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疯长、基金疯长、楼价疯长,甚至物价也疯长,2007年,似乎是一个涨价年。在一个“涨”字当头的年份,我们的企业和消费者,该如何以对?是狂热追捧,还是冷漠视之?
如果是狂热追捧,固然可能抢到其中的一杯羹,但羹后面的风险却如影随形,让人既爱又怕;
如果是冷漠视之,风险倒是规避了,但是,却与机遇擦肩而过。
那么,作为一个企业或个人,在这个“涨价”之年,到底该如何自处呢?
笔者以为,唯有理智地分析出涨价的内在机理,方才能够制定恰当的应对之策。
一、2007年股市、楼市疯长路线图
1、上半年股市盘点关键词:虎头、龙身、蛇尾
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报道,2007年上半年中国股市风起云涌,上证综指半年涨幅42.8%,年初至5月29日的最高涨幅62.06%,而同期深综指涨幅高达95.77%,最高涨幅为134.74%。在总结这个上涨过程中,该文用“虎头、龙身、蛇尾”对今年上半年股市进行了盘点:
虎头
1月4日,是2007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以2728.19点开盘,比去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高开52.72点,深证综合指数以6730.12点开盘,比去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高开82.98点,从而拉开了创新高的序幕。
龙身
从1月4日到6月29日,一共117个交易日,上证综合指数有43个交易日创出了新高,深证综合指数有47个交易日创出新高。
随着4月、5月份的来临,股价高涨达到极致,每天平均有近百只的股票涨停板,许多个股更是连续涨停。
蛇尾
有鉴于此,管理层迫不得已,在5月底通过大幅提高印花税来打压市场,之后各种利空消息在市场中广泛流传。终于把中国股市这只犟牛的牛头硬生生地摁了下来,使上半年的行情在虎头龙身之后却以蛇尾收官:
从5月30日至今23个交易日大盘剧烈震荡,最高4300点,最低3400点,落差900多点,震幅高达20%,成为2000年以来震荡幅度最大的一个月,其中有6天的单日跌幅超过100点。
2、上半年楼市盘点关键词:三线狂飚、二线疯涨、一线红旗不倒
对于2007年国内房价的疯长,有人戏言:“老百姓手中仅有的这点钱,五年前没买一套三房两厅的,三年前就只能买两房两厅了;若还没买,今年就只能在一房一厅中打转了。”
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上半年国内房价演变趋势为:1至4月,房价涨幅还在5%至6%之间徘徊,进入5月,涨幅升到6%以上,到了6月涨幅更是突破7%创新高。
在这一轮楼市疯涨过程中,体现出三个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即地产里的一线蓝筹城市上海、北京们红旗不倒,二线蓝筹深圳、重庆们彩旗飘飘,原本属于超跌低价板块的北海、蚌埠们则黑马奔腾涨势惊人。如此整个全国房地产市场竟呈现出“两次调控”前都不曾有的普涨、疯涨之势。
三线狂飚
二、三线城市房价狂飚,有几个原因:
其一,在国家调控政策多重压力之下,房地产商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集体战略转移”;其三,炒房人的投资重心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了二三线城市;其三,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相比较有较大的“补涨空间”。
从局部看,中西部房价加速“补涨”、“狂飙突进”:
《理财周刊》统计,在全国房价涨幅前5位的城市中,一季度中西部占2个,北海和泸州;4月份,中西部城市增至3个,分别是北海、大理、蚌埠。5月份,全国房价涨幅前6位中,中西部占了4个,北海、蚌埠、泸州、大理。即便在6月份,中西部仍占据2席:北海、蚌埠。
二线疯长
2007年6月21日,深圳市一手楼盘成交均价为15487元/平方米,其中关内新盘均价已达2万元/平方米。今年1到5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前茅。
自国家6月上旬批准重庆、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重庆的房价突然向上跳跃,之后就“高烧”不退,连续5个星期,主城区商品房成交量超过5000套,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51.8%。
一线红旗不倒
长三角楼市既是全国风向标,又是调控样本,2005年下半年起房价曾率先回调。2007年上半年,这一区域房价强烈弹升,再创新高:
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发改委调查的70个大中城市中,位居长三角地区的南京房屋销售价同比上涨11.3%、宁波8.5%、杭州6.9%;上海楼市5月份全市涨幅过3%楼盘也超过200个;处于一线蓝筹的北京房价更是上涨10%。
综上所述,股市、楼市的一起上涨,再结合今年的消费品价格上涨,把2007年归纳为“价格上涨年”,确实不为过。
如此疯狂的物价普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又对我们的企业和消费者有何影响呢? |!---page split---|
二、都是流动过剩惹的祸
关于股市、楼市上涨的原因,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的说法。诸如:汇率调整、开发商捂盘囤房、大盘操控房价、土地供应吃紧、控制需求等等,但很多专家认为,最关键的原因之一,还是在于整体性的流动过剩,导致了价格大幅上涨。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呢?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如果按照通俗的不太准确的说法,就是市场上的“钱太多了”。
1、流动过剩的形成原因
(1)、外部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
据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报道:
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其标志就是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顺差却迅速上升。
一方面,从1990年代起,美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攀升,2005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7257.6亿美元,较2004年激增了17.5%。
另一方面,中国从1990年代中期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顺差呈持续增长态势。从2002年末的2800亿美元,到2006年的13000亿美元,四年多一点的时间,中国外汇储备就增长了四倍。
与全球经济失衡并存的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三大经济体长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各主要货币的流动性空前增长,随后的频繁降息更超常地放大了美元的流动性,并直接导致了全球流动性过剩。
在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流动性过剩并存的大背景下,全球资金出现了大规模跨境流动。大量资金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从而诱发更多的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进一步放大了这些经济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朱大军认为:从2002年开始到2006年以来,在这9000多亿增加出来的外汇储备中,估计有4000多亿是靠外贸顺差创造的,剩下的5000亿是靠游资和资本帐下项目创造的。而其中投机性的游资至少在4000亿美元左右。
这4000亿美元用人民币来兑换,就需要发行基础货币36000亿人民币。它产生的乘数效应假如是3倍的话,就等于给我国增加出10万亿元的流动性来。
由于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国内货物价格和资产价格都严重低于它们的实际价值,这就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中国大抢购。
被游资炒作的房价、股市、消费品价格,就从而大幅度攀升。
(2)、内部原因:经济结构深层次的矛盾
首先,投资与消费的深层次矛盾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我们的经济是投资主导型经济而不是消费主导型经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表明消费不足,同时,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高投资率,导致经常出现大规模顺差;
其次,在国内银行存款已经处在几乎负利率的情况下,城市居民将存款来了个大搬家,光是5月份就从银行提出了至少5000亿元的资金,这些资金疯狂涌进股市,使沪深股市从1000多点迅速涨到4000点。
2、流动过剩的欢乐与哀愁
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影响是多个层面的。
好的影响是:
流动性过剩创造了易于融资的大环境。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目前境内企业的融资渠道明显呈多元化趋势。除了境内银行贷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票据及各种地下钱庄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这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及其他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这为国内企业的资金需求,打开了大门。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则是投资赚钱的机遇更多,比如投资股市和楼市,如果眼光准,则有可能赚到大钱。
不好的影响是:
首先,流动性过剩会导致各类资产价格的波动,或者出现资产泡沫:往往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比如今年的股市、楼市与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即与此有关。这样的流动性过剩容易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和资产泡沫。
其次,如果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容易出现人民币贬值的情况。
第三,对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房价的持续上涨,包括消费品的物价上涨,会增添居民的生活成本;同时,流动性过剩可能产生的货币贬值与资产贬值,则可能让普通老百姓苦苦积攒的资产化为乌有。
三、“一放一收”与“苦不堪言”
流动性过剩,对企业来讲,有着切身的厉害关系。从宏观上看,它影响着国内的经济发展,所以值得我们认真关注;从微观上看,它也能给我们企业本身带来机遇和哀愁。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讲,面对流动性过剩,可以实行“一放一收”的战略:
所谓“一放”,就是大中型企业要抓住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大机遇,特别是融资不易的民营企业,更要抓住这样的机遇,从不同的渠道去融得资金,以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可以抓紧机会上市融资,或者通过银行信贷、债券发行等途径有效参与宏观流动性过剩的资金分配,以进行企业的投资和市场扩张;
所谓“一收”,则是大中型企业要量力而行、保持充足的自有流动资金。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谨防它所带来的资产贬值的可能,同时,流动性过剩必然引来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往往从金融机构开始。所以,大中型企业在大力扩张的同时,也要量力而行,不要让所有的扩张资金需求都来自贷款和外来资金,使企业不堪重负,一旦国家银根紧缩,会使企业进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面对流动性过剩,由于资本市场对它的约束而难以进入资本市场以获得流动性。但是,并不是说,流动性过剩就没有中小企业的一杯羹,上市融资不行,不妨从另外的渠道进行融资: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家来讲,要想做大做强,在企业发展初期不妨跟股权基金做一些接触,以充分利用流动性过剩开辟的有利投资环境。
但是,确定无疑的是,流动过剩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害大于利,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不会因为流动过剩而得到缓解,相反,“大者愈大”的马太效应在大中型企业的身上,反而会因为流动过剩而得到充分体现。这是我们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总之,随着股市与楼市的普涨和流动性过剩的加剧,无论宏观经济也好、大中型企业也好、中小企业也好、普通消费者也好,真的是喜忧参半,“几家欢乐几家愁”,个中滋味,只有欢乐与哀愁真正来临时,才有最终的欢笑和最终的哀愁!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沈志勇,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原策划总监,上海某著名服装企业原营销总监。营销专著《谋势》已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2年营销策划与市场实战经验,“新经济第一代策划人”,业内称“机会猎手”,长于在无“市”的市场,创造“市”; 长于帮助弱势品牌快速崛起,快速突破市场。曾为中华香烟、五粮液、古川纯粮液、广州电信、中华英才网、雪龙人内衣、天蚕羽绒内衣、361度运动鞋、沃特运动鞋、梦娜袜业、红了网络饭饭、雅客集团、泡吧饼干、红桃K、广州中药一厂、WNQ健身器材、石人族珠宝等50多家企业进行过整合营销策划和品牌打造。欢迎与作者交流:电话:021-64327608;网站:www.chaox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