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简介: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始房地产开发生涯;1995年与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潘石屹,“房地产商潘石屹给中国一贯单调的公寓和写字楼带来了明快的色彩。”
前瞻观点:
中小型房地产公司才是房屋降价的主力军,是推动房价走低的主要力量,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门槛一步步提高,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在一步步萎缩,2007年更是如此,这并不利于房价的回落。
2006年影响力:
2006年SOHO中国入选《财富》杂志中文版评选出的“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到2006年底,SOHO中国在售的三个项目建外SOHO、SOHO尚都、朝外SOHO在2006年共完成销售额39.3亿,创SOHO中国历年销售记录。
房价是这几年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的话题,进入2007年更是如此,这个话题变得格外敏感。许多房地产同行一见这样的话题都躲避开不谈,我也是如此。
我的态度是非常看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北京和全国的房地产市场与中国的经济形势一样,我都非常看好。四年来,我一直与一些持有悲观观点的朋友们辩论,甚至争吵。庆幸的是还没有发展到人身攻击的地步,感谢这些朋友们的宽容和理解,同时,在争论中我也从这些朋友的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当然,在这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不协调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成长的问题。大家献计献策,不断地提醒,就不会犯大的错误,也能避免走更远的弯路。
但全国房地产的发展到现在为止其实是很不平衡的,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和销售政策的严格执行上,不能轻易地把政府补贴了多少年的经济适用房又通过上市转化为商品房,对市场经济来说,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公平的,不要让那些不该买经济适用房的人购买经济适用房,占到不该占的便宜,从而真正通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屋的手段来解决困难户的住房。还要把权利和责任同时下放给政府最基层组织,因为全中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统一模式去解决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失败的经验教训。在目前房价上涨的压力下,政府要特别小心,不要犯别的城市和国家在房屋建设中犯的错误。
否则,如果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建设出一个没有效率,而且社会问题成堆的城市,后果是很可怕的,这些可怕的后果将会在未来渐渐显现出来,进而影响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生活。
最近一些部门的政策导致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门槛在一步步提高。从2006年以来,一大部分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因为资金紧张、进入门槛高而一步步在萎缩,这些中小型房地产发展商在市场上的供应量越来越少,2007年更是如此,这并不利于房价的回落,这些市场上的中小公司才真正是市场上房屋降价的主力军,是推动房价走低的主要力量,他们没有品牌,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只能靠打价格战或用低于同行的价格在市场上倾销。那些有品牌,有实力的开发商是不会轻易打价格战的。
另一条政策就是清算从1994年1月1日以来的土地增值税,这也会使许多没有预提和预交土地增值税的中小型房地产公司和发展商,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慢慢消亡。这些举措实际上都会影响市场上房屋的供应量,因为生产的厂家都不存在了,产品就更加无法制造出来,没有房地产开发商,房子的市场供应量自然就会减少。