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天下第一会”之称的全国糖酒交易会,以其参展厂家之众(有数千家),产品品种之多(有数百万种),参加人数之广(近三十万人),费用支出之巨(每届在二十亿元左右),堪称全国之最。每年春(三月份)、秋(十月份)两季各举办一次。由于糖酒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巨大,所以各省市争相角逐申办资格。
自1964年第一届糖酒会开始,至今已举办了75届。糖酒会每年举办两届是从1984年开始的,也是从那个时刻起糖酒会开始步入辉煌。二十多年来,糖酒会囊括了糖类、酒类、食品类、饮料类、调味品类、相关机械类、相关包材类等多种行业,上百万种商品。为众多的厂家和商家搭起了成功的鹊桥。在这里厂家找到了商家,商家找到了产品。糖酒会成就了数以千计的企业,也成就了数以万计的经销商。可以说,没有糖酒会就没有中国糖酒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快速崛起;就没有快速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就没有数十万经销商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就没有广大消费者告别凭票供应的时代,享受激烈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种种实惠。然而时过境迁,如今随着中国市场营销体系的逐步规范,深入和引发的市场竞争新需求,糖酒会已成昨日黄花,辉煌风光不再。许多食品饮料界的巨头已不再参展糖酒会。糖酒会日渐冷清,一界不如一界已是不争的事实。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类似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娃哈哈、伊利、蒙牛、光明、三鹿、华龙等巨头企业不参加糖酒会,而一些假冒企业、假冒品牌、假冒产品却堂而皇之地走进了糖酒会,公开设展位,面向全国招商。
糖酒会历来为中糖公司与各地方政府合办,带有浓烈的官方性质。对假冒伪劣我们一向是打之不及,为何让假“李逵”神气活现地走上了大雅之堂?搭展棚,租展位,做形象,摆产品,广招商,毫无羞怯之色。真要活活气杀广大真“李逵”了!假康师傅、假统一、假可乐、假娃哈哈、假伊利、假小洋人……纷至沓来。居然也有一定的招商效果。而且绝非是招者伪装得天衣无缝,以假乱真;商者肉眼凡胎,不识真假“李逵”。完全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彼此知心肚明,相互利用。做不成真娃哈哈的经销商,代理一个假的也有实惠;真“小洋人”卖的挺火没赶上,接一个假“小洋人”赚它一笔又有何妨?……前不久我们公司到潍坊参展山东省糖酒会,由于去的时候较晚,好展位已被订购一空。没办法我们在室外广场租了三个小展位连在一起布展。就在这时我们发现假冒我们注册商标的淄博某企业也在距我们展位不远处布展。真假“李逵”近在咫尺相遇了!而且这个制假企业的展位比我们的位置还要好,面积也大。真有点“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气势。
我们当即找到当地工商局市场管理科,出示了企业的“三证”及商标注册证等合法手续,申请依法维权,要求工商部门取缔假冒者。工商局的人员很客气,登记记录后,答应第二天开展时一定到现场了解情况,维护厂家的合法权益。
第二天接近中午展会进入高潮时,工商局终于来了两位同志到假冒者展位查看了一番。然后告知我们:对方属于使用商标不当,已经责令他们将两种仿冒产品撤下展台。为了不影响展会的气氛,工商局的来人还特意换上了便装,可见良苦用心。
我们过去查看实情时,发现对方仅仅是将仿冒产品从台上拿到台下。既没有撤展,也没有把仿冒产品真正拿走。就在我们无奈地环顾四周时,发现各种假货之多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按展位计算,本届山东糖酒会涉及造假,侵权的产品接近一半!什么中国康师傅集团、中国娃哈哈集团、香港三鹿、香港小洋人、中国杏花村集团、河北妙恋乳业、河北兔巴哥……五花八门,不一而论。假货形成如此强大的阵容参展招商,令人目瞪口呆。而且许多假冒品牌就是刚刚参加完全国糖酒会过来的,所用的宣传单、画册还带有“全国春季糖酒会”字样。也难怪工商局的人员不想深究,敷衍了事了。
假货泛滥引发的思考是:我们的市场竞争需要公平的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府的相关执法部门就是市场秩序的维护管理者。为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作怪,国家还专门将工商、技术监督等执法机构从地方政府编制序列中独立出来,实行垂直管理。但是体制的变革并没有给市场的监管秩序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执法部门在为谁执法?在保护谁?打击谁?为何假货大行其道,畅通无阻?又为何许多正规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却屡受刁难?
相信所有从事快速消费品营销工作的同仁一定和我有同样的经历体会:工商、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经常会“鸡蛋里面挑骨头”:今天说你的经销商”三证“不全,质检报告过时;明天说你某某产品标识有缺陷,不合规范;后天又要带走样品化验分析,即便所有指标都合格,也要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地敲走你一笔化验费!尽管《中华人们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检验抽取样品的数量不得超过检验的合理需要,并不得向被检查人收取检验费用。”但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找个借口就能让你破费一笔。巧立名目的检测化验费、罚款已经象商超费用一样成为各企业的头疼项目。
去年我们的某个单品在江西市场被某地技术监督部门抽检。我们的所有产品都要经自检合格才能出厂,所以很有自信心。国家规定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而对方抽检的结果为0.99%,说不合格。经销商把电话打来请示,我理直气壮地回复:要求复检!第二天经销商无可奈何地来电:复检结果一样。检验人员提出交一万元钱就可以写成合格,还要把两次的检验费付了,我怒不可遏,断然拒绝:我们是正规企业,堂堂正正做市场,交钱就合格,不交钱就不合格,这哪里是执法部门的正常抽检,简直是敲竹杠!公司不会付这笔费用。经销商可怜巴巴地诉苦:你们厂家实在不付我也得付。人家把五、六万元的货给封了不让卖。
以假冒我们品牌的淄博那家企业为例,经我们的质检中心对其产品进行检验,其主要指标蛋白质含量仅为0.2%!而其标识却为1%。这一点我们也对工商部门讲明了,但没有用。假“李逵”依然在发威,在山东各地冲击我们的市场。
国家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实行了市场准入的QS认证审查制度。当初我们这些正规企业都很高兴,觉得这是净化市场的好举措。那成想这QS认证也是第一批审查严格,第二批,第三批之后竟又变成了一种形式。有QS标志也不代表安全,也不代表合格。从企业到广大消费者又空欢喜了一场。
执法部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才是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深层原因。有人戏称:耗子都抓光了,猫就失去存在价值了。有足够数量的耗子才能养肥猫。
我曾在政府机关工作多年,深知其中的潜规则。有罚没和其它收入的行政事业单位按比例拿提成是各地财政部门为缓解资金压力的通行做法。执法单位要盖办公楼,家属楼,靠罚款;要买车,靠罚款;要解决编外人员的工资费用,靠罚款;要提高单位的福利津贴待遇,靠罚款;要解决吃喝招待费用,靠罚款……。要知道下达罚款指标任务的不仅仅是交警部门!
前不久有报纸评论说,国内发生的数起食品安全案件都是媒体发现曝光后才被查处的。而没有一起是相关执法部门发现并主动查处的。那么,这些吃着皇粮,穿着制服的执法人员每天都在干什么呢?
糖酒会假货泛滥问题暴露了我们市场监管体制的漏洞。部门众多,官僚扯皮。挑毛病是今天来这个部门,明天来那个部门。真有问题的企业却又没有哪个部门管到底。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百姓身心健康。古语:民以食为天。我们国家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人数比哪个国家都多,但食品安全事故、案件层出不穷,实在有损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辉形象。
这类问题真的那么难解决吗?其实一点儿也不难。比如:名酒杏花村明明在山西,这是妇孺皆知的事实。山东缘何冒出一个“中国杏花村集团”?产品外包装与名酒杏花村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便宜许多,难喝的要命。这类企业是如何申领到营业执照的?又是如何通过技术监督,卫生防疫部门批准的?即便是这些产品能够在当地苟且偷生,那么只要工商部门在糖酒会组委会设一个办公室,对所有参展企业、参展产品进行资质审查,那么假“李逵”还敢来吗?
但愿我的这篇拙文能够被相关执法部门看到,但愿能为净化糖酒会起一点作用,但愿假冒伪劣产品不再猖獗。如此则惠及百姓,惠及企业,善莫大焉。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袁国忠,大学本科毕业,先后在政府机关、国企、合资企业、民企中任职。从事快速消费品营销策划管理工作十余年,现任河北大洋孩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联系电话:13903173244,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