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品牌涅槃之道



     化蛹成蝶,获得更加有力的翅膀,是每个企业的愿望与追求,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尤其如此。刚刚闭幕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释放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这意味着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大幕已经开启。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无疑是阵痛。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产业升级和未来增长潜力究竟在哪里?

  在第六届中国CEO高峰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中国太平洋建设创始人首席顾问严介和、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昌军、舒朗时装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健民就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了精彩对话,探讨未来企业发展的增长点和升级换代的潜力空间。

  抓市场 成就专特美

  主持人:中国企业产业升级和未来增长潜力在哪里?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话题,我们首先请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刘永好:我想结合新希望养猪的实际情况,谈谈未来养猪产业的增长潜力。2011年9月份的时候生猪价格很高,24元钱一公斤,到今天生猪价格才14元一公斤,几乎所有养猪的农民都亏,只有规模做得比较大的和产业链做得比较好的,可能会赚,但这是极少数。养猪需要大量投资,更重要的是要懂养猪。因此,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问题上,我认为,抓住产业链建设和规模建设,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通过建设产业链,来提升我们的食品安全水平和食品供应水平,同时,我也希望产业布局能够更加均衡化,减少价格的波动,这样才能为市场提供安全价廉的产品。

  主持人:减少价格波动,关键在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新希望作为农业产业的领头羊,在对市场的把握分析上有哪些体会?

  刘永好:现在许多行业都在讲大数据、云计算。其实,大数据和云计算如果能用在养猪上就最好了,因为猪能否养好,什么时候养多少,政府的调控手段怎么样,它是一个多变量。假如,我们有一个公司,有一个体系能够把这个养猪的体系研究透了,那最好了。有了这样的体系就可以避免价格高的时候大家都去投资,投了之后价格又跌这样的一些社会资源的浪费。

  我们知道,玉米是猪饲料的主要产品,生产两千多万吨饲料要用一千多万吨玉米。现在可悲的是,玉米进口的配额全被国有机构拿走了,国有机构进口以后又卖给我们。我一直呼吁,适度放开饲料用粮的管制,把人口和饲料用粮分开,这样对国家有利,对农民有利,对保证我们的肉蛋奶供应都有利。我觉得适度分开人口用粮和饲料用粮的管制,既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市场。

  主持人:刘总说得非常精彩,抓住市场,企业才能有立足之地。那么,有了市场,企业应该如何发展,也就是说,占领市场后,我们的企业下一步应该怎么发展?对此问题,太平洋建设创始人首席顾问严介和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严介和:我想给大家提一个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企业数量迅猛增加,到了上世纪末,我们的自主品牌独立法人企业有五万家,到现在还有多少?还不到两百家,自主品牌还不到两百家,等于死掉了99.8%。这个残酷的现实,值得我们中小企业认真思考自身的发展战略问题。

  产业决定未来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中小企业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我认为,崇尚小富即安,做好加减乘除,完善大精强优,成就专特精美,这就是中小企业要做的。对中小企业来说,要想有发展就得崇尚小富即安,百年老店的理念就是小富即安,做好加减乘除,任何一个企业最终是为了能做大尽可能做大,做加法是为了做大,做减法是为了做精,做乘法是为了做强,做除法是为了做优,这个顺序是万万不能颠倒的。凡是没做过减法的企业都是不成熟的企业,不管你有多大,你没做减法,你就还没有从做大走向做精。以太平洋建设为例,从1999年成立到2005年太平洋建设迅速做大,同时也出现了大而不强的问题。于是,我们做了3年的减法,实现了做精做强主业的目标。按照我们的发展规划,到2016年,太平洋建设要做除法,也就是权利公众化、资产社会化,所有优秀的人才从雇工全部变成股东,实现做优的目标。

  做好加减乘除,完善大精强优,你的企业做过减法了吗?如果你今天没有压力,你的成长性很好,盈利水平很好,管理压力很小,那继续做加法,一旦感到资金比较紧张,管理压力比较大,这就提醒你赶紧做减法。产品做减法,机构做减法,顾客也做减法,轻装上阵,这就是涅槃。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变成苹果乔布斯的,不要在乎大,企业不怕小,要做到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这就是百年老店。

  走出去 重在走进去

  主持人:做百年老店是中国企业的共同愿望,实现这个愿望,涅必不可少。作为知名制造业品牌,我们请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谈谈对涅的看法。

 变革:品牌涅槃之道
  孙昌军: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管理、人才、品牌等诸多挑战,也创造了一些机遇,比如,一些大企业积极海外并购,可以说,目前中国的一批大企业走向了一个国际化的发展时代。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国际化怎么走。我认为,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中国企业要在坚持中求变化。一个方面要坚持、要坚守,从制造企业来看,我认为还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这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把这两种资源和市场整合到位,由走出去到能够走进去,走出去很容易,走进去很难,只要走进去了,就基本上实现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整合,就能够形成我们企业自身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怎样由走出去到能够融进当地的文化,是企业着重思考的问题。

  现在,一些西方国家,甚至一些欠发达的非洲国家和拉美国家,对中国企业走进当地有抵触,他们认为我们的企业是在夺取当地的资源,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坚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另一方面,坚守目标之外,还要求变化,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引领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最大的短板,是制约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零部件,所以,我们的制造企业一定要在关键零部件创新上求变化。

  其次,我认为,要变革发展理念,十八大确定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企业要采取具体的措施,力争在未来三五年内占领行业发展的最高点。

  最后,企业还要思考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2012年,我们所有的企业深刻感悟到了企业组建防火墙,搭建风险管理平台,抵御国内国际风险的重要性,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只有构建好风险管理平台,才能使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顺畅。

  主持人:孙总的讲话很有气势,表明了做国际化品牌的决心。下面让我们听听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的企业变革之道。

  刘福垣:现在,我们都在提企业走出去。究竟应怎样走出去?我认为,走出去的最大市场首先在国内,其次才是国际市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市场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抓住中国市场,重在5个“中”:第一个中就是抓住中小城市,我国有150个中小城市,企业要抓住这150多个中小城市,抓住了中小城市市场,你的企业就会取得大发展。第二个中就是中部地区,中部的崛起就是中国的崛起。我们的企业家要紧抓中部发展的大机遇。第三个中就是中档产品,现阶段,我国还有几亿人没有正常消费,仍有1.5亿贫困人口,这些人正常消费的产品都是中档的。第四个中就是中等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要围绕中等技术进行,中等技术是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第五个中是中间阶级,这一阶层是人力资本的重要载体,善于经营自己的人力资本,既没有占用别人劳动,也没有被别人利用,是企业品牌持续平稳发展的有力保障。

  主持人:刘教授提出的“抓住5个中”的观点,为品牌变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思路。现在,我特别想问舒朗时装董事长吴健民,你对时装品牌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吴健民:做中国服装品牌,就要扎扎实实。舒朗发展了这些年,没有做大,也没有做小,就做了中。我认为,品牌建设是做出来的,我做的品牌就是上不做,下不做,我争取把自主品牌从中档产品上闯出一片天来。以后,我可能带领舒朗走出去。中国服装品牌要做好,就是要抓住刘教授说的五个“中”。

  其次,一个好时装品牌,必须要有文化内涵。品牌的文化内涵决定了一个企业能不能实现升级。对舒朗来说,做好自身的文化内涵,是当前最大的任务。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的积极参与。变则通,通则久,中国品牌涅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各位企业家和专家的独到见解,为中国品牌实现蜕变作了有益的参考。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品牌的涅蜕变之路越走越宽广。

  (据华夏时报第六届中国CEO高峰论坛对话内容整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914.html

更多阅读

沈国放:品牌涅槃之最好的时代VS最坏的时代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4年时间。与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的“地震”相比,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余温似乎震荡不断——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国际经济环境愈发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加强,极大地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

打造个人品牌 从“关云长”感悟品牌打造之道

中华功夫甲天下——各门各派奇招异功,可谓百花争艳各有千秋。武当派、太极门、少林派、形意门,近一点如李小龙的截拳道等。试问,关于长属于哪一门哪门哪派?估计没人知道。正是基于此,很多人质疑关公会不会武功?问得很幼稚也很大胆。如果

中远洋总裁魏家福:创新和变革是致胜之道

      魏家福:创新和变革是致胜之道 >经济危机和市场调整首先破坏和摧毁了企业原有的商业和经营模式,为了应对和战胜危机必须要求创新和变革。这也正是真正的治身之道。编者按:7月3日至4日,首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召开

声明:《变革:品牌涅槃之道》为网友无悔我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