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狼藉折合成美元是多少?交口称誉又价值几何?
从古到今,人们都知道声誉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杀人如麻的张献忠,也要立个“七杀碑”,来表明自己的屠戮行为是有道理的,是替天行道。如果张献忠认为声誉没有价值,他大可不必解释。但很少有人来探讨,声誉如果用金钱来衡量,到底值多少钱呢?通常人们认为,声誉是个模糊的、难以测度的东西,所谓的“千金难买季布一诺”。声誉真的不能计算和测量吗?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一切都被定价,以确定其如何交易。因此,有些具有超前意识的研究机构和公司也在试图为声誉的价格找出一个测量的方法,以帮助企业了解应该在维护和提高其声誉方面投入多少。
有一家名为“Communications Consulting Worldwide”(CCW)的咨询公司,就在研究声誉定价。他们使用的方法大致是这样的:跟踪消费者对某个企业的印象、员工满意度、股票分析师和投资者的观点、公司新闻稿、大量的报纸和杂志文章,以及该企业同期的财务信息和每日股票价格变动情况,然后CCW将这些数据输入一个自己研发的模型,就可以得出该企业的股价有多少归功于声誉。
CCW的方法有效吗?或者说,企业客户会觉得它的方法有效吗?实际上,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这种方法,而只有部分企业愿意接受这种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比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CCW的领导人Pamela Cohen和Jonathan Low向西南航空提交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前者是社会学家,后者是前安永公司战略家。CCW用自己的模型计算出公关本身就可以让西南航空的股价上升或者下降3.5%,按照当时的市值相当于4亿美元。
CW为福莱国际传播咨询公司的全球咨询部门,其总裁兼高级合伙人Peter Verrengia 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声誉是围绕品牌的所有内涵的更广泛的一种概念。声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品牌价值,声誉创造价值是一种潜在的因素,并且有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
尽管声誉定价或者说声誉管理是一门很新的学科,而且褒贬不一,但并非只有CCW以及为数不多的美国机构在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中国国内的一些机构和学者也在这个领域探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兼全球新闻研究室主任董关鹏和他的研究团队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中,也有类似的项目,甚至他们还刚刚出版了一本有关企业声誉管理的专著。他们的研究项目成功地帮助多家国务院直属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形象与声誉管理的工作。董关鹏和他的同事观察到,作为国务院主管国有企业工作的国资委,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大型央企的形象与声誉问题。通常主管部门和央企本身对央企的声誉的评估与管理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一般是传统的来看具体的某个央企有没有负面消息。但这种过于重视和在意负面消息的方式常常导致企业仓促集中所有力量“灭火”,甚至是“防火防盗防记者”。他们认为,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这样的“堵而不是疏”的办法亟待改进;第二个层次,部分央企开始雇用专业的传播咨询公司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帮他们做声誉和品牌管理的工作,其中的声誉管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表现在声誉管理的理念开始进入管理层的日常决策过程;第三个层次,就是那些非常国际化的央企,往往他们的业务早已经拓展到全世界各地,他们现在对传播和声誉的管理已经很精细、甚至近乎完美了。他们评估传播解决方案时,要详细分析这一条在市场上帮我们克服了什么危机?声誉方面有什么影响?针对声誉保护与修复的那一条在市场上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益处?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同时不能忽略的就是,中国不少大型企业领导者在这个方面也有不少值得世界向我们中国人学习的经验,比如万科的王石,SOHO中国的潘石屹,联想的柳传志和蒙牛的牛根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