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战略转型
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竞争,属于低层次的单一产品的竞争与组合产品的竞争,也只有摆脱了低层次的“产品竞争”,上升到高层次的“产业竞争”,实现“产业化战略升级”,这些企业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几乎所有企业的规模化,都是通过从产品到产业升级而实现的。
大部份中国的民营企业当发展速度较快,盲目投资,丝毫未考虑企业优势就盲目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结果使企业不仅在这些新兴产业中蒙受损失,严重者还会殃及原来的产业和市场,最终使企业竞争力下降.企业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放眼整体市场,通过市场分析,寻找成长空间,并集中资源实现局部市场的突破,这同样也是企业组织转型重要内容。
在现实中,很少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能够真正树立起营销观念,站在营销战略的高度来对市场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调查,这就自然造成了“有销无营”的现象,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竞争的加剧,利润的摊薄,这些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并实现成功转型的中小企业会很快被淘汰。战略转型:主要也有三个方面:机会导向到战略导向、产品竞争到产业竞争、关注客户到关注市场。
从机会导向到战略导向,意味着要理清经营和发展思路,明确公司使命和制定发展目标,通过战略分析(整合和开发)做出战略选择,最终要确定三种基本战略:产品创新、组织效率、客户关系。通过战略规划对所选择战略的持续投资和培育,形成公司长期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长期的盈利和持续发展。
从产品竞争到产业竞争,必须熟悉企业竞争的四个层次,即单一产品的竞争、组合产品的竞争、产业链的竞争与产业群的竞争。真正成熟的市场竞争是从产业链开始的,真正的战略也是从产业高度开始的,通过战略性分析,确定企业基本的产业定位,用战略整合与战略开发技术打造产业链是产业竞争的起点。
关注客户到关注市场,企业在营销方面往往是从具体客户的需求开始,这些具体客户的需求是企业机会利润之源,从而奠定了企业的生存基础。然而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其关注焦点应该从过去的具体客户,放大视野到整体市场状况,寻找企业持续成长的机会空间,然后用选定目标市场,并用准确的定位拓展市场。
民营企业往往是靠行业的某种机会驱动而成长起来的,其创业期的利润来源主要是靠机会创造的,其发展也是靠机会驱动的。企业一旦突破创业期,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同样也随着市场的成熟拥有了资本实力,竞争由过去的争夺机会,到争夺市场占有份额,利润也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而逐渐摊薄。激烈的竞争是残酷的,淘汰随时会发生,这时被淘汰者往往是哪些对竞争不敏感者,也就是缺乏战略思路的企业。这里所谓的战略思路必定体现在对三种基本战略的选择上,因为也只有选择具备了这三种基本战略其中之一,才能盈利,而此时的盈利不是“机会利润”,而是“竞争性利润”,或称为“战略性利润”。这种战略性盈利的持续稳定自然会形成“以战略为导向的盈利模式”,即企业未来都是靠盈利模式来实现盈利的。
如何避免经营战略转型意识误区?
民营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避免短视行为,必须有长远眼光,以人为本,以创新为理念,大胆进行管理和决策体制改革,使民营企业纳入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正轨中去.核心能力理论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和维持稳定利益的源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和保持自己的核心能力.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核心能力,尤其是国际范围的核心能力.
树立战略意识,突破观念障碍.民营企业尤其中小型企业其固有优势是具有一定灵活性,但若是没有长远战略,公司无法保证不被今天或明天市场狂澜所淹没.所以联想集团柳传志这样谈企业发展的战略思想:第一最重要的目标是做一个长久性公司,要做百年老字号,不急于一下子出名,利润很高,然后很快就跨了;第二是做一个有规模的公司,要有国际性市场地位;第三是做个高技术公司,不要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民营企业家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小胜在智,大胜在德,真正摆脱缺乏实业精神,唯眼前利益是图等投机性心理倾向.再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养更新观念,站在更高认识层面上更深刻把握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最后要有全局观念和长远谋划,避免决策中的急躁性,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和项目以不作为为原则,即使有专家指导,帮助实施,也不要轻易做出选择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曾水良:慧泉(中 国)国际高级咨询师;温州赛格教育公司首席咨询师;杭州慧泉管理顾问公司咨询总监;温州赛格教育公司咨询总监 高级管理学硕士(EMBA);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