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2003年左右,国际化的西风吹到中国这个千年东方古国。
几千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封闭保守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多民族的团结局面,也形成了一种相对牢固的文化向心力,同时也养成了一种非悲观即高傲的极端主义。文化决定行为,也决定结果。当人类进入新的纪元之后,中国进入了低潮期。这不仅是历史的悲哀,也是文化性格的悲哀。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的强大能量,中国经济进入快速道。然而,经济的增长来自市场的巨大,虽然已经形成了整体上的规模,但是,那是经济的规模化,而非企业个体的规模化。蚂蚁的力量虽大,但是,蚂蚁的破坏性作用更大。然而,我们往往看到了成群的蚂蚁的力量,却忽略了蚂蚁的群体力量之外个体力量的单薄与脆弱。
然而,遗憾的是,过于快速的机会型增长让那些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企业家们信心万丈、野心勃勃的同时,也陷入盲目乐观主义、甚至是一种疯狂的状态之中。迷失,冲动,固执,然后是颓然倒下。这就是中国当前许多企业的千篇一律的经历与结局。可以说,国内消费电子的霸主--TCL在国内因为机会和创意而快速成长,这给了它更多的豪情和更好的基础。然而,接连2次的跨国并购在接连刺激了企业家与员工,以及一些业界人士和媒体的兴奋神经之后,让国人的自信膨胀到从来没有过的程度。经济的扩张性让一个古老民族的保守者和激进者都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国际化。之后,是更加疯狂的叫嚣与骚动。
在这里,我觉得TCL今天的挫败除了企业自身的抉择失误之后,还有就是整个中国企业界和媒体的浮躁与狂热。当然,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自信让我们有了更为充足的理由相信或者想象下一个世纪的中心话题,但是,信心与想象并不能掩饰自身的不足,更不能趟平在国际化过程之中的陷阱。在某种程度上,过于感性的狂想主义导致了企业家的群体盲视,进而在狂躁不安中冲动而激情地赌一场只有1%的运气的赌局。
赌性是中国很多企业家的特点,也是他们成功的优点,但同时更是他们坏运气的开始和大败局的宿命。今天,TCL深陷跨国并购的泥潭之中,其原因就是在一次收购还没有消化完又接连进行第2次并购,这应该是如今挫折的一个关键。
其实,在并购之前,TCL的成功已经使其具备了三星的活力与朝气,如果再踏实一点,也许就不会又回到起点。其实,国际化是必须的,但是,我觉得在进行国际化之前,是否应该盘点一下手中的砝码?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范红杰,产业观察者,品牌解读者,营销研究者,策划实践者,媒体工作者。先后为多家知名专业网站专栏专家、企业特邀顾问。先后在各类媒体发表新闻报道、产业分析、营销类文章100多万字。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