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是现代社会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形式,如化工行业协会、轻工行业协会、钢铁行业协会等。一般哪个地区的某类产业较为发达,当地的行业协会就会比较强势。不过随着政府与协会的逐渐脱钩,协会开始从行政断奶。而一旦二者完全分离,协会就需要彻底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由半官方半民间的“协会时代”步入完全民间的“后协会时代”。如何营销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酒水行业为例,各级酒类行业协会绝对是一股行业内引人关注的力量。以酒协基础较好的广东省为例,全省有广东省酒协、城市有广州市酒协、深圳市酒协、东莞市酒协等,绝大部分二级地市也都设有酒协。严格地说,酒类行业协会应该是社团组织,主要职能是为协会会员服务,但是在酒类专卖制度下各地又成立了酒类专卖局,酒类专卖的历史使很多地方酒协和专卖局之间曾经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酒协这一社团组织也就多了一丝官气,甚至还带有几分半民间半“衙门”色彩。
在传统模式下,酒协的主要工作主要有几大块。
第一:协助行业管理部门在会员中进行日常的打假和市场规范宣传。
第二:发展会员收取会费。
第三:年度颁奖和评比。
第四:协办或者组织会员参加各种酒博会。
第五:提供信息服务工作。
第六: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可以看出,传统模式下酒协主要以侧重管理和指导为主。随着酒水流通完全市场化,曾经半“衙门”化的酒协在定位和作用也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发生三大演变:定位由半官方、半民间组织日益向民间社团性质演变;职能由重管理、指导向重服务演变;作用由收取会费、举办各种评比活动向利用掌握的会员和信息资源提供增值服务,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转变。一句话,酒协开始淡化过去的行政色彩,向营销型、服务型、维权型、社团型转化。当然,要真正向营销、服务、维权转化成功,酒协需要鼎旧革新,在组织结构、观念、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型。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在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模式,打协会招牌挟天子令诸侯,重收费而轻服务。
随着酒水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厂商特别是新进中小厂商都需要招商,而协会会员都是经销商,不少厂商寄希望双方合作,牵线搭桥找到经销商,但是如果遇到相关人员对酒水市场了解不深刻,最多只能提供一些经销商名单,而现在的经销商和糖酒公司时代不一样,接产品都是要赚钱的,只有牌子没有利益很难号令经销商。不具备丰富的市场知识和营销能力,除了提供一纸名单几个电话号码,很难找准厂商对接点。如果再遇到个别“忽悠”帮,厂商的钱难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第二:缺乏策划和整合能力,不能提供出增值服务
除开酒水品牌招商外,还有很多餐饮主题推广活动、酒类博览会、酒类商城都需要招商,拥有经销商资源的协会,如果拥有很好的策划能力、整合能力、执行能力,运作此类活动也可以成为一个利润增长点和工作亮点。但是如果只是拥有一块牌子,缺乏实际的策划、整合、运作能力,活动收效不明显不能为客户提供出增值服务,也很难得到客户的认可,毕竟这是一个商品社会,客户更看重实际的经济收益,即使碍于协会面子参加一次也很难持续。如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个别为了经济利益夸大宣传、大包大揽、承诺无法兑现的现象,还有可能对品牌造成透支。
随着协会真正和行政脱钩,协会朝纯粹社团转化不可避免,如何生存就成为必需解决的问题。学会包装,精于营销就成为后协会时代破局的关键。
第一:提升服务意识,丰富服务类型和服务方式
过去,协会主要靠收取会员会费和举行各种评比活动生存,很大程度借助了行业管理部门的余威。其实协会一头连接政府和厂家,一头连接市场和经销商,信息资源丰富才是独特的优势。协会应该推出信息增值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自身也可以获得不菲收益。条件具备还可以举办会展,例如广东省每年举办的广东国际酒饮博览会,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强化策划功能和执行能力,变简单中介为提供营销套餐
协会能够最大发挥作用的就是中介,但是目前厂商对中介的要求早已不满足提供一些经销商名单和电话号码了。从前端的策划、传播,到市场策略的提出,营销思路的敲定,再到营销团队的搭建,营销活动的执行。很多厂商都盼望得到这种服务,如果协会利用人头熟、信息广的优势提供满足厂商的营销套餐,也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朱浪,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