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国品牌故事之美
文/《V-MARKETING成功营销》记者 李航中国的知名品牌很多,也不乏一些如联想、华为、海尔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但有一个现象却应该值得我们深思:相比于国外一些成功的知名品牌,中国品牌却没有一个可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故事。诚然,中国品牌的发展时间短是一个客观的外在问题;但品牌愿景不清和品牌故事自身的散乱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内在问题。就这个问题,《成功营销》采访了致力于品牌故事和故事营销领域研究多年的钟震玲女士。
《V-MARKETING成功营销》:现在企业都认为品牌故事是整体品牌的延伸,应该是从属于品牌构架之下,根据品牌不同时期要求、具体战略战术的表现。殊不知,品牌故事是打入消费者心智、建立品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到,国外成功企业非常重视品牌故事的塑造,而中国企业似乎看得有些简单化了。关于品牌故事的定义,想听一下你的见解。
钟震玲: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个品牌,你用三秒钟的时间快速反应,看看会想起什么:蒂芙尼(Tiffany)。三秒钟到,你的答案是什么?事实上,多数人在听到蒂芙尼(Tiffany)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赫本在电影《在蒂芙尼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中的美丽倩影。由此例可以看出,品牌故事意味着,企业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主动或被动地将品牌内涵、文化、定位、价值、愿景故事化的一个过程,最后以品牌故事推动营销以达到目的。这是个很有趣的过程。成功的品牌故事就像砸向消费者心窝的重磅炸弹,它越过了理性筑成的森严防线,直捣黄龙,成功俘虏了消费者的心。《V-MARKETING成功营销》:在品牌故事发展的历史中,随着经济结构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故事的内涵和侧重点明显经历过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呢?
钟震玲:品牌故事的发展大约经历过三个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并不是严格递进式的,它们交错存在,只是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一、关注钱袋的品牌故事。企业主要以像沃尔玛一样吆喝着“天天平价”的平价品牌,或以“只卖贵的,不卖对的”的高端品牌获取消费者的注意,并形成不同口碑。二、关注脑袋的品牌故事。这个过程中,品牌故事更加精细化和量化,而且经得起考量,就像我们刚开始游戏中的戴尔一样。品牌故事往往会清晰地用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故事向客户说明各种商品性价比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卖方往往会向买方提供一些数据、方法、途径来证明自己的优势,例如某个市场中的客户同比增长数据、行业排名等。这个过程中,品牌故事的最后目的是要告诉目标市场:你买我的东西,你就对了。三、关注心的品牌故事。我们刚才游戏中的两个品牌:蒂芙尼(Tiffany)和耐克都是直接关注消费者的心的品牌。这个过程中,品牌故事解决的是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并且负责向客户提供不同层面的情绪体验。《V-MARKETING成功营销》:从这三段过程可以看出,品牌故事侧重点是沿着一条人本关注的方向在进化。配合营销学科的大环境的变迁来看,能不能认为以人为本、把消费者的心智进行细分将是今后各学科或理论延伸的一大趋势?
钟震玲:可以那么说。其实从理论背景来看,这三段也是与营销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它从请消费者注意的4P模式经历了请消费者注意的4C模式,再到正在大步迈向买卖双方关系的4R模式。《V-MARKETING成功营销》:那么就国内品牌故事现状来说,我们知道,海尔砸过伪劣品,茅台也在国际舞台上大获口碑。也许中国企业都有响亮的口号,但在整体上,还没有一个品牌故事真正长久地占据过消费者的心智,也没有能够把品牌联想贯穿到底的。那么回顾一下发展历程,中国品牌故事的未来在哪里?
钟震玲:从国内外的品牌故事发展情况来看,我坚信发展是一定的。尽管我们的时间很短,从真正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到现在。在几十年的时间,中国的品牌故事发展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与我们市场各方参与者的心态息息相关。第一阶段,就是凭空一声雷的造神式。例如当年很多企业花大价钱去荣登央视标王,它们就是中国品牌故事第一代的创造者。《V-MARKETING成功营销》:印象中央视首届的标王是当年的孔府宴酒。造神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式烙印”了,好像中国各领域都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造神式在信息匮乏的年代确实起过震撼效果,但放在现在,却成为形象风险极高的一种手段,实际上,现在的企业领袖都相当低调。
钟震玲:对。从央视的首届“标王”孔府宴酒,到连任五、六两届的“标王”步步高,“造神式”的品牌故事的主角:央视标王们的命运犹如风中花絮,飘摇不定。孔府宴酒最终被以“零价品牌”转让,步步高也从当年的行业老大,沦落到连央视投标前10名都入围不了的窘境。而就在秦池老总放出豪言“每天开进央视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豪华奥迪”后不久,秦池便陷入了长期困顿。这些央视标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造神般的品牌运动直到2001年随着娃哈哈、统一润滑油、中国移动以及跨国品牌宝洁的加入,才呈现出不同的局面。这些结果都给中国品牌故事的第一阶段定了一个性。《V-MARKETING成功营销》: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似乎在“标王时代”过后,中国企业的故事变得更加热闹了,进入了中国企业市场的第二个阶段。
钟震玲:嗯,其实就像猿最终进化成人一样,你所谓的更热闹大概指的是模仿阶段。我们中国企业的品牌故事还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模仿中前进的。在这个阶段,国内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原创的品牌理念、愿景,当然无法外化成品牌故事,更没有熟练的操盘手对品牌进行运作。我们必须要承认:模仿是最快、最容易成长的一条途径。比如当年的娃哈哈以“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来介绍自己旗下的“非常可乐”。通过广告语“有喜事当然非常可乐”我们可以看出,非常可乐欲着眼于“民族”两个字来做文章,以期打动消费者的民族情。但是,它所给出的信息缺乏明显的说服力,关联性也非常弱。相比于可口可乐的二战背景下的品牌故事带给美国人的感动,非常可乐欲模仿可口可乐带给国人同样的高度。其实娃哈哈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在操作手法上是拙劣的,需要提升。而第三阶段就是现今令人欣喜的探索式,比如联想、蒙牛,这个阶段的企业也在摸索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品牌,什么样的故事来表现企业,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发展期。企业主不同阶段的心态会引导品牌故事内涵的走向。你问我中国品牌故事的未来在哪里,可以说,真正精彩的品牌故事出自于企业领袖对市场、自身在心态上慢慢地走向成熟。这个过程就像涅,倒下去一批,起来一批,再倒下去一批,再起来一批。属于我们中国的品牌故事就在这样的市场起伏中逐渐形成了。
《V-MARKETING成功营销》:嗯,那我们再谈点具体的。你认为对比国外成功的品牌故事,中国企业品牌故事可不可以照搬一些成功模式来打造自己的成功故事?
钟震玲:模式是有的,一会我也会谈到。但我觉得无法单纯地在某一条线上将中国的品牌故事与国外的品牌故事进行比较。因为在广阔深厚的文化脉络背景下,品牌故事受到各种宏观,甚至非经济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国外各大品牌有其成功运作品牌故事的经验,但是这种经验是否可以成功转嫁到中国这个特别的市场上?答案是未知的。这也是品牌故事单纯模仿未必会成功的原因,我们必须去探索,找到撰写中国品牌故事的方法。《V-MARKETING成功营销》:既然难以照搬,不妨对比一个具体的成功案例来举例说明。比如星巴克似乎每一步变化都能给人们不同的清晰印象。那么,在品牌成长的不同阶段,星巴克的品牌故事是如何作为,才能最大地反哺于品牌的?
钟震玲:“星巴克”(Starbuck)一词源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麦尔维尔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他的读者群是属于小众,主要集中在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人群中。我们可以看出,星巴克从它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的第一步:品牌名称的选择上就已经开始清晰、明确地传递出它的定位。在市场导入期,星巴克已经借用麦尔维尔的《白鲸》开始讲述自己独特的品牌故事,并迅速锁定了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以其圈子里的语言告诉他们:我是谁,从而快速将星巴克与其他咖啡连锁店进行了区分。在品牌发展期,星巴克巧妙借用了“第三空间”的概念来演绎其品牌故事。凡是熟悉星巴克的朋友一定都对“第三空间”的概念耳熟能详,其实,最早提出“第三空间”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Ray Oldenburg。他将“第三空间”定义为:在家庭的居住空间(第一空间)和职场(第二空间)外的,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像城市中心的闹市区、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的公共空间。在这样的第三空间里,人们的关系是自由和平等的,没有职场的上下等级意识,也没有家庭里各种角色的束缚,人们可以把真正的自己释放出来。在品牌成熟期,星巴克主要传递的信息就是:我们将去哪里。《V-MARKETING成功营销》:品牌故事不是玩单纯的文字游戏,应该包含品牌信任、安全等体现品牌愿景的主要含义。如果让你为当代的企业做建议,你觉得有什么独特的规律可以被企业遵循,从而从中国品牌故事中脱颖而出?
钟震玲:为中国市场的品牌故事营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它就要求我们必须汲取中国第一代品牌故事运作失败的经验。品牌故事的创作是一个既理性又感性的过程。它在满足市场的同时也影响着市场。笔者认为以下三条是我们有意进行品牌故事创作过程中要注意的:第一、品牌故事所传递的理念必须与企业所在的行业中消费者所关注的最重要利益、情感关注点息息相关,并注意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第二、品牌故事中所倡导、宣扬的理念必须与商品所提供的核心价值高度一致,当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服务与品牌故事中的理念相违背时,对品牌是灭顶之灾。也就是说,品牌故事必须附在商品的基本价值之上,而不能背离、否定、减损这个基本价值。可口可乐就是一个经典的成功代表。这支已经几百岁高龄的、以咳嗽药配方起家的饮料在其发源地——美国以事件、公关等方式为自己营造了足够强大的品牌形象,并享有了足够充分、足以传承的品牌故事。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可口可乐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都非常谨慎,它选择了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作为一支饮料,可口可乐的首要功能是解渴,而它的品牌故事则赋予它浪漫、浓厚的异域色彩,它给了饮用它的人一种心理体验:通过这支饮料,有机会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方式。第三、品牌故事的改变,必须与企业理念、定位、价值观等核心理念一脉相承,并注意前后的关联度。这种关联度可以是逻辑上的一致,也可以是情感上的一致。我们非常可惜地看到健力宝这个品牌,它的故事脉络就不太清晰,故事前后关联性也不明显。所以导致很多消费者甚至不太明白这个商品的定位究竟是什么。《V-MARKETING成功营销》:那么在最后,为了今后能够涌现更好更美的中国品牌故事,总结一下你对中国企业在品牌故事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建议吧。
钟震玲:中国的品牌正在摸索前进的路上。一位经济学专家曾讲过:以前我们错误地以为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市场,而通过在中国市场的运作,我们发现中国其实是由众多的小市场所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市场。如果我们企图把一个市场中的经验照搬到另外一个市场中去,我们就会失败。品牌故事也是如此。它不是由企业的某个部门可以全盘策划、一手操作的,它必须结合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生命周期、目标客户群的需求来量身订做。有意思的是,其实很多中国企业在非主观的情况下谱写着自己的品牌故事。不论是企业有意地创作自己的品牌故事,还是无意地参与到了自己品牌故事中,我们都期望能在中国涌现出更多成功的品牌故事,更多成功的企业。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www.marketingchina.com.cn欢迎订阅《V-MARKETING成功营销》杂志!订阅电话:010—856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