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不高兴,甩手就可以给儿子一记耳光,同时还大喝一声:“不准哭!”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就是中国政企关系的真实写照。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这种父子式的政企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政府绝对权威的削弱,却让以前单纯的政企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权力寻租、献媚讨好……种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事情层出不穷。
与政府相处时,企业到底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呢?本期第一现场,我们特意寻找到了一个改变了一个城市旅游格局的企业——杭州宋城集团。本刊记者深入宋城调研,与宋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巧灵正面对话,力图临摹出宋城集团与政府之间的利益支点。
六年前,记者第一次采访黄巧灵,宋城还没有如今恢弘的气象。
六年间,宋城集团的“疆域”早已跳出赖以起家的“宋城”的城墙,一扩再扩,上至江浙第一高峰“龙泉山”上的猎户山庄;下有浙江第二大淡水湖泊“云和湖”边的度假房产集群;外有宁波象山“中国渔村”海景别墅群和武汉东湖第一世界水乡旅游城;内有绵延数公里的休博园庞大景观房产群。集山、海、湖、城开发于一身。
2006年,宋城集团主业收入17亿元,总资产超过100亿元,负债率仅15%左右;已开发400万平方米景观房产,尚有500万平方米房产储备资源(据传土地储备在10万亩以上);2007年将是宋城集团硕果累累的时节,苏黎士小镇等近10万平方米的公寓开盘发售,海景别墅群、山地别墅群近300套别墅集中亮相,6月18日,单幢售价1700~7000万元的顶级地中海别墅群开盘当天就劲销13套。可以预见,宋城集团的收益会在未来数年持续成倍数增长。
从主题公园到景观房产,宋城集团走出了一条“开发景区→经营旅游→人气升温→景观房产”空灵而又艰难的道路,在黄巧灵一向倡导的“休闲产业”上,他已然打通了任督二脉。
这些年,黄巧灵似乎一直在进攻,根本没有防守的时候。黄巧灵走的每一步似乎都很悬,但这位钢丝高手却走得很稳。黄巧灵说他并不是在冒险,很多时候确实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但背水一战没有退路的事情他从来不做,他觉得自己是系着保险带在走钢丝。
有人说黄巧灵是没有戴红帽子的红顶商人,也有人说没有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宋城的今天。有人甚至在揣测黄巧灵的种种背景。
黄巧灵有自己的理解:“和政府官员打交道,尤其是和政府主要领导打交道,是非常简约的,绝非权钱关系不可。很多政府官员和我们企业家一样,在街灯亮城的夜晚还在办公室伏案办公,他们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忘我地追求自己的政治事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那么,我们企业对政府来说是干什么的?就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所以,我们只要搞好了我们的企业,就是对政府领导人事业目标的最大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与企业之间应该能够找到共同的利益支点。”
正是基于黄巧灵的这种认识,杭州旅游格局因宋城的推动而屡次改写,宋城也从杭州旅游格局的调整中获益匪浅。在找到了共同的利益支点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座城市乃至政府之间,就此休戚与共。
西湖紧箍咒
全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的杭州,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这里的父母官最不好当的几年。当全国旅游业创汇数正以18.3%、来华入境人数以8.9%的增长比例惹人注目之时,杭州的旅游创汇额却下降了36%。杭州旅游一下子从全国前三下降到浙江省内第五。以前杭州的人均滞留时间为2.6天,到1994年、1995年降为1.2天,甚至更少。
当时流传着这么两句话:“西湖就是杭州旅游头上的紧箍咒”、“杭州人抱着金饭碗讨饭”。西湖的名气太大了,杭州旅游景点又大多集中于此,游客逛逛西湖就去了别的城市,留不住客。
支柱产业逆势而退,杭州市政府脸上挂不住了,发誓要打破这个紧箍咒。
1994年,曾经开发出著名的景点“天涯海角”的黄巧灵从海南归来,到杭州寻找机会。
面对西湖紧箍咒,黄巧灵向市政府抛出了两条破解之法:
一是挖掘人文旅游素材。当时,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不再只是“游山玩水”,还有人文旅游的需求。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南宋文化确实丰富,但大多存在于书本中、埋藏在地底下,消失在沧桑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杭州就想开发以宋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但此后10多年间一直徘徊不前。
二是延伸杭州的旅游半径,杭州不单有西湖,也有钱塘观潮等盛景。但是这些景点均离西湖有一定距离,盘活棋局的关键,就是要在几个景点之间点上一枚“搭桥”的棋子。
杭州市领导对此大加赞赏,于是黄巧灵将自己的第一粒棋子点到了西湖和钱塘江之间。1996年,黄巧灵投资3亿元的浙江第一个主题公园——宋城在这里诞生了。
在宋城,有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建设的虹桥、街坊、井肆、瓦子,有宋史专家考证构思的宋式杂耍、百货买卖,有水浒故事“杨志卖刀”……游客接踵而来,看宋城、游宋城、品宋城。在宋城的贤人广场,一台露天古装大戏——《宋城千古情》也热闹上演,极好地诠释了宋城的主题词:“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黄巧灵一向认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宋城只是没有生命的建筑群,深厚的宋文化才是生存之本。即使是不懂中文的外国游客,也能从《宋城千古情》中了解到杭州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这台融会了千年历史的歌舞表演,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认可,甚至经常一票难求。至今,长盛不衰10多年的《宋城千古情》,已经成了杭州旅游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160万人次观看,单门票收入就达2亿元。
宋城的成功,使得西湖与钱塘江声气相通,直接将杭州的旅游半径从西湖延伸到钱塘江边。西湖紧箍咒就此打破,形成了杭州最著名的一日游黄金旅游路线。
企业为政府分忧,政府为企业解愁。
宋城开园之初,一种谴责宋城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开封,与杭州无关!”有专家撰文考证:“《宋城千古情》中,服饰和颜色有30多处与南宋历史文物不符。”甚至有人联名上书:关闭宋城,建设南宋遗址公园。黄巧灵立即在第一时间回应:“欢迎大家帮助指正。只是,我们是20世纪的宋城,请不要用考古眼光考证宋城。”这场沸沸扬扬的争论,最终由市领导发话才告一段落:“造宋城是搞旅游,发掘遗址是考古,两不误,都鼓励,都支持。”
非议的序曲淡去,宋城又遇到了真正的生死考验。
宋城开园的时候,正赶上中国人造景观最萧条的时期。1997~1998年,主题公园不断开张,又不断关门:耗资2.8亿元的上海环球乐园倒闭了,耗资6.2亿元的江苏福禄贝尔主题公园破产了……一哄而上的主题公园哀鸿遍野,被套牢的资金高达3000亿元。
新生的宋城如何才能渡过市场难关?
面对全国主题公园的沉沉死气,着急的不只是黄巧灵,还有政府主要领导:宋城是一次改变西湖、杭州旅游格局的尝试,宋城不能垮!
1998年4月,浙江省首次评选十大美景乐园。按照规定,宋城一旦入选就可以进入西湖一日游产品序列。这个两岁的孩子太需要西湖一日游客源的哺育了。但是,在29.62万张选票中,西湖第一,宋城恰恰列第十一,比第十名仅仅少了9张选票。被选上的景区几乎清一色是国家级风景区或山水名胜地。浙江需要有文化景区。政府领导紧急指示,西湖是杭州旅游的标志,应单独列为最佳美景乐园。宋城最终入选浙江十大美景乐园,从而顺利载入西湖的导游册。
由于宋城距离西湖只有8公里,游客接踵而来。得到了西湖一日游客源的哺育,刚刚两岁的宋城在这一年接待的游客首次突破了100万人次,成为杭州重要文化景点。
废墟上的乐园
1991年的萧山,就已经跻身当年全国百强县的第十名。但是,在萧山市主要官员心中总有一个心结:距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杭州仅一江之隔,萧山的旅游业却是白纸一张,既搭不上车,又靠不了谱。
湘湖是萧山历史上的名湖,曾拥有潇湘八景和越王勾践与夫差鏖战的西山遗址。清末民初后,这些古迹遗址渐渐湮没。20平方公里的湘湖也成了宁绍运河上的偏河。20世纪80年代,湘湖成了一片荒野之地,沦为砖瓦厂的集中地。湘湖被挖成了一个无泥可挖、无砖可制的巨大泥塘后,面临失业下岗危机的工人们,开始到政府门前静坐。
破败的湘湖已经成了一个不稳定因素,萧山市政府迫切需要为湘湖找到新的生路。
在萧山旅游局的游说下,一批批投资者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就是没有人舍得在这片废墟上投下真金白银。
1995年3月宋城开工后,杭州人的目光正在从西湖向钱塘江边转移,黄巧灵自己却已经越过了钱塘江,来到了与杭州一江之隔的萧山,来到了湘湖。
在瑕疵中识其精华,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湘湖的文化沉淀和骨架犹存的湖山之势,吸引了黄巧灵的注意。他来到湘湖边,在砖瓦厂工棚中住了三天,上山、下河、测泥塘……带着自己的团队登上山顶,云蒸霞蔚中,他仿佛看到了湘湖的未来。
然而,萧山旅游局将湘湖申报为省级度假区时,这个项目谁都不看好。黄巧灵邀请来论证项目的专家,99%都投了反对票。当时,萧山和杭州的公交系统分属不同公司,两市虽然只有一江之隔,但却没有一条直通的公交线路。位于萧山郊区的湘湖,更是没有一条公交线路。没有杭州客源的哺育,萧山这片荒野之地怎么能开发旅游?
1997年9月,浙江省分管旅游的副省长到湘湖考察,在烂泥坑中,他艰难地行走着,一边走一边说:“有没有搞错,这里能建成度假区?”但是,当他看到杭州乐园的规划图时,他的眼睛一亮:“湘湖如果开发成这样,将来一定是浙江旅游的黑马!”
在这片废墟之上,只用了9个月,黄巧灵就建成了总投资3.7亿元的杭州乐园。这是萧山第一个旅游区。
2001年5月3日,杭州乐园果然成了长三角最耀眼的黑马。当天有9.3万人游览了杭州乐园,创下了当时浙江省300多个景点中一天入园人数的最高记录。
在一片看空声中,黄巧灵为何还要义无反顾地投资在一块荒野之地?
不按常理出牌,是因为黄巧灵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底牌。建设杭州乐园时,黄巧灵设置了避免投资风险的“五道防线”:一是荷兰村、生态公园和马可·波罗之旅主题公园的旅游收入;二是氡温泉度假村、商务酒店等餐饮住宿收入;三是水上会议中心、高尔夫俱乐部等休闲会所收入;四是地中海别墅、水街私人酒店等房产收入;五是建旅游高等院校。
从这“五道防线”来看,此时,黄巧灵已经把注意力转到了休闲旅游上来,他开始注重景区的休闲度假功能。
1999年,宋城率先喊出了“景观地产”的概念。一般房地产的容积率为80%,别墅为40%,杭州乐园的天城房产的容积率却低于8%。由于天城房产充分依托杭州乐园数百亩草坪,上千亩水面和100多项体育娱乐设施,天城房产一年中就出售了5万平方米中的90%。杭州乐园附近的其他房地产价格只有1800元/平方米时,乐园内的价格却已经是3800元了。
经过两年的经营,杭州乐园从房地产上已经收回了投资的70%~80%。另外,土地的增值很快,还可继续开发房地产,资产的存量很大。杭州乐园最初土地出让价只有8万元一亩,现在则高达百万元。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杭州乐园,土地虽然也会增值,但不会有现在这样高的价值。
其实,旅游是城市化的先头部队。当萧山撤市建区并入杭州市,很多部门和行业都还有着深深的独立烙印,宋城的事业率先模糊了行政区域的界限:萧山的地头上出现了一个“杭州”乐园,杭州的游客也源源不断地来到萧山消费。因此,杭州市领导都说过,没有宋城集团的尝试,就没有杭州地产的今天,宋城一直走在杭州城市化的前头。
以杭州乐园为起点,萧山旅游从无到有,迅速跻身全省前列。但是,杭州乐园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项目启动之初,当时的萧山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统一行动,将开发范围内的所有住户顺利拆迁;没有杭州直通过来的公交车,杭州和萧山政府就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特意开出了一条直达杭州乐园的315公交线路。萧山并入杭州后,杭州市政府主动取消了钱塘江上几座大桥的收费站,这进一步消除了杭州市民到杭州乐园游玩的障碍。|!---page split---|
迷失的杭州城
“著名国际旅游城市”、“中国优秀国际旅游城市”的宣传口号,一度是杭州对外宣传的重点。但是,“著名国际旅游城市”的概念过于抽象,因为在欧美甚至日本,知道杭州的并不多;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因为提之者甚众又显得流于一般。两者都没能充分体现杭州特色和个性。
杭州结合本地特色提出的“中国茶都”、“女装之都”、“爱情之都”等定位又都过于狭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定位的迷失直接导致了杭州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杭州市政府组织了多次讨论,但一直没有找到能体现杭州特色和个性的定位。
2000年前后,已经拥有了宋城和杭州乐园的黄巧灵,开始寻找宋城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杭州的城市定位缺失,让黄巧灵无所适从,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凭着对旅游休闲产业的超前触觉和对杭州历史文化的深度解析,黄巧灵提出了杭州——休闲之都的品牌定位:
从历史看,杭州有休闲的文化传统,柳永的词中就有“钱塘自古繁华”的评价,可见当时的休闲风光;
从资源看,杭州西湖和宋城这样旅游休闲的自然、人文景观;
从地理看,杭州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区,是上海的后花园,也是绝佳的休闲胜地。
休闲之都的定位得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媒体、市民的赞同,在向外宣传时,杭州市委市政府又在休闲之都前冠上了“东方”两字,这样的提法就更准确了。
此时,黄巧灵开始考虑策划一个大动作,能使中国旅游界为之一震,让杭州的旅游再上一个台阶。
最终,黄巧灵将目标锁定为世界休闲博览会。起初申办的是2004年第8届休博会,结果没有成功。黄巧灵和杭州市的代表在第一时间就提出申办第9届休博会,最终击败了加拿大的魁北克和温哥华获得了2006年休博会的承办资格。
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休博会主场馆建设中杭州市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的资金,三大园区建设全部依靠民营企业投入,成为国内外大型博览会历史上的首个范例。
宋城既是休博会的承办单位,也是主园区——世界休闲博览园项目建设的协调管理者和开发经营者。
但是,承办休博会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黄巧灵的预想。休博会场地由一湖三园构成,核心就是休博园。在5000多亩的休博园里要放进大型会展、世界百城馆、环球嘉年华和各类汇演竞赛四大板块。有三个酒店、三个剧场,参与运行操作的人员多达1万人。园区建筑面积就超过了100万平方米。对黄巧灵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黄巧灵关闭了杭州乐园,以此为基础开始改建休博园。但是,休博园需要的资金仍然太大了,高达35亿元总投入全部自筹。为了确保休博园建设,宋城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项目中退出,把资金调往休博园。资金最紧张的时候,宋城集团下属公司的100多个账户都由集团总部统一管理,每个公司的账上都只留下了几千块钱。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考察休博园时,黄巧灵表示:“宋城已全力投入休博园,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办好休博会!”王国平当即表示,杭州市全力支持宋城。
这种支持首先体现在组织体系上。杭州市政府将西湖博览会的组织体系移植到休博会上来。杭州市休博办与市西博办(会展办)合署,三块牌子一套班子,运用西博会的基本组织模式,成立了由政府、企业、世界休闲组织官员组成的休博会组委会及“一办十一部”决策机制。西博会组织体系的移植,让从来没有过相关经验的黄巧灵和宋城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与此同时,杭州市特意疏浚了湘湖,开发了一个开放式的市政公园,进一步优化了休博园的外围环境。
2006年4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休博园宣布休博会正式开幕。在随后的184天里,杭州共吸引了2040.55万国内外游客参与世博会,举办了233个会议、展览和活动项目,实现贸易成交137.38亿元,协议利用外资10.17亿美元……所有的数字表明,这个融休闲、旅游、娱乐、会议、展览和大型活动于一体的休博会,打响了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的城市品牌。在闭幕式上,世界休闲组织的代表正式将东方休闲之都的称号授予了杭州。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曾预言,20年后,杭州将形成两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休闲产业。届时,东方休闲之都的称号将名至实归。
在我们所见的案例中,很难找到一个能够如此大地改变一个城市定位的企业。黄巧灵和他的宋城却做到了。这种影响,是基于改变企业自身命运的一种积极推动。
破解35亿元难题
日本爱知世博会的主场馆在博览会结束后干脆拆掉;悉尼奥运会的场馆则大部分闲置,由国家补贴;昆明世博会主场馆也一直探索着新的经营模式以维持高额的养护费用……大多数国际性博览会主场馆的利用,本身就是个世界性难题。
繁华淡去,喧嚣渐谧,百城馆里的异域风情不再,总投入高达35亿元、占地3平方公里的休博园该何去何从?
这不仅是黄巧灵忧心的问题,也是杭州市政府的心病。
其实,对其中的艰难,黄巧灵早已了然于胸。在举办休博会之前,黄巧灵就已经为休博园确立了方向——发展RBD(休闲商业中心)。
2007年2月28日,一期面积8万平方米的浙江省文化创业产业实验区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这是黄巧灵的第一个大动作。
1998年,创意产业在英国被首先明确提出。此后,这一概念迅速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目前,全世界的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依托良好的经济基础,浙江省也在努力将“浙江制造”转变为“浙江创造”。
为了吸引企业入驻实验园区,宋城承诺房租将连续三年维持在0.3元/平方米1天的水平上。重要的支持来自于地方政府:从2007年起,萧山区每年安排的创意产业专项引导资金高达2000万元,而且在工商、财政和融资等方面给予了相当多的政策优惠,园区企业都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园区还成立了政府领导小组、专家顾问团队以及信息交流、投资咨询、人才储备、展示交易、后勤服务和国际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软件支撑。目前,已经有云鼎广告、意大利迷塞娅和众视传媒等数十家企业入驻。
黄巧灵的第二个大动作则是引入了奥特莱特品牌直销广场。
奥特莱特是世界零售业中全新的商业业态,以销售国际国内著名品牌折扣商品为主,并与旅游休闲文化结合。
而杭州已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奢侈品牌集群落脚的第三城。上海青浦奥特莱特60%以上的消费者就来自浙江。这意味着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市场基础。而且,休博园距萧山国际机场和西湖、杭州武林商圈分别只有15分钟车程,有3000多个车位,45分钟内可进入人群达三四百万……这些优势让杭州奥特莱特品牌直销广场的招商势如破竹。目前,已有耐克、纪梵希等80余家著名品牌商签约,预计10月可正式对外营业。
在休博园的后期经营中,政府的努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是为创意园区提供相当完善的配套服务和优惠政策,后又将建设中的地铁1号线终(起)点站放在了休博园,并且有四条高速公路在这里有直接入口,钱江三桥和四桥的建设更是打通了杭州的南北交通,让休博园具备了转型为RBD的交通基础。显然,离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仅凭黄巧灵和宋城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这次漂亮的转身。
在黄巧灵的构想中,杭州乐园是旅游的集中点,第一世界大酒店群不但能提供配套服务,自身热带雨林主题酒店的独特定位和夏威夷主题演艺的附载,也使其具有了非同一般的风情和旅游特征;
浙江省唯一的创意产业实验区,不单是精英云集的创意产业孵化器,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引擎;
围绕湘湖开发的地中海别墅群,其独特的家家泳池户户游艇的卖点,不仅提升了休博园地块的档次,还带旺了休博园的人气;
杭州奥特莱特品牌直销广场,不但支撑起了休博商圈,而且该板块的商业休闲将成为一种主流。
中国第一个真正的RBD就此浮出水面。
黄巧灵的“政绩”
宋城打破了西湖旅游紧箍咒,从西湖到钱塘江边,再到萧山,一个全新的杭州旅游格局业已形成,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围绕湘湖而建的杭州乐园,在一片荒野之地傲然屹立,带动了周边土地升值和房产开发,宋城也因此被誉为杭州城市化的典范;
在从杭州的昨天中挖掘出一颗璀璨的明珠后,黄巧灵又在杭州的明天里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他首次提出的休闲之都的杭州定位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为了打响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的城市品牌,黄巧灵还投入35亿元承办了世界休闲博览会;
休博园华丽转身,孕育出了创意产业园区和奥特莱特品牌直销广场,前者承载着“浙江制造”到“浙江创造”的历史使命,后者则将浙江省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奢侈品消费动力留在了浙江。中国首个RBD也就此浮出水面;
……
这哪里是一张企业的成绩单,这分明是一届政府的政绩单。黄巧灵和宋城推动的是杭州旅游格局的改变,带动的是中国整个休闲产业的勃兴。在中国,恐怕很难再找到一个企业能够如此深刻地改变一个城市发展的轨迹,能够如此强势地影响一个产业。
有人也许会觉得,黄巧灵和宋城的成功,只是因为遇到了开明的省市两级政府。但是,在宁波、在武汉、在北京,黄巧灵都已轻轻落下了自己的棋子。
有人将宋城的成功归结于黄巧灵高超的运作技巧,在土地大幅升值之前完成了大量的土地储备。但是,在黄巧灵来到湘湖之前,很多投资商都曾考察过这片废墟。
显然,以上的揣测并不成立。
作为一个商人,一个企业家,黄巧灵无疑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并不能推动宋城走到今天。黄巧灵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找到了一个与政府之间共同的利益支点。这一个利益支点,既
能提升杭州经济实力,彰显历届政府的政绩,更能改变宋城的命运。
13年的时间,黄巧灵与杭州市政府已经相当默契:黄巧灵建宋城,政府全力推动其进西湖一日游序列;黄巧灵开发湘湖,政府立即跟进完善了各种配套;杭州市申办休博会,黄巧灵“砸锅卖铁”筹建休博园;为了支持休博园的后期开发,杭州市将浙江唯一的创意产业园放在了这里,甚至还将筹建中的地铁1号线的终(起)点站都放在了这里……
显然,这是一种迥异于父子关系的朋友关系——互相扶持,关键时刻搭把手。这种关系里,没有权力寻租,没有献媚讨好,有的只是一种实在做事、相互补位的本分。这种和谐共生、休戚与共的关系,成就了宋城,也成就了杭州。
在失误中成长,在成功中成熟,黄巧灵用他的经历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强者。
强者无疆。13年的时间,黄巧灵为宋城打下了百亿江山;13年的时间,宋城拥有了庞大的资源储备。永远在进攻的黄巧灵,再次祭出了重磅武器:两年之内,宋城集团将分拆成宋城文化和宋城旅游两个公司上市。
实业为基,资本为翼。以200万元拼出百亿江山的黄巧灵,一旦插上资本的翅膀,未来将会怎样?
黄巧灵自省一:“草率”收购奥丽安娜
2000年,宋城集团以6000万元价格收购了奥丽安娜游轮,同时还承接了原游轮拥有者4000多万元的债务。
黄巧灵没想到自己中了“圈套”——游轮原经营者1000多万元的隐形债务在收购之后浮出水面;游轮的停泊点装卸码头既不适合豪华游轮的停泊,也遇到了客观上的不允许……
黄巧灵花了7000多万元装修奥轮,并让奥轮驶向了大连海。但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台风中止了海上乐园计划,也使黄巧灵因当初的错误决策而不断修补的行动得以结束。
失误之悟:奥轮的决策之错,在于我们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根本不了解土地会升值,但轮船却会贬值;第二,尽管做错了事,只要用十二分的努力,仍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可以创造新的价值。通过奥轮的项目,银行等机构对宋城的了解更深了,也使我们在后来的休博会项目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黄巧灵自省二:“贸然”开发龙泉山
2002年4月4日晚,《焦点访谈》曝光了宋城龙泉山项目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事后,龙泉山项目被叫停。
开发之前,宋城集团曾与地方政府签定协议,环保等手续请地方政府代办。而习惯了特事特办、边干边办的宋城集团,则开始施工。项目被叫停之后,黄巧灵的环保意识与程序意识被深深地触动了。
当年,宋城集团在铺设龙泉山游步道时,凡是直径在5厘米以上的小树,都要在15厘米厚的石板上凿出一个个大洞,让树木健康成长,整个游步道的开拓充满环保意识,与凤阳山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宋城集团旅游开发的精品意识缓冲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失误之悟:现在看来,开发热情的确不能代替程序。但坏事变好事,龙泉山这个曾因环境保护问题被曝光的项目最终成了当地最大的生态旅游项目。
黄巧灵自省三:“躁动”下投资杭州湾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第一跨海大桥。宋城集团持股17.3%,是最大的民企投资方。
作为第一大民营股东,宋城习惯了快速决策、快速行动。但是,在进入杭州湾大桥的项目之后,宋城才发现,自己在项目的具体进展中很少有发言权。黄巧灵看好海上观光平台,提出了建设个性酒店的计划,也只得到了一句“环保问题可能很难处理”的敷衍。权衡利弊,黄巧灵从这一项目中撤退。
失误之悟:至今我仍认为杭州湾大桥是好项目。但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也许是更好的选择。更何况,一个企业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没有选定自己最钟情的项目之前,要经得起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