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安全丑闻已让消费者的神经变得异常敏感。来自尚扬媒介的《2013年中国消费趋势前瞻》显示:“为安全买单”成为未来消费趋势之首,未来消费者更愿意为了寻求一份安全感而花费更多。 此次尚扬媒介与CIC合作,通过社会化媒体研究,从网络讨论的角度更全面地洞察未来趋势。研究发现,包括为安全买单、微消费、文化消费、我有我的YOUNG、一个人的精彩、公益新时尚、情感消费、万能第三方在内的消费行为将主导2013年消费趋势。 还记得《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吗?这档美食纪录片糅合浓浓的乡情迅速捕捉了大众的眼球并引起共鸣。但与此同时,因不少美食都涉及违规添加剂问题,“舌尖上的元素周期表”迅速成为网络热点话题。 这与上述报告的统计不谋而合,从2011年到2012年,中国消费者在微博上对于食品安全讨论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仅2012年2月就有90万条微博。

过去在发生各种安全、质量丑闻之后,中国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同类产品的进口品牌。一项来自益索普(IPSOS)的调研统计,多于60%的人倾向于购买进口品牌。但是当一些品类的国外品牌也接二连三地出现召回事件之后,中国消费者陷入了购买困境:究竟哪个品牌才真正安全? 不少品牌意识到如今与理性的消费者沟通已不再那么简单,在广告内容的制作上要想方设法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例如食品广告的主角这样定位自己—“我是一名质检员,同时我也是一位父亲”等。 透明度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诸如标签上一个“花生过敏者勿用”的小细节也能赢得诚实、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产品的任何瑕疵都有可能被公开和放大,不管有否发生危机,企业和品牌与其遮掩,不如直面和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