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球液晶电视占有率排名为:三星第一,索尼第二,夏普第三。相信很多中国消费者看到这个排名会觉得意外:夏普不是“全球液晶老大”吗?
的确,夏普曾经是“全球液晶老大”,但今天不是了。实际上,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夏普的“老大”地位就已经被三星超越。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作为液晶电视发明者的夏普,产品品质很好,企业形象也不错,市场地位却大不相称?
CRT时代,夏普鲜为人知。液晶时代,夏普一下子站在了中国消费者面前。在许多人意识里,家里有一台夏普液晶,是件足以炫耀的事情。
但是,名分上的“液晶老大”,并没有给夏普带来真正的实惠。在中国市场,夏普从不曾登顶“液晶之冠”。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夏普“中国战略”的僵化,可能是所有研究者共同的答案。
许多采访过夏普的记者表示:“这个企业很难打交道”。一个媒体都很难打交道的企业,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吗?
夏普体制的僵化,来源于日本家电企业的“集体性傲慢”。
“台湾屏事件”,最能说明这一点。
2006年11月,一直声称只用“夏普屏”的夏普液晶电视,被爆出使用“台湾屏”的丑闻。面对消费者信任危机,夏普任由指责概不做答,半个月才慢吞吞地表示:即使在台湾生产,也可以视为“夏普屏”。
应该说,夏普的解释并没有错。本田轿车刚在中国生产时,为打消中国消费者后顾之忧,曾经打出“全球品质,一脉相承”的广告,意在告诉中国消费者,本田轿车不会因为在中国生产而降低产品标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什么大家还抓住夏普的尾巴不放呢?因为夏普并没有消除消费者疑虑,甚至在刻意回避消费者的问题。
近几年,大家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日本电器的“中国时代”正在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韩国电器风头越来越劲。应该说,日本电器总体看比韩国电器更优秀,被韩国企业超越,很大程度上是日本企业始终不适应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难以做到与时俱进。而韩国企业则刚好相反,三星和LG总是把最先进产品第一时间投放中国市场。
夏普怎么办?很简单,放下“老大”的架子,与中国消费者亲密接触。加大新产品投放力度,尽快架构三四级市场销售网络,适当降低产品价格,拿出“全球液晶老大”的气概来。
识实务者为俊杰。2007年以来,夏普开始调整中国战略,不再做价格战的“骑墙派”,这说明夏普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仅此而已是不远远够的,夏普需要补的缺课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系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联系电话:037169352860、13523033066,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