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运动员 宗申运动——宗申集团的品牌三级跳



  4月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宗申集团果断地推出飓风行动,掀起了以“宗申红”为主色的红色浪潮:全面启动“赛科?龙”计划,强势推出宗申快乐100、CAMA,双核系列产品,比亚乔精品系列,首次亮相的文化用品,以及以热动力相关的通机、电动机、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产品。这不仅充分展示了宗申集团的战略方向,同时,也是宗申集团进行热动力产业纵深——打造全球动力基地的战略目标的丰硕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宗申快乐100是宗申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真正的中国制造。而根据宗申集团的计划,在近十年的积累之后,宗申开始全面实施自主研发,宗申快乐100是“赛科?龙”计划的首款产品,在今后的3到5年里,宗申将大规模、多品种、高频率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宗申系列产品,推动消费升级,并甩开竞争者和跟随者。显然,这是对宗申的“技术优先、产品领先”战略思想的验证。

  去年6月,宗申集团已开始为制造私人游艇做准备,与欧洲一知名游艇发动机制造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重庆生产船用发动机。由于涉及商业秘密,宗申未透露具体投资细节。事实上,早在2000年,宗申就已进入游艇制造领域,高速游艇公司已生产游艇100多艘。“发动机只是开始,目标是生产私人游艇。”宗申人士称。据了解,宗申生产的私人游艇,售价在数百万元,消费群瞄准身家千万元以上的国内富豪。宗申造私人游艇,还瞄准的是三峡蓄水后庞大的旅游商机。其营销中心负责人称,三峡成库后,可容纳数千艘游艇。显然,这只是宗申专注于热动力制造的一个表现。这也意味着宗申在热动力制造上的一个纵深。

  2000年12月15日,中国第一辆自行设计、开发、制造的大排量摩托赛车-——ZS750,终于在宗申集团“横空出世”,它标志着宗申集团在主业摩托车领域的一次升级;2005年,宗申集团投资12亿元、年产30万台的微车发动机制造基地也顺利完工,宗申制造的首款面包车也成功上市,至此,宗申曲线进入汽车行业;同时,宗申与意大利比亚乔合作开发的1000CC摩托车发动机,以及同步开发生产的1000CC摩托车,都将在2007年正式下线,它将是国产最高排量摩托车。这一系列动作勾勒出宗申的产业路线图:由小排量摩托车——大排量摩托车——汽车发动机——摩托艇。它表明宗申在以热动力为主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自2004年开始,宗申不仅实现了产销超过100万辆的业绩,而且利润名列行业前矛,其旗下的上市公司表现出色。目前,宗申集团总资产已经超过了30亿,最近,在某品牌资产研究机构的评估中宗申的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先后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并被国家工商行政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领衔国内摩托车企业。

  多年潜心磨练,宗申已成旗帜。

 三级跳运动员 宗申运动——宗申集团的品牌三级跳

  定位:为品牌寻找灵魂

  一、市场环境:以稀缺为特征的历史机遇,造就巨大的财富机会

  1956年,中国第一辆摩托车在济南轻骑问世,从此,作为泊来品的摩托车,在中国便开始了自己漫长而艰辛的摩托车征程。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有了在之后十多年的飞速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摩托车工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我们可以对比这样的数据:1979年,全国摩托车产量仅2.4万辆,品类极少,到了1993年,摩托车产量达到335万辆,一跃而为世界第一,而从1997年开始,摩托车产量便在1000万辆的基准线上稳步增长。在上个世纪70年代,老牌军工企业嘉陵集团与日本本田合资生产嘉陵本田摩托车,又一老牌军工企业重庆建设集团也拉开了与日本雅马哈的合作序幕,随后国内几大军工企业如轻轻集团、金城集团、北方企业集团等也纷纷加入合资行列,引起国外的合作伙伴,摩托车作为当时的一个高档消费品,迅速引起中国的广大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特别是在上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经济改革的成效开始初步释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仅激励了一代人的创业激情,更是大大的刺激了刚从计划经济转轨归来的市场经济的超高速发展,很快,人民的创造激情变成了大量的财富。当时,由于汽车还是奢侈品,不仅稀少,而且价格非常昂贵,即使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也很难形成大规模的购买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汽车还只是国有消费品。显然,这个特殊的历史机遇,让尚没有普及的摩托车成为“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的现代交通工具。而随着经济发展的闸门打开后,经济增长的速度使得很多人以最快的速度富裕起来,于是,在这样一个时期,摩托车的需求呈现出火山爆发般的火爆势头。由于当时主要是国有企业的天下,不仅生产的厂家有限,而且数量也极限有限,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巨大而难得的财富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大大超过了厂家的生产能力,以致于买摩托车需要找关系批条子。

  由于嗅到了这里面所蕴藏着的巨大财富,许多私人开始由组装摩托车开始了其摩托车的财富之旅。由于摩托车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且需求缺口很大,需求也呈逐年增长的势头,因此,在很段的时间里,特别是政策对摩托车生产资格的放开,导致掘金者蜂拥而来,整个行业由起初的数家国有企业快速膨胀为近400家企业,而小作坊更是不计其数。许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并牢牢地抓在了手里,显然,宗申集团就是为数不多的真正的成功者中的一个。

  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特殊的机会,特殊的机会造就了特殊的企业。尽管,日本摩托车企业有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产品,但是,有两大原因对它只能望而兴叹:一是国家政策的限制,日本摩托车企业只能跟中国企业合资,且股份不能超过49%;二是中国的市场需求为低端产品,日本摩托车的价格远远高于中国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而国有企业的机制使其缺乏市场的主动性,过于乐观的形势使这些企业更注重眼前。显然,民营企业宗申集团的今天得益于当年极其敏锐的眼光:不仅供不应求,而且利润很高,利润甚至达到200%!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从1992年起步的一个摩托车维修铺,在十余年的时间内成长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宗申集团,资产超过30亿,并拥有2家上市公司。|!---page split---|

  二、市场变化:来自快速增长背后的挑战

  计划经济其实就是一种束缚经济,即压制消费的需求与增长的动力,一切按部就班,而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则等于是大片大片的原始市场等待着去开垦,大量大量的需求是被满足。这就是那个时代财富创造的一大特征,甚至可以说,只要你愿意去满足市场庞大而饥饿的胃口,你就能获得无数的财富。但是,这样的机会并不会真正永远地存在。市场经济的到来,也意味着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新的消费时代的到来。这个时候,要考虑的不仅是企业当前的销售情况和利润状况,更重要的是,在下一个竞争阶段——当市场的需求被满足之后——而这是迟早的问题——供过于求阶段,企业该如何获得持续的发展呢?

  显然,摆在眼前的难题亟待破解:

  一是多年高度增长,市场日趋饱和。民营摩托车企业发轫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最初由军工企业所垄断的摩托车生产资格和技术随着军转民政策的实施,以及对摩托车生产资格的放手,而开始流向民间资本,一大批靠维修摩托车起家的私人资本因而快速地进入摩托车的生产领域。由于多年的计划经济,使得摩托车的销售一直处于饥饿满足的状态中,也因此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同时,由于摩托车技术含量低,主要是以组装为主,民间资本便迅速地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特点的第一轮财富运动。自从民间资本进入摩托车领域开始,中国摩托车行业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膨胀式增长。特别是从1993年开始,成为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显然,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这样的高速、低质增长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尤其是当一个市场逐步成熟之后,需求会有所下降,回落到一个相对比较低的需求水平。但是过了1995年之后,增速开始明显地下降,增长的阻力越来越大。

  二是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尽管在国内市场,本土品牌占据着最大份额,但是,竞争力不强却是一大硬伤。跟日本品牌相比,本土品牌不仅没有品牌上的优势,同时在技术、质量以及产品上,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但是,随着日本品牌的本土化策略,以中制中,不仅降低了成本与价格,而且更是以本土化来获得中国文化元素,进而赢得市场。日本品牌的这一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合资品牌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是套在本土品牌头上的三个“紧箍咒”。因此,要实现成功的突围就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本土品牌普遍缺乏品牌内涵与个性,没有品牌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品牌的认识不够,也缺乏品牌建设的决心与恒心。在与日本品牌的竞争中,品牌的劣势不仅使品牌缺乏竞争力,而且盈利能力也大打折扣。缺乏真正的品牌,不仅跟企业的历史相关,同时也跟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与建设程度密切相关。比如,哈雷售价在12万~30万,购买的人仍然趋之若鹜,还需要提前订购,而实际上即使出厂的每一辆哈雷几乎都是一个模样,其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但是,它却是正宗摩托车文化的唯一的符号;比如雅马哈、本田、铃木在中国的合资品牌售价明显要比本土品牌高得多,尽管它原本就是在中国组装的、而且大部分配件都是在中国采购的。因此,没有强大的品牌力,不仅会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处于下风,而且可能会被逼进市场与利润萎缩的死角。

  因此,对于宗申来说,不仅要在与本土品牌的竞争中胜出,还要接受日系品牌的夹攻,品牌突围就成为当务之急。做品牌不是在企业成为NO.1的时候,而是在选择了正确的方向的时候。

  三、未雨绸缪的品牌定位:为品牌找准方向

  实际上,由1993年开始的称霸世界的产销扩张运动,使得国产摩托车占据世界总销量的半壁江山,到1995年时,增量依然可观,但并已经开始出现可增幅放缓的迹象。这样的高幅度增长会一直持续下去吗?不可能。在日本,还有美国,这样的高幅度增长达到一定的极限后便开始萎缩了,这说明再大的市场不会一直这样膨胀下去,因为需求饱和,同时加上其他替代品对市场的瓜分,使得增长不可能是无限度的,而满足初步需求的初级阶段也将宣告结束,真正的市场竞争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是,中国本土品牌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也就是说,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来自何处。从国外品牌来看,以哈雷、宝马、杜卡迪为代表的欧美品牌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成熟的技术与强大的品牌,成为世界摩托车格局中的最高端,牢不可动,它们的目标群体是真正的资产阶层,主要是用于休闲;而以本田、铃木与雅马哈等为主力的日本军团大军压境,它们凭借着品牌、技术与产品这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再加上日本产品特有的经济性(相比于欧美产品)与适用性,占领着摩托车市场的中高端市场;靠组装起家、借市场爆发机会而发展起来的本土品牌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小、质量不稳定而主攻低端产品,而“禁摩”风的蔓延,更是将国内市场面死死地锁在广大农村,价格低廉的产品恰好与对价格敏感的村消费者对路,这让国产摩托车在国内市场如鱼得水。但是,价格低廉是短期的机会,却是长远发展的禁锢。

  即使如宗申这样的本土企业巨头,也不得不考虑长期发展的需要。显然,目前,随着竞争的加剧,宗申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利润下降的问题。竞争加剧是每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而价格战则是其必然的产物,摩托车行业也不例外。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甚至在90年代初期,一辆摩托车价格在10000元以上,短短数年便有大幅度的下降,价格战首当其冲。从10多年前的200%的利润迅速下降到今天不到5%~8%的利润,价格战使利润大幅度缩水,而相反的是,原材料、运输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等综合成本的不断上涨,更是让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大下降。在国产品牌利润缩水的同时,合资品牌却保持着可观的利润,而这个时候,一个弊端开始显现出来:合资品牌的每一次降价必然会引起整个国产品牌的价格“雪崩”,市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合资品牌的手里,而更重要的是,价格上的制空权使得国产品牌在合资品牌的本土化策略,利润被不断地挤压。显然,如何获得市场主动权,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本土企业的一大课题。而10年前的宗申并不具备成熟的条件,与合资品牌对抗。

  二是品牌形象的问题。无论是欧美品牌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还是日本品牌优异的性价比因素,使它们能够成为世界摩托车格局中的强者。而本土品牌除了更低廉的价格优势之外,似乎并没有别的优势。这就意味着向上的路被封死了,而残酷的价格战与上涨的成本,以及将来的消费升级,将使低端产品面临生死险关。对于宗申来说,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与内涵的品牌的意义,无异于在14年前诞生的意义。

  当企业度过了基本的生存期之后,市场日趋成熟,品牌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一大特点。从合资品牌诞生开始,日系合资品牌的集体发力,让品牌的力量进一步地显现出来。而中小品牌的市场萎缩,也说明品牌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足以说明一个强大的品牌在竞争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实,品牌的成败取决于品牌的文化内涵。品牌的竞争,其实就是品牌所蕴藏着的文化能量的较量。无论是哈雷,还是宝马,都离不开文化的浸染。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同时也是不可阻挡的。

  显然,本土品牌要在今后的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就必须更专业,更具备摩托车的原始精神:强劲的动力。而无论是宝马、还是杜卡迪,再或者本田、雅马哈,它们的成功无一不得益于对摩托车运动的全身心的投入。通过摩托车运动,这些品牌不仅迅速提高并掌握了最核心的技术,而且还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还能使品牌有了鲜明的特征与丰富的内涵。而国内的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投身摩托车运动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其巨大的投入与漫长的回报期,更是让许多老板望而却步。这个时候,一直对摩托车运动情有独钟的宗申再次抓住了这样一个“出头”的机会。

  当宗申已经了年产销超过100万辆的时候,宗申考虑的不是如何将资本转移到其它产业,进行多元化发展,而是更加坚定地进行纵深发展:做一个具有强烈动感的品牌,成为中国摩托车业的主导力量。钟情于摩托车运动,来自宗申集团的老板左宗申的深刻认识。他认为:上个60年代初,一支“本田”队进入国际公路摩托车大赛。这是世界上第一支进入世界大赛的工厂队,它的摩托车功率只相当于当时西方摩托车的一半。第二年,它又一次返回赛场,引起了世界摩托车界的震动——仅仅一年,已有了天壤之别……可以说,本田是从世界摩托车赛场走上世界摩托车市场的巨头地位的。宗申从本田的成功上看到了摩托车运动的巨大希望。他甚至认为,只有通过摩托车运动,宗申才能获得核心的动力技术,有效的品牌传播,丰富而有个性的品牌内涵。

  1999年5月18日下午,这是一个让宗申成为一个真正的品牌的起点的重要日子。当天,北京王府井饭店二楼水晶厅一片喜庆热闹的氛围,一个令中国赛车界、企业界和众多车迷为这振奋的消息在这里宣告——中国第一支企业摩托车队“宗申摩托车队”正式对外宣告成立。国际摩托车运动联合会对车队成立发来了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与会并祝福祝贺宗申摩托车“马到成功”,自行车摩托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欣和法国、加纳、苏里南驻华大使用权与会表示祝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汽车报》和路透社、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的100多位中外记者亲临现场采访。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这支摩托车队参加了世界公路摩托车锦标赛的5站赛事,成为中国首支参加国际摩托车赛事的摩托车队。一时间,宗申声名鹊起。

  一个没有心的品牌,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样,永远不会有活力,也不会有魅力,更不会长久。也因此,宗申将摩托车运动作为宗申摩托车的灵魂,并在开始为宗申品牌安上一颗跳动的核心:运动。

  只有运动着的摩托车,才不会倒下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宗申运动”开始了。 |!---page split---|

  锤炼:品牌在于运动

  文化可以实现宗申的战略推进。宗申的梦想是孕育属于中国的摩托车文化,但是,文化不仅需要积淀,还需要个性化的故事积累。而作为其存在意义与价值的摩托车运动,就是这一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更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宗申要成为中国摩托车文化的代表,甚至像哈雷那样成为摩托车文化的一种符号,第一步就是你必须出众,必须成为中国的唯一。

  当宗申成立国内首家摩托车队的时候,就宣告了宗申的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跟其它的国内品牌相比,尽管宗申的发展很快,但是,一个最根本的事实是:宗申并不是最优秀的,或者说,宗申只是最优秀的一个群体中的一个。更进一步地说,宗申并不能代表什么,宗申只能代表自己。因此,宗申的可替代性也比较强。选择以摩托车运动为途径,寻找宗申集团乃至宗申品牌的突破口,在众人他顾的时刻,显然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占尽天时,宗申第一个吃“螃蟹”

  如果要追溯摩托车运动的历史,已经超过了100年,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中国的摩托车运动也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了。由于摩托车运动在中国一直是冷门,而且是由国家摩托车协会操办,最早的也唯一的摩托车队就是中国摩托车协会的中国公路摩托车队。由于其不属于奥运项目,也不是很受关注,国家并不重视,且费用大,而且是自筹,因此,中国摩托车协会坚持了多年之后,想解散中国公路摩托车队。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宗申之后,宗申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一拍即合:因为宗申正想从摩托车运动来进行品牌的塑造与提升,给暴富的宗申品牌真正的生命。

  1999年,作为中国唯一的一家摩托车队——国家摩托车队终于在苦苦支撑多年之后,由于经营难以为继,面临解散,在与宗申接触之后,宗申欣然果断接受,并在1999年4月正式更名为宗申摩托车队,当时这是国唯一的一家以企业命名的摩托车队,同时,也开创了中国摩托车企业组建企业摩托车队参加比赛的历史,为后来者作了领头羊。在时间上看,宗申的领先就成为企业参与摩托车运动的起点,也是中国摩托车运动真正市场化的标志,这使宗申在中国摩托车运动的历史上的一个特殊而显目的标记。也因此,宗申在时间上的领先也为今后在中国摩托车运动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也使得宗申在本土品牌中脱颖而出,宗申摩托车队也成为中国摩托车第一队。而这一年,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摩托车运动的企业元年。

  把握时机,宗申频频主动出击

  在1999年的时候,许多企业考虑得更多不是如何来塑造品牌,如何来规划未来的发展,他们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捞更多的钱,因为,那时正是捞钱的黄金岁月。而宗申却将企业的经营与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获得的利润投入到摩托车队的运作中,培育中国摩托车运动的市场,并开始锤炼宗申的赛车技术。主动出击的结果是硕果累累,将宗申在摩托车运动领域的位置垫得更高。

  宗申先后成立三支车队,它们分别是宗申摩托车队,宗申澳门摩托车队,力之星摩托车队。在大多数企业不重视、甚至被忽略的摩托车赛场上,宗申摩托车队几乎成为中国摩托车队的代表队,频频出征国际摩托车赛事,使其在国际赛场上大扬其名。这个时候,宗申与摩托车之间的对接不仅自然,而且联想度的干扰性最小。而与国际品牌的摩托车队的同场竞技更是以“与巨人同台”而提高了宗申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

  2002年宗申摩托车队一举夺得世界摩托车耐力赛年度总冠军,2003年夺得世界摩托车耐力赛年度总亚军。2003年10月18日,国际摩托车联合会和推动世界摩托车赛事的意大利弗拉米尼体育集团在此间联合宣布:中国宗申摩托车队获得了参加明年国际摩联组织的世界超级摩托车锦标赛全年赛事的资格。这是中国摩托车队首次进入世界最高级别的摩托车赛事,也是宗申的一个漂亮的超越!

  宗申的三支车队各有使命,分别代表宗申征战不同的赛事,从而实现了全线突破。其中,最先成立的宗申摩托车队作为中国唯一的参赛车队,征战世界三大顶级赛事,以及一些其它一些重要的赛事,驰名国际赛场,宗申也因此成为中国摩托车运动最高水平的代表者,而等到国内企业觉醒而纷纷加入时,宗申已经获得绝对的领先地位;宗申澳门摩托车队则征战中国公路锦标赛,多次夺冠也使得“宗申杯”全国公路锦标赛成为宗申澳门车队的“自留地”,尽管其它企业后来也积极参与,但几乎都成为宗申的陪衬;宗申力之星车队征战越野车比赛,也是屡屡获奖。因为有准备地主动出击,宗申斩获不少,再加上三支车队的全面覆盖与辐射,其交叉动感传播为宗申在受众的脑海里赢得牢固的王者地位。

  掌握资源,宗申聚焦冠军

  自2003年开始,宗申就开始了连续3年的冠名——冠名中国摩托车公路锦标赛。作为国内最大规模、最高档次和最有影响力的摩托车赛事,宗申通过总冠名不仅占领了国内摩托车运动的最高平台,同时也使其它品牌失去了这样一个唯一的最高的平台,而且摩托车与摩托车赛事的天经地义的天然联想,更是使得宗申几乎在所有人的脑海里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印象:宗申=摩托车运动。连续3年的总冠名所形成的牢固品牌印象,成为宗申独特的品牌个性。

  此外,宗申还赞助了中国摩托车队出征国际三大赛事之一的世界超级摩托车赛,还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三大摩托车赛事的MOTORGP大赛、世界超级摩托车大赛等,作为中国唯一的参赛车队,并获得了比较好的名次,再加上几乎对国内顶级公路锦标赛冠军的垄断,其两支国内车队连续被中国摩托车运动协会评为中国十佳摩托车队……这一切佳绩都使宗申摩托车队成为真正的中国第一摩托车队,而进入世界摩托车运动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了国内赛事资源与国外赛事资源的互补与配合,它们相得益彰,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辐射,使得其它国内品牌完全难以与之对抗,宗申也从此成为独一的赢家。而显然的是,宗申品牌也因此被赋予了浓厚的摩托车运动的味道。|!---page split---|

  合围:围抱摩托车文化

  做中国摩托车文化符号,是宗申的一个梦想,也是宗申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样的一个梦想和目标,宗申准备了三个梯子,直达摩托车文化的圣殿。

  第一个梯子:让品牌动起来

  成立首家以企业名称命名的摩托车队,宗申的首开先河,使其成为国内摩托车运动的领导者,独此一家的聚焦效应使宗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摩托车运动的代表性企业。而连续3年总冠名中国摩托车公路锦标赛,由于这是国内最具人气、最高档次与最具权威的国家级大赛,因此则使得宗申成为国内摩托车运动当之无愧的霸主。其强大的新闻效应与传播效应,使宗申品牌的运动感十足。而宗申摩托车队在国际重要的三大赛事上接连取得佳绩,再加上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并入选世界十佳车队,这使宗申成为中国摩托车运动名副其实的代表。

  2006年10月1日至4日,宗申集团在万州举办“宗申运动嘉年华”。作为压轴戏的“宗申杯”F2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由国际摩托艇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体育局、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承办,宗申产业集团冠名协办。本次赛事吸引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已经有以CCTV-5为主的包括中央、省级、地方的电视台、广播台、各级报纸、新浪、搜弧等门户网站等国内60多家媒体进行全程跟踪报道。由于大赛于国庆期间举行,再加上中美滑水明星表演赛,更是吸引了许多观众和媒体。在现场,宗申公开表示将在3到5年的时间组建自己的摩托艇队,参加F2摩托艇世界锦标赛。该活动树立了宗申的运动感的形象,让“运动的宗申”成为大家脑海里最深刻的印象。而事实上,宗申一直强调的是专注于热动力,也就是发动机的技术。显然,摩托艇的动力要求更高,这意味着宗申在动力诉求上的一种自我超越。

  同时,宗申还通过组织民间的摩托车活动来增加品牌的内涵,传播品牌形象。为了将利用好奥运这个绝好的机会,宗申几年前就开始了民间支持奥运的系列活动,针对绿色奥运,围绕北京奥运主题,成功开展了由中国、美国、英国环保志愿者组成的宗申摩托车队,沿长城向东经过甘肃、青海、陕西、天津、河北、辽宁等省,最后抵达明长城东端起点——辽宁丹东市虎山长城的“宗申摩托车绿色长城万里行活动”;针对科技奥运,宗申开展了“国防教育神州行活动”。今年启动的“宗申双核摩托环游中国56个民族活动”就是针对人文奥运的主题,为世界呈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活动,它不仅能增进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加强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将宗申品牌传播到更多的人的心里。

  积极参与并组织各种活动,是宗申强化运动内涵、活化品牌个性的一个途径。运动不仅增加宗申品牌的故事与内涵,同时还借以成为一个移动的媒体:不仅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而且还通过全国性的活动形成强大传播力,以及广泛的发散性,让人们看到了摩托车运动的魅力,也看到宗申的活力。

  第二个梯子:让产品成为载体

  2000年12月15日,中国第一辆自行设计、开发、制造的大排量摩托赛车--ZS750,在宗申集团问世。宗申750的问世引起了国际赛车界的关注,一直和宗申车队有密切联系的法国《摩托周刊》记者FranckPeret以连续两期的报道详细介绍了这款车,并给予高度评价。今年2月9日,德国《MOTORRAD》杂志记者杰瑞-曼也专程来到重庆,同行的还有杂志社特邀试车手,在2000年澳门格兰披治摩托车大赛中代表宗申车队参赛、并夺得750ML组冠军的德籍车手马克斯-巴斯,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完成一份ZS750的试车报告。《MOTORRAD》的试车报告以审慎和严谨而在国际赛车界享有权威。在ZS750的试车报告中,马克斯对其良好的操纵性能赞不绝口,他描述:“启动、加速到150公里、减速,然后停止,这一切都可以在狭窄的厂区内轻松完成。”

  在积极参加从国内到国外的权威赛事的基础上,宗申还借机推出了自己的跑车——宗申赢家。这是国内企业首家推出的跑车,分别为150CC和200CC,它的高调推出,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之前,大排量跑车都是国外品牌的天下,国内企业生产的摩托车都局限在150CC以下。它的诞生打破了国内不能生产中高档摩托车的寒冰,不仅标志着国内摩托车制造水平的提高,更是进一步地为宗申烙上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烙印。而随后,国内多家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排,但是,领先的宗申毫无疑问地成为被推波助澜的大排热的排头兵,这实际上进一步强化了宗申的地位。

  除此之外,宗申开始进军摩托车文化用品。2006年7月,宗申与广州一家服装企业合资组建一个专门生产和销售摩托文化用品的子公司,宗申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第一家斥巨资大规模开发汽摩文化用品的企业,投资总额将达3000万元。在宗申自办的文化用品网站上,一大批打着宗申商标的摩托车相关产品标价已经出现———宗申背包100元、防风镜56元、皮带165元……。目前,宗申已经开发出180多种摩托相关用品。重庆、湖南已有20多家经销商开始销售宗申的摩托车文化用品。据悉,宗申在全国共有2000多家经销商,今年计划发展100家销售宗申的摩托车文化用品;其次是专卖店,宗申认为在产品上市之初厂家需要大力推广,而专卖店是主要形式,日后还将吸引加盟商,计划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店。7月,在成都商业中心建立第一家宗申文化用品专卖店正式开业,今年内成渝地区准备筹建25个专卖店。2007年4月,在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开业的“宗申?激情”文化用品店,意味着宗申摩托文化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不仅可以带来新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强化品牌内涵,建立牢固的品牌区隔带,而且还能扩大其影响力与范围。无论是宗申赢家跑车的推出,还是进军摩托车文化用品,宗申的摩托车文化氛围渐渐形成。

  文化用品不仅可能形成一个新的盈利空间,而对于希望承载中国摩托车文化的宗申来说,产品更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一个产品就是一粒种子,就可能播种下一个文化的希望。而不断开发的摩托车文化用品,不仅可以形成一个更加浓厚而周密的文化氛围,而且更是一个传递摩托车文化的有效载体。显然,这已经超过了普通的广告效应。

  第三个梯子:跟哈雷握手

  作为世界摩托车界的王冠、摩托车文化的真正符号——哈雷一直是摩托车第一品牌。1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哈雷成为真正的独一无二。作为一个以低端产品起家的企业,要想跟世界摩托车第一品牌合作,几乎是异想天开。然而,在日本以实用主义为特色的品牌面前,国内品牌被挤压到利润的最低端。因此,要想突围,不仅是技术的突围,更是文化的突围。因为,消费高端摩托车其实就是消费一种独特的文化。

  宗申一直专注于摩托车运动,并强力建设宗申摩托车文化,也就是一种策略:与哈雷文化的对接。只有主动的对接,才可能携手合作,将真正的摩托车文化嫁接、移植到宗申品牌上来。宗申集团的老板还专门收藏了3辆哈雷摩托。2006年6月,购买的第三辆哈雷摩托刚运回重庆,这款摩托是哈雷100周年纪念版,全球仅生产了200辆,左宗申买到了第88辆。他之前收藏了的两辆:一辆2004年流行的哈雷“运动者883标准型”,这款车排量只有883CC,另一辆哈雷就停在宗申集团大门口,排量高达1450CC。而宗申老板上班骑摩托车可能是国内企业的唯一一例。这些与哈雷摩托车的爱好密切相关,同时,它也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摩托车文化气息。值得一提的是,宗申不仅通过收购佛山比亚乔实现了与意大利的对接,顺利地掌握了核心技术,而且还不断地与世界摩托车之王——美国哈雷密切联系,建立合作关系。

  当然,无论是宗申的具有强烈动感的企业网站上,其丰富而翔实的摩托车运动内容,还是在宗申类似哈雷的标志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动力机械的具有强烈金属质感的视觉冲击力。对于宗申来说,摩托车运动能让我们感受到摩托车的独特魅力,而这些点滴,这些细节,这些故事,正成为宝贵的粮食,正在发酵为真正的品牌文化。有的网友甚至说:“宗申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摩托车文化的希望。”其实,宗申的摩托车文化上的建树,也赢得了同行们的认可与赞同。|!---page split---|

  宗申品牌奏鸣启示

  当今天一些有所觉醒的企业开始组建摩托车队,并参与到摩托车运动中来的时候,宗申已经完成了品牌的三级跳:由摩托车运动——摩托车运动产品——摩托车文化。当宗申终于握手哈雷的时候,也意味着宗申终于握住了摩托车文化的神圣之手。当同质化已经带来悲剧性的恶战与困境的时候,宗申以中国摩托车文化的准符号形式出现,这将意味着宗申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了主动性与核心资源。而其它企业的纷纷参与不仅印证宗申决策的正确,同时,也进一步水涨船高地把宗申推向一个更高的位置。

  回过头来看,我们会发现在宗申的品牌建设过程之中,有一些非常有益的启示:

  一、品牌建设的方向感。在这里,宗申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与努力。由于摩托车企业大多数属于机会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销售额,再后来才考虑到利润。特殊的历史与环境,以及企业创始人的视野与眼光,决定了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的态度与做法。跟其它企业不同的是,宗申集团在寻找品牌建设的方向上的判断与把握非常准确,看得也非常长远。宗申集团以摩托车运动为品牌建设的起点,其胆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明确。在企业成长的初期,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拿出实际行动的企业并不多。同样作为同在重庆的摩企巨头,有的选择了冠名足球队,因为一球名传天下,不仅获得了眼球效应,还快速地扩大了知名度;有的做一些飞越活动,很快打出知名度……但是,宗申丝毫不为所动,坚持以品牌核心诉求为主,坚定地投入到摩托车运动中来。后来,明星代言风、各种活动热几乎席卷了整个摩托车行业,都纷纷烧钱来吸引眼球,但是,宗申一直没有动摇在摩托车运动的专注与投入,因为,宗申的目标非常明确。

  2、眼光长远。当初,摩托车运动属于边缘化的体育活动,尽管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但是,一直在中国摩托车运动协会这个半官方机构的苦苦支撑下,勉强维持局面。到1999年中国唯一的也是首个公路摩托车队因为经济困难、局面难以打开而面临解散。在大家都不看好摩托车运动的时候,宗申眼光独到,着眼长远,果断接手。因为,作为摩托车的生产商,最能体现摩托车品质与价值的就是摩托车运动。它不仅可以不断促进技术研发,还能成为品牌传播的核心与载体。而随着摩托车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运动也将成为人们的一个的个性化选择。品牌建设必须立足长远,抓住发展的趋势与未来。

  3、时机适宜。正式进军摩托车运动的1999年,宗申成立才仅仅7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个时候还没有牢固的根基,销量也在稳步增长,因此,许多企业也许会选择一些能够眼前见效的事情。然而,宗申却在这个时机选择了摩托车运动。有的人会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已经很强大之后的事情,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品牌建设应该跟企业的成长同步,并融入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显然,宗申就是把摩托车运动完全融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使企业的良性发展与品牌建设的纵深相辅相成。需要明白的,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品牌成长的过程,这是神与形的合一。

  二、品牌建设的系统性。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是长期的、持续的、系列化的。但是,在品牌建设的实际过程中,许多企业往往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没有将品牌建设的过程贯穿起来。显然,宗申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注重系统性。

  1、专一性。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宗申以摩托车运动开启品牌建设的大门,在品牌的建设上,几乎全力以赴地参与到摩托车运动中,而其后的无论是国内的赛事,还是国外的赛事,宗申必定会大力度地参与,并且尽力获得好的成绩。而与之无关的活动,宗申几乎都不参加。品牌核心的培育需要时间,但更需要专注。心无旁骛,让宗申对品牌核心的培育没有受到干扰。

  2、持续性。从1999年至今的7年时间里,宗申没有改变初衷,不断加大对摩托车运动的投入,不但积极参与,还大力推广摩托车运动,培养优秀的摩托车车手。持续的参与与投入,使得宗申成为最专业的摩托车运动的领导者,目前,其地位在国内已无人可以撼动。

  3、长期性。长达7年的始终如一的积累,为宗申积淀必要的摩托车运动的元素。2004年,当哈雷100年诞辰的时候,有30多万哈雷迷集体骑着哈雷摩托车前往哈雷所在的小镇,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哈雷机车文化的形成也绝非一朝一夕。100年的积淀使哈雷成为真正的摩托车文化载体,宗申7年的运动史已经为其注入了动感十足的因子。这样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宗申必然也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符号。

  三、品牌建设的有机性。品牌建设不是空洞的,没有支撑的。品牌建设不只是空的口号,虚的形式。在宗申的品牌建设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品牌建设与实业扩张的良性互补与互动:实业扩张推动品牌的上升与高度。

  宗申参加最激烈、考验最严格的赛事,就是要强调宗申品牌的强大动力。事实上,起初以摩托车为主的运动中,宗申的主要品牌落脚点在摩托车上。而随着宗申的战略定位——专注于热动力及相关产业——的实施,宗申开始进军汽车领域,以及摩托艇领域。在这里,有两条明显的线索值得格外关注:

  1、品牌实业之线:一个方面,在摩托车运动方面的建树,形成了宗申品牌的运动核心。另外一个方面,宗申在动力技术上的探索与研究,以及生产制造,都在极大地支撑与对应了品牌建设的核心。比如,宗申以摩托车为主业,就以摩托车运动为载体,当宗申开始涉足摩托艇的时候,就冠名了F2世界摩托艇锦标赛,并积极准备组建摩托艇队。如果说品牌是空军,实业是陆军,那么,宗申则完美地实行了品牌与实业的对接与呼应,相得益彰而中心吻合。

  2、动力升级之线。由最初组装的50CC发动机开始,宗申一直专注于热动力技术。当宗申已经有能力自主研制1000CC的大排量发动机的时候,宗申又开始了汽车发动机与摩托艇发动机的研制与生产。显然,摩托艇对动力技术的要求更高。宗申的动力升级更是对宗申品牌核心诉求——动力的一种强有力的支撑,一种对品牌核心的更实在的强调。

  当然,最值得称赞的是,宗申集团早就意识到合资与合作的重要意义,但是,跟许多合资合作不同的是,宗申特色的合资或者合作,使得宗申获得了比较优厚的条件:

  一是引进技术。宗申为什么没有跟日资企业合作?很简单,由于中国摩托车企业跟日本摩托车企业的白热化竞争,使得具有技术内涵的合资或者合作都只能是一种形式,或者说只是日方企业跨过政策门槛的一步棋子而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企业比较保守,尤其是对技术方面,从目前的合作现状来看,跟日本的合资或者合作,大多数只是换来了几款过时的车型,不仅没有换来真正的技术,还丢失了大片的市场。因此,从一开始,宗申就深刻认识到技术引进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合作对象的选择。正是如此,宗申在技术引进上,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跨过师傅找师爷”。也就是说,跨过日本直接跟欧美企业合作。无论是收购佛山比亚乔中方股份,还是跟其它的国际技术机构合作,宗申牢牢把握一点:能够引进技术。

  二是具有自主权。由于技术缺位,中国企业在与对外的合作往往底气不足,依附性太强,最后丧失对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利,甚至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主品牌也被雪葬。一方面拥有自主权是宗申合作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技术研发,增强技术实力来增加谈判砝码,因此,在寻求对外合作的过程中,宗申善于把握时机,巧妙地将双方的需求和目标融合到一起,也因此,宗申与意大利比亚乔的合作成为中外合作的一个典范。

  宗申产业集团先后投资近10多个亿进行技术开发,拥有独立的国家级技术研发,仅科研技术人员就有数百人。经过数年的基础技术研究和中外技术交流合作,宗申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国内技术实力最强的摩托车技术中心。从今年开始,一个庞大的产品开发计划浮出水面:在未来的3到5年,宗申技术中心将陆续推出数十款完全自主开发的新品,真正实现“中国制造”的巨大突破,以大规模、多品种、高频率拉开中国摩托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大幕,在市场上掀起以技术为核心的消费风暴!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范红杰,联系电话:13002375472,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0402.html

更多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人生必看的10部电影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1.由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的经典影片2.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里收录的小说 1.由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的经典影片编辑本义项肖申克的救赎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肖申克的救赎》美国海报《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评价

肖申克的救赎》:靠什么赢得观众?拍摄于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并没有在翌年的奥斯卡上大放异彩,它输给了当时风头正劲的“主旋律”影片——《阿甘正传》。但是,在后来一系列的评选中,这部电影却始终占据着各种排行榜的头名。没有赢得评

声明:《三级跳运动员 宗申运动——宗申集团的品牌三级跳》为网友蒗與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