是说:闭关的地方,必须是个山明水秀,具有灵气的好地方,如此,修炼才容易成就。具足了这四个条件,才可以闭关。由此可见,道家仙家对闭关很讲究,不是任何人或随便就可以闭关的。
其实,古人闭关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佛教,我想自有其中的道理。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甚至几乎听不到闭关这个词了。但本人认为,尽管时代不同了,闭关的这种习惯或叫方法依然对中国的营销人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30岁经理人为何职涯蹉跎?》的文章最后写到:“每当我看到30岁精英经理人在职场上满怀雄心壮志地苦苦打拼,我就想起了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于连出生于小城维埃尔的一个木匠家庭。瘦小清秀的于连崇拜拿破仑,但是他看到拿破仑的时代已经终结,为了尽快飞黄腾达,他只得从事神职工作。凭着超常的记忆力,他被市长雷纳尔选作家庭教师,但他却与雷纳尔夫人产生了感情。后来为免事情败露,他不得不到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受人推荐,他来到德拉穆尔府任秘书,得到了德拉穆尔小姐的爱情。正当他以为自己将要获得成功时,雷纳尔太太的来信告发了他。愤怒的于连疯狂地在教堂打伤了雷纳尔太太,也因此被判死刑,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于连是位优秀的青年才俊,且上进心超强,但他受制于成长的瓶颈,苦苦挣扎和拼搏,最终在30岁左右的年纪悲情般地离开了人世。如果,于连突破了瓶颈,悲剧也许不会发生。”
的确,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作为营销人经常感叹时间不够用,有时连看书、看杂志的时间也没有,整日忙于奔波。你让他闭关谈何容易?但中国有句古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停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中国营销环境瞬息万变,中国营销人大都是半路出家,让学习贯穿营销人职业生涯的始终是必要的。但正如本人在《中国营销人应该向谁学习》一文中提到的,如何将别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才是学习的关键。
本人认为中国营销人整体上专业力不强,就是不强在不善于总结上。不能将点滴的知识,分散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再加工。基于这样的一种状况,让我突然想要给中国营销人一声呐喊:“营销人,你闭关了吗?”在市场上拼杀三年、五年、十年之后,你有没有抽出时间对这段职aihuau.com业经历进行总结,有没有引以为自豪的经验,有没有痛定思痛的失败。面对30岁,40岁的职业年龄,你的阳光大道又在何方?
或许我们只需要挤一点时间,或许我们不需要拘于什么形式,或许我们真的需要进行一次职业旅程中的小憩,或许我们真的需要进行一次反思和总结,以便于接下来的路走得更加坚定……
“营销人,你闭关了吗?”这是我对中国营销人最为迫切的呼喊!
李童,中国哲学营销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快速消费品实体企业营销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专长于营销策划和销售管理,服务过的企业有可口可乐、真心食品、华龙面业、爱心食品等。欢迎和各界营销人士进行交流,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